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考研像一阵“烟”!飘忽不定,无从掌握,看不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方向。一切皆在虚无飘渺中,而成功只在幸运女神格外垂青时才会降临。但对于有志者来说,考研便浓缩为一个“严”字!三伏酷暑,三九寒冬,一切都是在学习。可以“天资愚笨”,我“笨鸟先飞”;可以“基础薄弱”,我“以勤补拙”;可以“任务繁重”,我“惜时如金”;可以“不擅记忆”,我“持之以恒”!倾我全力———考研,再战“黑色一月”!考研,再战“黑色一月”!@冯锡忠  相似文献   

2.
“其在万乘”条,标点值得一议;“逮尼父之卒”条,有两处可作校字之议。“至柳妻之诔惠子”句的译文问题;辨证歌文王、颂后稷的篇名,刘勰并未将《诗经》中述祖的颂诗列作诔文;指出“淮雨”的校改问题;“庸器”的训释;论蔡邕碑文的四句之解释;郗、郄二姓,自不应互混,“”应校改为“郗”;碑文的出现晚于诔文,“事先于诔”自应指最早立碑之举;碑文的写法可以接近于铭,可以类似于诔,但铭文、诔文都不能取代碑文,它是独立的文体  相似文献   

3.
从视角转换看"人家"的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讨论人称代词“人家”的语义,认为“人家”既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这是其基本语义;也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指“你”,即具体语境下指称受话人,这是“人家”的临时语义;还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指“我”。运用视角转换的理论.解释了“人家”多重语义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胜文 《课外阅读》2010,(11):187-187,21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非常重要。“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  相似文献   

5.
一、依据章的体裁特点理清思路。阅读小说,可以依据小说的情节结构;阅读记叙,可以依据事件的发展过程;阅读散,可以依据“神”与“形”的联系;阅读议论,可以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阅读说明,可以依据说明事物的顺序来理清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是儒家最高人格理想,其中蕴含进取精神,给人以道德激励;蕴含务实精神,体现坚忍意志品质;蕴含自觉精神,体现主体责任担当;蕴含“治人”思想,体现远大政治理想。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某些人格缺陷,高校可以运用内圣外王人格思想培养其“内圣”人格,用“大学之道”培养其至善的道德品质;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其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用“达己达人”的思想培养其合作意识;用“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还可以运用内圣外王人格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外王”人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玩”可以带“着”“了”“过”;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题】 以“风”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风如红线串情思 在抒情文章里,“风”可以是一个触发点,触发人们思考、回忆;“风”也可以是一条线,串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风”可以是一个主体形象,见证或促使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睢宁话中特殊的“V出来”结构表示某个物体或周围环境经过V这个动作,呈现出“肮脏、混乱”的状态。睢宁话的“头”放在数量词前时,有“大约”的意思;放在数量词后可以表示以该数量为一个整体的计量单位。“未曾”在睢宁话中除了可以作否定副词外,还有一种用法,意思相当于“(每次)刚刚(一)……(就)……”。睢宁话的语气词“来”可以表示进行或者持续的状态;还可以用在否定句中,强调事件在某个参照时点还没有发生。睢宁话疑问语气词“魇[maη]”构成是非疑问句;出现“谩[man]”的句子则为反复问句。  相似文献   

10.
自1949年以来,我国台湾曾先后六次对原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2004年8月,以“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发布了拟于2006学年度实施的高中英语课程文件。台湾高中的英语课程文件的演进,对我们大陆的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至少具有如下启示:《标准》可以走向“独立”;淡化必修课程“目标”“内容”的层级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可以分别设计并且贯彻始终;增列选修课程的“目标”“内容”;细化教材建设的规范;加强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重视与大学教育的衔接;编写与教科书配合的《教师手册》。  相似文献   

11.
“隐含因素”型选择题解法景泰县一中李明所谓“隐含因素”,就是指题目中把一些解题的关键因素巧妙地“隐藏”起来。这些“隐含因素”可以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物质的特殊性质;也可以是物质变化的现象,变化的特殊环境,变化的条件;还可以是具体数据等。1.隐含...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这个故事的题目写成了“胜利”人生。可张胜利的人生之旅果真可以用“胜利”来形容和定义吗?有人说:也可以,也不可以。张胜利说:已经过去这段人生,前半截,我自己觉着“胜利”过,可社会和他人不那么认为;后半截嘛……或许真正是“胜利人生”了。绝路得活,死里逃生,不是“胜利”是啥哩?张胜利不是哲学家,前面这段咬文嚼字的人生辩白是笔者知晓了张胜利的人生故事之后,为他编排的。“人生档案”之一姓名:张胜利;性别:男,现年41岁,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人;家庭出身:工人;本人成分:工人;特长:对世间各种各样的锁具…  相似文献   

13.
“照官”自有“三面镜”田永清唐太宗李世民在敢死谏的宰相魏征死后十方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殁,肤亡一镜矣!”此后,唐太宗的“三镜”之说便不胫而走,流传至今。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古今为定者来...  相似文献   

14.
一种情结,可以令人柔肠百转;一种情结,可以令人荡气回肠;一种情结,可以令人魂牵梦萦。然而,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却没有此般富于感召力的情结。日复一日地,我们始终都是围绕着“如何生活”乃至“如何生存”兜圈子。  相似文献   

15.
“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教具有3大功能:诗可以“兴观群怨”;“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发扬诗教之功能,建构诗意之人生。  相似文献   

16.
二战结束以来的五六十年中,人类围绕着“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发展观不断演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经过改善的“第二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第三代发展观”可以概括为“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人为中心+可持续发展”;世纪之交的当代前沿发展观则是“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不是对国外发展经验的简单承续,而是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辟概括使科学发展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国际发展理念中融进了更加科学的内涵,提升了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种提升集中体现在“三个创新”上:第一,创新“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第二,创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创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80/20效率法则”表明,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成绩;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的主要因素。把这一法则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可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根据“80/20效率”原则,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五项措施:1)精挑细选,发现“关键少数”成员;2)千锤百炼,打造核心成员团队;3)锻炼培训,提高“关键少数”成员的竞争力;4)有效激励,强化“关键少数”成员的工作动力;5)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关键少数”成员团队。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为期”可以是词组,也可以作为一个动词。如果作为一个词出现,是个动宾式动词,经历了由“为+期”到“为期”的语法化和词汇化过程。“为期”的词汇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限期”功能的弱化在主语上表现出来;带有[-animate]特征成分做主语或核心动词“以”主语的缺失又使“以”消失,同时促使“以…为”格式消解,使“为期”趋紧;最后时段成分由“为期”前向后移动做宾语,使“为期”完全词汇化。“为期1”作为述宾词组,构造“时段+为+期”形式;“为期2”作为动宾式动词,构造“为期+时段”形式。其中“时段+为+期”形式中的时段成分可以作为话题,而“为期+时段”形式中的时段成分不可以作为话题。  相似文献   

19.
反复结构文本鲜明的游戏性、规律性、可比性、样本性等特点,使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类文本在彰显独特育人价值的同时,也旨在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始于“反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可以先扶后放,促使学生触类旁通;可以厘清文脉,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可以紧扣“反复”,带领学生体味情感;可以勾连生活,促使学生内化迁移。  相似文献   

20.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