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禅宗语录、唐宋文人笔记、元杂剧等口语化程度较高的文献中,使用的方言词语也较多,这些词语有些已经在现实语言中消失,完全成为古语词,例如"打剥""看客"等;有些依旧保留在人们的口头中,成为现代的方言词语,例如"喷""歇""?头""恶水"。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异形式,其中词汇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方言词语可作为共时方言词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陇西方言词语汇释》中筛选出了162条词语,称其为"区别于兰州方言的陇西方言特征词",审视陇西方言与兰州方言的共性和个性,得出"表示名物的词语变化最为明显,最能体现方言间的共时词汇差异""兰州方言和陇西方言在语法层面来说,基本没有区别性,是一致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流行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类型,包括:简缩类词语空缺、谐音类词语空缺、"象形"类词语空缺、叠音类词语空缺、方言类词语空缺;同时探讨产生空缺的原因包含社会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空缺和语言结构形式差异造成的空缺等。  相似文献   

4.
<秦腔>使用了具有"秦声·秦腔·秦韵"的乡土语言.其审美价值表现为:使用方言词语增加作品的地域特点,唤起读者的形象感,标示作品的风格特征--古朴典雅,记录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方言》中所见的一些晋南方言词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比较专书,其中所收的许多词语在今晋南方言中仍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着,但读音、词义、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本文从<方言>中摘录了14条词,逐个分析了它们发展变化的原因和途径,并以晋南方言为例讨论了一些前贤时修的观点,澄清了其中的一些语言事实.通过<方言>中所收的当时晋地的词语数量以及这些词语在当今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说明晋南方言对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充方言属于四川方言,而南充方言作为很有特色的方言,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处于空白。文章结合汉语史,对南充方言中极具代表性的词语如"拌"、"等"、"费"、"剺"、"瘘"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7.
结合古代文献,考察54个常用的沭阳(潼阳)方言词语,如" "、"麻叉"、"待承"、"膯膯"、"相道"等。重点记录这些方言词语的音义,至于本字,偶作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更是地域性民俗文化的载体。解析重庆市酉阳县李溪镇天台村具有典型意义的方言词语,可窥见这一方土地上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里的方言词语如同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方言区人们的民俗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新鲜血液一样,源源不断地将生命的活力注入方言中;分析方言词语不仅要解读语言符号承载的语义,而且要考察"锁定"在方言词语记忆的民族历史和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元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笔记等文学作品中存在着陕西方言词语,如:"噶"、"煎"、"庹"等,研究整理这些词语,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而且也有利于考求北方方言词语(包括陕西方言词语)与近代汉语词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应注意四条大原则:利他性原则,即编写词典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层次,以方便读者使用为目的;全面性原则,即词典包含方言点全面、收录词语系统、义项完备;差异性原则,即方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为了便于比较,有意抹杀了方言间的差异性;规范性原则,即词典注音、释文和举例要规范,语言要简洁、准确,以共同语训释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2.
毕节方言词汇的来源较为多元化,既有普通话转借词语;又有借自四川方言、贵阳方言、湘赣方言、吴方言的词语,还有来自少数民族语言和英语的语汇以及新造词语。它们共同形成了毕节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在这些来源中,又主要以普通话词语和四川方言词语为主。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移民的影响,文化教育及中心城市的影响,地域因素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社会是紧密相连的。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络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随之诞生,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语言形态。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网络词汇来自方言,只是方言中很多音节没有相对应的字,就出现了所谓的"谐音网络词汇"。本文着重研究谐音网络词汇中受方言影响的词汇,解释部分谐音网络词汇的由来,并试推测其可能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俗语言研究,属于民俗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是方言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一般的词语解释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方言词语的民俗内涵。只有深入解读民俗意义,才能充分了解方言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语音和语法也反映了客家民俗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临潭话的古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是语言发展史上的一面镜子,今天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正是昨天古代汉语中所固有的成分。利用方言材料印证古语词是训释古代词语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对古代汉语词语的训释十分重要。因此,我们想通过对西北方言之一支——临潭方言中的一些词的古今变化、构词特点、文白异读等方面的考释,来说明这些词语的来龙去脉,或者纠正误解,或者补充辞书漏收条目。  相似文献   

16.
范紫东的<关西方言钩沉>的特色有三点:一是不避鄙俗;二是重视语言的历史演变脉络;三是广泛引用各类文献阐释语义语源.<关西方言钩沉>的语言学价值有四点:一是保存了一定数量今已较为少见的读音;二是创造性地解决了部分方言词语的语源问题:三是保存了部分少见的方言词语;四是准确考定了所涉及方言词的本字.<关西方言钩沉>也有明显不足.但总体上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方言著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语料和基于重庆城市人群的社会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的量化分析探讨了北方方言流行语"二"这一语言现象。文章指出流行语"二"正处于从地域方言到社会方言变化进程中,与传统意义的数词"二"在词类和语义上都存在着差异,且在语言层面和使用层面表现出特殊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19.
西安方言有许多隐实示虚的趣难词,即词语中故意使用与词义风马牛不相及的用字,把假、难、趣的特点结合起来,有欣赏性。是世代西安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而方言词典竟然避难而不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一 1.1 从2001年开始,笔者在对当前出版物的阅读中从各种不同的文体里随机记录了一些含有方言词语的语句或语段;另外,我们还以这些记录为基础,从一些网络和语料库中搜索了相关的方言词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