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红楼梦》中都存在一种人称代词宾语置于重叠动词之间的动宾结构形式VOV,以《词话》为最多,这说明VOV式的兴盛期在《词话》的成书时期。VOV有两种变式:一是VOV儿式。因为动词重叠后儿化形式不能带宾语,所以“儿”只能附着在VOV后,且表示轻松悠闲的意味。二是VO—V式。其中的“一”和后一个V是“同义”,起着舒缓语气的作用。《词话》中也有VVO式,而在《水浒传》中却没有,在《红楼梦》中则较多。这表明16世纪中叶是北方话人称代词宾语语序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
·l· 1.1蒙自方言词汇中重叠法的运用,在范围、意义和方式等方面与普通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就这些差异之处作一番分析描写。为了叙述的方便,本文暂把用重叠法构成的词称为重叠词。 1.2蒙自方言的重叠词与普通话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a、重叠形式相当丰富。有AA、AAB、AA瞧、ABB、BAA、AABB、ABAB、ABAC、A×AB、BBAA、BABA、BABC、BA×A、ABCABC等形式。 b、重叠部分的词性和结构多种多样。有名词、量词、形容词、动词和词组,词组的结  相似文献   

3.
西安方言中的几个程度副词"太"、"扎"、"蛮"、"很"、"冷"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语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太"除了作状语之外还可以作补语,并以重叠形式表示程度的加深。"扎"只作补语,不作状语,并能在部分动词后作补语。"蛮"只作状语,用在形容词前带有"适中、满意"的感情色彩;"蛮"还常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很"只作补语,并有重叠形式。"冷"只作状语,用在动词前时表示动作的力度大或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扩充投射原则作为普遍语法原则促使英汉两种提升结构的生成,在其过程中,基本的句法操作合并与一致完成对Φ-特征的特征核查;人类语言的差异在于核心功能语类CFC(包括标句成分C、时态T和轻动词v),v的边缘性特征是造成两种提升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完成式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本从延续性动词,非延续性动词和状态动词三个方面叙述作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6.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料调查入手,指出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有部分形容词)中一种新的重叠形式:地一V一V式,推断其形成时期大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进一步描写和分析了一V一V式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指出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突出的描写性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特征不可能用其他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7.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8.
存在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句法现象。本文把英语里"there"引导的存在句与汉语中"v 着"类存在句进行对比分析,从其结构形式,动词特点及语法意义等方面讨论他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深泽方言有丰富的重叠形式,其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无论是在构成形式上还是在表义特征上都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以裁判员为视角,在中国足球事业的框架下考察业余足球运动的发展及裁判员的培养。结论:业余足球运动是我国足球事业的基础,从业余足球运动中培养裁判员是现实需要;建立足球裁判员协会以及科学的裁判员培养体系是当务之急;业余足球运动中裁判员的自我发展要求裁判员做到生活上的自律、对比赛的良好准备和不断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地位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一代开始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中国文学的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作为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代表诗人"的一部力作,《离骚》自然应被纳入教材之列,尤其是作为非华裔人士的翻译教材。本文以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文学及历史理论作为方法论,侧重研究本雅明文本"重生"理论对《离骚》翻译的适用。朱熹版《离骚》注本充分结合了译者的历史语境,是该诗"来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当代《离骚》注释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作用,更自成一家,成为《离骚》来世的典范之一。  相似文献   

14.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到底什么是中国武术?它产生于何时?是如何产生的?此类问题虽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似乎至今并没有得出较为明确的结论。由此导致了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解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武术不仅是现代语境下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因此研究武术的概念,首先应该对中国武术产生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研究结果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格斗技能可以理解为武术的最初源头,但中国武术直接脱胎的母体则是古代武艺。武术与武艺的最终剥离,大约发生在我国的秦末汉初时期。而作为中国武术的真正形成,则应该是在我国的宋代。  相似文献   

16.
幸福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青睐,幸福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已经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世界。古今中外哲学家、教育家对身体的重视,对体育的关注,是体育关涉人生幸福的应然选择;现实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对人身体的忽视、异化导致对现代人了幸福的背离;改变体育教育现状、使竞技体育回归生活体育、正确实现体育的功能,应是实现体育关涉现代人幸福的可能路径。体育和其它力量的合力规避它之于人幸福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作曲家李遇秋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手风琴作品,他的创作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充满强烈时代气息,如他的代表作,手风琴独奏曲<沉思与酣歌>.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但在正统中国现代文学史主题中,无论是上世纪20年代的文学与民族救亡,30年代的文学与阶级斗争,还是40年代的文学与抗战,她仍然只是被作为一个"另类"安置。20世纪中国风雨飘摇的时代,是一个从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上看都滋生悲剧的时代。而张爱玲正是以她融贯古今中外的悲剧作品和风格而屹立文艺之园。从现代悲剧观入手,可以发现张爱玲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悲剧的继承发扬具有独特的魅力,是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悲剧文学的丰富发展,也是对世界性现代悲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美与漂亮是有区别的;创作与习作是不应有明确界限的;个人感受是宝贵的,风格有的时候也会害人;古代东方和现代西方并不遥远,还可以结合:油画必须民族化,中国画必须现代化;画什么不是问题,怎么画才是该探讨的,因此,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居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近代以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发展。我国当前亟需转变发展理念,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这既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由我国社会与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任务所决定的。促进人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而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