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改革的巨浪在广阔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涌动。伴随着举世瞩目的成就降临的,有天变、地变、人变的兴奋和欢悦,也有始料不及的矛盾和困难。硕大的希望和生机在孕育中,但阵痛决不是短暂的。面对希望与阵痛相伴的现实,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记者?如何改革我们的宣传报道?本文力图探寻这个答案。(一)“从来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遇,从来没有面临这样严峻的挑战,从来没有碰到这样大的困难。”当那些高层经济领导人,把这三个“从来没有”硬梆梆掷到我面前时,实在难以品味,他们究竟是愁肠百结,抑或是忧喜参半。深深包孕其间的感情是复杂的:怀着忧思与焦灼,寄予希冀与期望。在我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心池的涟漪,时时在惊愕和困惑中泛起:这是怎么回  相似文献   

2.
徐华  尹协康 《视听界》2001,(6):25-26
在中国,办电视的规律说来和世界上一样:播出好节目——换来高收视率——收入更多的广告费——制作和购买更好的节目播出……如此循环往复。然而,我们的电视台,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地方电视台目前却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这样的恶性循环:没钱制作和购进好节目——没有高收视率——没有足够的广告——没钱……电视传媒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沉重的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3.
痴人说梦录     
甲:昨夜我做了一个梦。乙:什么梦? 甲:我出人出钱又出物,办起了一份报纸,叫编辑、记者天天指着我的鼻子骂,有缺点也骂,没有缺点也骂,把小缺点当成大缺点骂,骂得我狗血淋头,骂得我声誉扫地……乙:你这是痴人说梦,天下哪来这样的大傻瓜? 甲:这叫客现、公正。乙:客现、公正? 甲:对,因为我确实有缺点。乙:有缺点可以实事求是批评。普天之下,没有这样的客现、公正。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讲到这样一件事:“青海省杨小民那个案子拖了多年,几任省委书记没有解决,现在处理了,处理得好。”并指出:“就是要查处这样的案子,才会有震动。”  相似文献   

5.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注定是一个旅者,背着行囊,匆匆前行。我们有过这样的恐惧:在漆黑的夜晚或茂密的森林,不管我们怎样努力地辨别方向,但像被某种魔力牵引转来转去总是回到原地。我们有过这样的惶惑:站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漠,不知道何处是来路,不知道何处是归途。我们有过这样的痛苦: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甚至怀疑活着的意义,如一只被折断风帆的小船迷失在蔚蓝的海面。我们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这是思想者的思索和追问,也是普通人的困惑与不解。当我们像帕斯卡尔的芦苇学着思想苦苦追寻而得不到答案的时候,科学便给予了直截了当的解释。生物学…  相似文献   

6.
在很多文章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现在有些记者理论水平差,对专业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等等。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批评记者,还不如说是对搞新闻学术研究与传播的人们的一种批评。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具体来讲,没有能真正满足记者需求的理论文章和学术活动,记者又从哪里学习和提高呢? 前些天看到有人这样评价我国的两家新闻传播类刊物,说一家有学术而无思想,另一家有思想而无学术。当然,学术和思想是任何一本理论刊物的支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正式的综合性新闻集团,但是新闻学界早有这样的共识:综合性新闻集团在中国事实上早己存在。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了经营电视和广播外,都有各自的报纸、刊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年了。十年来它走的道路是正确的、发展的和年年有收获的。 正确的:从诞生至今没有偏离过正确的方向,没有在导向上发生过问题。作为一个专业性的刊物,它从新闻与写作这样  相似文献   

9.
正从事新闻采访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在采访中应坚持正面宣传,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却忽略了另一面潜在的事实,而这一部分事实对读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也更有新闻价值。比如,某知名英模网公殉职后,多数媒体都报道了这样的事实:她是出车祸死的。但媒体却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没有写出司机是酒后驾车出事的。其实,如果写出这个事实,并不会影响英雄人物的形象,反而会给广大司机一个强烈的震撼:今后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生命为本。比如,一家知名酒厂厂长因为厂子被别的酒厂兼并,他想不开举枪自尽,媒体纷纷进行了大幅报  相似文献   

