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讣闻报道是美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常规内容。但在我国,只有那些名人或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去世,才有可能以新闻的形式见诸报端。2005年3月29日,我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据了解,“逝者”版是中国大陆传媒第一个专门定期做整版的讣闻版。就此而言,“逝者”版的推出,可说是中国讣闻报道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媒体的发展和新闻理念的日益成熟,讣闻报道逐渐受到重视,一些财经杂志开设了讣闻专栏.本文选取2010年度《新世纪》周刊“逝者”专栏刊发的50篇讣闻报道作为研究范本,运用内容分析、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析了我国财经杂志讣闻报道的缘起、现状、特点、问题等,并为财经杂志讣闻报道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年5月12日《新京报》推出的讣闻专题“逝者-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为研究范本,从报道对象的选择、表现手法的使用以及专题版面的编排三个方面分析此次专题的基本特征,试图为陷入瓶颈的国内讣闻报道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4.
2011年6月22日,《东方早报》正式开辟了讣闻版,定名为逝者。讣闻,即报道人物辞世的新闻。它不仅报道某人死亡,更为重要的是重现死者的一生——概括死者的活动和突出的特点,集中描写死者生前最引人关注的成就及其趣闻逸事等。讣闻也是新闻。2000年以后,随着西方新闻传播理论的大量引入,我国报纸对讣闻的尝试达到一个小高潮。资料显示,2003年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5.
讣闻报道,又被称作死亡报道,即在新闻媒体上报道已故人物。作为一个独特的新闻品种,它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它不仅仅是报道某人的去世,更是要展现亡者的一生;不是一本简单的流水账,而是亡者精彩人生的缩影。讣闻报道在西方报纸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见的新闻品种,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新闻的交流学习逐渐深人,西方报纸讣闻报道的显著成就和新闻理念为国内媒体所瞩目。以《新京报》的"逝者"  相似文献   

6.
柴焰 《新闻爱好者》2005,(11):22-22
讣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新闻品种。在西方,讣闻是几乎所有报纸的家常菜。除了时政新闻之外,讣闻报道深受西方报纸读的喜爱。例如英国的《每日电讯报》讣闻版(Obituaries)刊登的讣闻报道每年都会结集出版,非常畅销。中国自古对讣闻就很重视,其体形式主要是哀辞、祭、碑志等。例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欧阳修的《祭石曼卿》以及袁枚的《祭妹》都是传世佳作。20世纪初的中国报章(例如《申报》和《大公报》)也常有讣闻登载。  相似文献   

7.
石明 《青年记者》2010,(12):44-45
讣闻又称讣文、讣告,是向死者亲友或相关单位报丧所使用的通告形式。在新闻学学理定义中,讣闻报道指是新闻媒体(一般是报纸)对逝者的新闻报道,包括逝世时间、地点、逝者生平、社会贡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讣闻又称讣文、讣告,是向死者亲友或相关单位报丧所使用的通告形式.在新闻学学理定义中,讣闻报道指是新闻媒体(一般是报纸)对逝者的新闻报道,包括逝世时间、地点、逝者生平,社会贡献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讣闻,是指人物逝世的消息.讣闻报道类似人物传记的缩影,在告知人物逝世的同时,给受众一个了解人物、体验不同人生经历的机会,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实现追忆逝者与砥砺生者的双重功效.同时,讣闻报道还可以起到表达并维持主流价值观的作用.美国学者吉奈斯·休姆认为:“讣闻浓缩了人生的精华,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生命的纪事,它反映了社会价值.系统考察讣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时代价值的有用工具.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时代文化的重要方面和社会公共记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9日,《新京报》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逝者”版.被称为中国讣闻报道的突破。其突破点是把目光从名人和官阶,延伸到普通百姓.并由简单介绍生平,转化到特色和亮点的生动报道。之后。一些有影响的大报相继推出了这样的版面。2006年2月24日.《牡丹江晨报》推出“逝者”版面。这不能不说是地市级报纸在这一报道领域的一次探索。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蔡斐 《青年记者》2007,(3):97-98
讣闻作为一种成熟的新闻体,是西方许多媒体的重要内容。通常,它借助报道当事人去世的消息,再现逝的一生,并借助事实加以适当评论,充当人生终点的最后记录。这于逝而言,是一种悼念和追记;于生而言,是一种慰藉和缅怀。名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报纸都因讣闻报道享有盛誉。它们不仅将讣闻作为固定的、不可替代的栏目,而且配备有专门的讣闻记和讣闻资料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14年的发展,《泰晤士报》经历了太多风雨,从19世纪时的头三版到现在归于网站上第二类评论栏,但是其讣闻报道的地位一直没变。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阐释《泰晤士报》讣闻报道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讣闻报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珍 《今传媒》2006,(6):25-26
讣闻报道在西方是报纸的重要内容,报社和读者都十分重视讣闻版。《纽约时报》老记者理查德的《报纸档案》一书中说:“讣闻报道是《纽约时报》最重要的报道内容之一,公众对这类报道有着非同寻常的兴趣。因此编辑们对此高度重视,有时连发行人也会亲自过问。讣闻报道的写作,或长或短,实际上都是对死者生平及形象的描述,它们所组成的版面往往是《纽约时报》中最引人入胜的版面。”①美国讣闻报道不仅受到极大重视,也随着美国社会和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既有重要人物也有普通人的故事,从报道对象范…  相似文献   

14.
张晓瑜 《今传媒》2007,(3):59-60
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人"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然而,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文体中,讣闻报道这种关注特殊群体的"人"--逝者的文体却一直未能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邹军 《新闻知识》2006,(9):46-47
在西方,讣闻报道由来已久。早在1704年,美国报纸《波士顿新闻信札》就刊登了一条讣告新闻:纳撒尼尔·月十五日逝世,四月二十八日安葬,享年五十三岁……到19世纪初,美国报纸讣闻报道的传统就已经形成,每天刊发一两个讣闻版的报纸不在少数。在中国,讣闻报道一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报道对象也仅限于公众人物,如政要巨商、文化大师、演艺名人,而  相似文献   

16.
中西讣闻报道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慧 《青年记者》2004,(11):66-67
讣闻报道所组成的版面往往是《纽约时报》中最引人入胜的版面;而我们国内媒体对讣闻报道的认识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是一篇典型的西方人物讣闻报道。记者用简洁生动的文笔勾勒出一个生前生活艰辛、倔强认真的老报童形象。读完这篇文章,“这一个”而不是“这一类”老报童罗伊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这种写法打破了我们对讣闻报道的传统认识.为我们写讣闻报道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写作方面。《“老报童”罗伊去世了》有以下四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兴编 《记者摇篮》2005,(11):47-47
近日,北京的《新京报》出现了讣闻版,这是我国报纸中首次出现的这类专版,开创了我国报纸设置讣闻版的先河。在许多介绍西方报纸的文章中,都有介绍它们报纸中的讣闻版,可是对于这些西方报纸的日常报道,我国报纸却一直没有学来。其实,这是非常有人性化的办报方法,也是能够吸引广大读者的一种手段。在美国,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07,(3):19-19
《新闻记者》2006年第12期发表马锋的文章《讣闻报道理念探析》。  相似文献   

20.
屠悦 《新闻传播》2009,(12):103-103
讣闻报道作为美国一种常见的报道体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是一种运作相对比较成熟的报道形式,在报纸版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早在19世纪初美国报纸就已经形成了讣闻报道的传统.目前大多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综合性报纸一般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报道已故人物的版面.而且往往安排在A叠或B叠这样较重要的新闻版中刊出,如《纽约时报》的讣闻版就放在最为重要的A叠20版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