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知识管理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但通常人们会从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两个范畴来理解它.以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着重以新技术手段来处理学校的各种信息,电脑网络技术的使用就是一个范例.信息科学指导下的知识管理,则是采用发掘、分享、创新等手段,将在管理中的有用知识提取出来,共享后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一个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被发掘,被众多班主任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同研讨具体问题,思维碰撞之后找到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所有这些过程,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赞美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言语,激励性的言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在很多领域都很受用,尤其是教育领域,班级管理这一环节,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苦口婆心地教育,然而如果班主任不注意教育过程中的言语,很有可能会事倍功半,不仅没有管理好学生,帮助学生改掉恶习,还容易引发学生的敌对心理。将对激励机制在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如何应用进行简单的探讨,与更多的班主任共同分享班级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3.
张玲玲 《教师》2010,(32):117-117
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多来,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感悟到:如果说做一个老师很难,做一个好老师更难,做一个令孩子们信服的好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我唯有不断学习、积极反思、大胆实践。在带班的过程中我深感体验教育的巨大功效,在此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一同提高。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享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伟 《教育科学》2006,22(4):47-50
知识分享是知识拥有者通过沟通的方式将知识传播给知识重建者的过程。学校教师的知识分享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过程与目的。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享的双方都得到专业提升。知识分享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界定对教师知识分享内涵基础上,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困难、机制、类型及其对策,试图回答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从事班主任工作5年多来,在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感悟到:如果说做一个老师很难,做一个好老师更难,做一个令孩子们信服的好班主任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自己能够在班主任的岗位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我唯有不断学习、积极反思、大胆实践.在带班的过程中我深感体验教育的巨大功效,在此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分享、一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生源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也是中职班主任的一项艰巨任务。中职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生源问题,都在煞费苦心地招生,而且在招生的方式上各显奇招。开学初各学校新生报名处都门庭若市,但随着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学习进程的一步步深入,学生就会产生畏学心理,继而辍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班主任管理的精细化及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是控制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本人承担班主任多年,在控辍保学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现在谈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的一个班集体,班主任“官不大”,但职责却不小。班主任工作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是神圣的取业。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几个春秋.现将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知识分享的概念 知识分享的探讨起源于西方企业界对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按照国内学者王德禄的观点,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步骤。教师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其工作范围内同样面临着知识分享的问题。目前国内主流的观点认为,教师知识分享是指在学校情境中,教师之间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教育是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地调动家长共同管理班级同样不失为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的有效做法。班主任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出一个优秀的家委会,进而让这个优秀的小团体带动整个班级的家长们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兼新手班主任,我总结了这两年带班组建家委会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周虹 《湖南教育》2006,(10):23-24
传统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以师为本的模式,管住学生往往成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班主任的职能简单化,学生被动地接受教育,评判学生的标准也过于简单。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的个性被埋没,自我教育能力被忽略,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淡化,潜能得不到发掘和伸展,他们感受得更多的是压抑而不是受教育的愉悦。这是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对教师知识的获取、储存、转化、分享、运用过程的管理,以实现知识创新,促使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个人专业成长。教育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的知识获取途径单一、范围狭窄,知识结构零散无序,知识反思意识和能力匮乏,知识分享欠缺的问题只有学校和教师共同形成合力,才能保障教师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完备的说法,科学管理派(古典派)认为:“管理就是效率”,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协调集体的努力的过程;行为科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即管理是通过与个人和群体共事,以达到组织预定的目标;管理科学派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在管理活动中强调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以便在正确的决策前提下,找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佩 《辽宁教育》2008,(7):49-49
成功的班主任不仅善于放大孩子优点,而且善于智慧地把孩子的缺点加工转化成美丽的优点他们以灵活多变的角度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以丰富多彩的方法奖励孩子,哪怕是一棵孱弱的小草,也要让他在阳光下快乐地欢笑这样的班主任。是我向往的人生坐标、十多年来,我盘班主任工作经历中,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愿于大冢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不应该完全凭经验来管理一个班集体。经验管理是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有时会跟不上实际形势的发展,班主任要学习、要掌握一些科学管理的知识来对班级进行管理。本文来讨论一下班主任的权力及其影响问题。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政治思想型的领导者。他在学校、专业科、班级、学生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班主任要向学生传达学校、专科有关学生管理的一些决策、精神,又要向学校、专科反映学生、班级的一些动态,还要组织开展班集体活动、维护本班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在诸多的工作中,班主任应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应掌握…  相似文献   

15.
杜燕 《现代教育》2003,(22):38-38
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特定的身体态势,例如:举止、表情、姿势、服饰等都属于体态语言的范畴。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着敏感心灵的青少年儿童,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教师应当运用言语的或体态的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对自己“师表”形象地塑造,来开展传知育能,陶冶心灵的教育工作。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困惑和困难,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了信心,也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借此机会与各位一线的老师交流分享,希望能在共同的讨论中推进班级管理在课程改革中纵深发展。一、爱心是一个班主任成功管理班集体的首要条件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那种天真、活泼的天性的喜欢,成为了班主任作为班级成功管理者的基础。这种喜欢和关爱要体现在平等和民主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说:“一个民族只有最优秀的公民才有资格当教师。”而班主任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其特殊的使命是既承担学科教学,又做班级管理,既教学生知识,又教学生做人。通过打造一个个整体共同“光合作用”,共同成长,共同闪出生命的火花。这个特殊的职业,凝聚班主任的心血、汗水,饱含着你的痛苦和欢乐但永远的美丽属于你一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张强 《班主任之友》2008,(11):49-52
我更倾向于用“班主任生活”来取代“班主任工作”这个表述。因为在我看来,班主任所从事的工作应当被理解成一种生活,我们所说的工作实效,实际上就是班主任生活的质量。那么,班主任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每位班主任恐怕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理念。在这里,我愿与大家分享自己一天的生活:(1)早上一路寒风作伴,来到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对于全日制寄宿学校的班主任来说,学生两周回一次家,平日在学校的一切学习、生活、活动都属于班主任的管理范畴。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压力跟一般公立学校来比,相对要大得多。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去管理,用高度的责任心来约束管理他们,这样就会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20.
一综观世界教师教育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20世纪50、60年代以行为科学和客观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教师教育课程理论。客观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外在于个体心灵的、供个体接受的东西。教学过程就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而且其自身也应遵循客观规律、遵循固定的程序,教师被假定为已掌握了教学规律的人。由于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和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应该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这样教学过程就演化成一个程式化的、灌输式的接受过程。相应地,以行为科学和客观主义为认识论基础的教师教育课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