10.
《西安文化信息报》2月6日(总57期)6版《浅议宋火成形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第二、在处理与月娟的关系上,当大成得知其妻徐月娟有病不能生育时……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大成有权提出离婚,但他却没有这样作,表现出极大的宽容……”。然而据笔者所知,我国没有因女方不能生育而男方可以“提出离婚”的“法律规定”。因而这种说法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应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诗人曾这样说过: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建筑能像图书馆那样,安抚读书人的灵魂,培育青年人的思想.它是朴素的皇宫,清贫的教堂;有一位哲人这样说过:图书馆给了我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了知识宝库,赋予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一位馆长这样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是的,图书馆的事业是伟大而荣光的,图书馆员的职业是纯洁而神圣的,我们作为生活在天堂里的图书馆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提起图书宣传工作,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好书用不着宣传,不怕没人买。不对路的书再宣传也没有用。有些书店的同志这样担心:宣传了半天,还是买不到书,反遭读者批评,不如不宣传。编辑同志也有活思想:好不容易组织作者写了书评文章,却不合报刊“胃口”,无处发表。因有以上种种想法和实际问题,大家对这一工作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报刊上只见影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赴湖北孝感地区出席一个会议,一位同行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名记者到一个图书馆专门采访有没有高级干部到图书馆借书看,如果有的话准备在报纸上宣传一下,结果没有,只好扫兴而去。  相似文献   

14.
当记者20年了,除了两次回报社值班的短暂时间外,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记者岗位,一直站在采访一线。如今,我已经两鬓染霜了,依然和20年前一样四处奔波采访,依然和20多岁的年轻记者一起出现在各种活动和事发现场,依然为赶写稿件而废寝忘食,依然为写出一篇有社会影响的“得意之作”而兴奋不已。从现在看来,这记者我可能要当一辈子了。一直到退休身份都不会变化:我始终是一名普通记者,始终没有离开采访一线。也许有人会问:这是否牺牲过大?这是否有点悲哀?这样一直干下去是否值得?有这样想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尽管我国现在有几十万新闻工作者,但自…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解放了党和人民的思想,也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见外宾时这样说过。这几年每一项改革措施的提出和推广,都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一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就谈不上改革开放,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一种局面。过去九年,思想上的解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今后,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仍然有赖于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赵紫阳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中阐述的观点。这些观点说明了什么呢?也许至少可以作这样几点理解:  相似文献   

16.
我先要讲的问题是,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接受我是在写散文这个现实。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用普通的人都能读得懂的方式来表达我的一些文化观念。有那么多理由促使我必须出行,在出行的过程中,我及时地在表达我出行的感受,如果不写下来的话,下一个景点就把上一个景点压倒了,由于这样的理由,我写了一篇篇这样的东西,后来被大家称之为散文。我说我没有写散文,我只是在写文章,散文没有这么长的或者散文没有这么多的概念在里面。所以今天我是第一次谈散文。 德国作家海涅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欧洲文学发展到现在有三  相似文献   

17.
谈消息源     
树有根,水有源。记者想拥有不枯竭的消息来源就必须建立起稳固可靠而又广泛的消息源网络。西方记者有这样一句格言:没有一个记者能够超出他的消  相似文献   

18.
国际媒介     
对于新创媒体和酝酿改版的媒体来讲,是先定位媒体自身还是先定位读者群? 这样的问题值得很多一开口就要将读者定位于所谓“白领”,所谓“高端”的媒体思考。一相情愿的读者定位,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媒体到底有没有能力使内容契合于这个读者群?  相似文献   

19.
某省级新闻摄影评选中,有这样两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要省内见报,二是要在省内拍摄。 在异地媒体上发表,丝毫不会影响新闻照片的属性,为什么就没有参评资格呢?而有些新闻照片虽然不在省内拍摄,但拍摄对象却与省内有密切的关联。比如建国五十周年大典时,作者从省内视角切入,拍摄的系列照片中有这个省的游行彩车和这个省籍的武警战士担任庆典警卫任务等照片,并在省内见报了,为什么就不可以参评?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记者拍摄的国际新闻照片就更没有资格参加评选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记者缺乏写好稿,出精品的意识和工作状态,感到没有什么压力,不肯铺下身子,扎扎实实地采访、写稿,而是浮在上面看材料、听汇报,结果写出的稿件平平淡淡,没有棱角,没有特点,成不了精品也获不了奖。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记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从提高队伍素质和宣传报道质量的角度出发,目前我们有必要呼吁:记者要有一点压力,要向着多出精品、多出成果、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