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上存在的许多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对体育特招生管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特招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结果发现: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储备较少、社会对艺术体操项目认知度较低和招生困难是上海市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采用多元化招生,提高社会认知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培养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为提高高校体育特招生的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构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杰  张红霞 《体育与科学》2006,27(4):81-83,72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类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文章提出“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对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体育学类“大平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培养目标定位,按文理大类招生,实行两段式培养过程,设置“两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指出体育专业建立“大平台—宽口径”培养模式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9年中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的发展情况.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学位点经过10批审批,到目前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有120所,学位点有257个;自1986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以来,19所体育学博士生招生院校具有29个博士研究生学位点.2005年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使体育学形成了体育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的综合格局,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解决了我国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问题.然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不完善、4个二级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以及研究生培养单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外冰壶高水平运动员主要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从组织架构、招生、训练、梯队建设、经费、场地器材六个方面对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进行了现状分析,发现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冰壶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培养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冰壶运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武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体系改革的对策:拓宽招生渠道,控制招生规模;改革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快本地特色课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复试工作是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全面考查考生专业能力和培养潜力的重要手段。依据体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提出要不断创新体育硕士复试方式和内容,重视专业能力的考核,积极推进体育硕士专业能力考查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以此促进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制度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体育硕士培养的选拔机制和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9.
立足暨南大学2001年试行内外招生分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完善了外招生体育课程模式,实现外招生"面向世界,应用为主"的教学目标.经过近8年的试验、摸索,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以"技术型"课程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分流教学,激发情感,注重创新,促进发展"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注重"知识性、文化性、健康性"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落实,实现了通过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全面提升了外招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我国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正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以体育学科和本科培养层次为主,招生规模较小;社会需求规格与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在户外人才结构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知识要素和素质要素两方面差异明显;目标、内容、方法三个要素构成了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系统,这三个层面为高校户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等。准确定位、优化内容、选择方法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户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从高校艺术体操专选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艺术体操专选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搞好高校艺术体操专选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艺术体操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高校艺术体操课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艺术体操课的学习与锻炼,身体素质得到较好发展,掌握了基本的锻炼方法,陶冶了情操。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120名退休中老年女职工六项体质指标的测试,经过四周的实验对比研究,讨论了健美操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运用及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普及与开展艺术体操运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论体院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艺术体操运动员“早衰”的现实,采用文献资料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体院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培养手段。即通过建立“表演队”的形式,充分发挥艺术体操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与实验法,探讨艺术体操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艺术体操锻炼,女大学生的体重有所下降,皮褶厚度减少,身体形态得到改善;肺活量、安静心率、心血管指数均有明显变化,促进了生理机能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对体质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体操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金牌的增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澳大利亚和美国优秀青年选手的掘起,苏联的解体,使中国艺术体操队在四大洲比赛中失去了绝对优势,并且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中将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国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艺术体操教练培训,编写训练大纲,增加运动员后备队伍,改善运动队的管理,重视科研工作与训练的结合,逐步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为冲向世界先进行列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8.
汪敏  杨雯  朱振楠 《体育学刊》2011,18(3):105-109
分析了2009~2012年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预测当今国际艺术体操发展的新趋势,结果表明:规则的不断调整引导着艺术体操向着"技术化、艺术化、完美化、人文化、前沿化"的方向发展,难、美、准、新、险将成为艺术体操发展的主流,引领独具典雅气质的艺术体操项目在竞技大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健身健美操创编能力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体育科技》2003,24(2):62-65
根据健美操项目的特点 ,探讨了培养学生创编能力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步骤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创编结构形式 ,同时将自编操结合体育能力作为考试内容 ,综合评定学生体育成绩。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周期艺术体操评分规则的要求,对200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我国运动员身体难度动作的质量规格进行了现场统计,用以分析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运用与完成身体各类难度动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为备战北京奥运,尽快适应新规则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