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汉字的字形十分复杂,字形不同的几个字有可能是同一个字,而字形完全相同的有可能不是同一个字。因此,有必要对"同字"做一个界定。本文提出了以音义为基础的方法来界定"同字",认为凡是字音字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觉符号均可视作"同字",并在此基础上以几种典型的字际关系(如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同形字及同义换读)为材料来论证这个定义。  相似文献   

2.
刘强 《高校教育管理》2015,(3):90-93,119
通过对"211工程""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梳理可以发现,此次争论爆发的根源在于"211工程""985工程"的弊端日益凸显,即贫富分化、阶层固化、同质化等现象日趋严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与地方高校力量的不断增强,"211工程""985工程"存在的意义值得反思。后"211工程""985工程"时代,建设一流学科专业而非一流大学,引入动态竞争机制,推动绩效拨款模式改革,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3.
玄应《一切经音义》中的近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应近字包括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转注字、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和词语化对音字。近字大约是指跟正体字相对应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繁简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汉字字际关系,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繁简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繁简字与狭义繁简字既存在联系也具有区别。在廓清繁简字定义的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其与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分化字、正俗字等字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讨论繁简字与诸字际关系的交叉与分野,可以有效厘清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使繁简字畛域更加清晰,亦可为之后的繁简字相关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5.
李俊娜 《文教资料》2010,(13):23-24
字与词的关系一般被定性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对字与词关系的界定也众说纷纭。在语言研究与运用中,字与词的内涵和外延之界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明了。本文借对“字本位”、“词本位”观点的分析,试图使字与词的界定更明朗化。  相似文献   

6.
有关“所”字的问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已,然而却很少有人联系具体的专书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就主要依据早期文献《尚书》、《周易》和《诗经》来探讨“所”字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赵纬 《初中生》2012,(23):43
往年过春节,我总发现,不少人家门上的“福”字都倒着贴。今年贴春联,我“当家作主”,把鲜红的“福”字大大方方地正贴在我家的门上!  相似文献   

8.
"非"是个独体字,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来的,从"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飞"意,或多含有"相背"之义。因此,原字"飞"仍按照其固有的语义系统发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时的最初意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飞"的某些遗传基因,所以有时还可以起一点"部分表全体"的作用。"基于此,我们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俳、蜚、霏"等"飞"义的"非"声符字,并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飞"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9.
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在三个方面含混不清:"字"和"本位"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用字组取代汉语中"词",但又没有证明这种汉语语言单位划分方式更具优势;片面强调语义,缺乏控制语法的形式化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一些重点字书对"乾"字的解释,结合文字演变的规律,分别从"乾"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词性,以及其文化内涵作了一些说明和考释。  相似文献   

11.
"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其作为助词与其他词相结合构成比较固定的"所"字结构。"所"字结构的使用是一种普遍现象,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它,对我们阅读古籍、学习研究古代汉语语法及进行文言文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以《墨子》为例分析,"所"字结构有三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存在着有规律的结合关系,每种类型在句中与其他成分的结合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另外,除了三种主要的类型之外,还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12.
美声源于意大利,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作为一种唱法,它发源、成长于欧洲,这种唱法更确切地应称其为欧洲传统唱法。二十世纪初,美声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对某些结果的简单模仿。尤其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声乐界在美声唱法训练上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唱法的内在规律,美声唱法被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开来。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美声唱法爱好者中,甚至在一些非专业化教学单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摹仿外国人声音的音响结果上,而不是努力究其理、悟出道,因而导致教、学…  相似文献   

13.
正杜老师: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认为"死"这个字是独体字,也有老师认为是半包围结构,因为在查字典的过程中,知道这个字既可以查"一"字部,又可以查"歹"字部。这个字究竟是什么结构呢?敬请赐教。谢谢!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三中附小  相似文献   

14.
对囧字这个网络热词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它的形、义、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动态性解读.诠释了囧字这个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5.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上,先秦无疑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儒墨作为先秦时期具有积极入世倾向的两大显学,针对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都开出了自家治世的药方,两家都认为社会的病因是缺少爱。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以"仁爱"与"兼爱"为中心,两家构建了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今天,重新反思儒墨之争,能够对未来文化的发展提供某种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方位在人们心中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它跟人们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后世文明中方位词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种渗透、隐舍在汉语词汇中的文化现象,不仅表现了汉民族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特点,而且也表现了汉民族社会人际关系和习俗等特点。本文试从考释方位词“东”字来追寻其发展的文化脉络,深层认知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思维特点、认知特点、生活方式、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转换字"的五个方面:有无转换字、是非转换字、整体与局部转换字、正负转换字、一个与几个转换字。  相似文献   

19.
汉字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流动的文化史。其最早的称呼叫“文”.和“文化”、“文明”共享一个“文”字,足见其关系的密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序》中说:“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欲进而追求其文化之大凡,尤舍此而莫由。”他的这番话,并非夸大之辞。“文”是独体的、不町分解的,多为象形字。  相似文献   

20.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