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广州图书馆主编,丁玲、林锐笺注的《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一书,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收录光绪六、七年间张之洞致张佩纶书札共计62通,另附有诗文、题记3件,均为我国当代著  相似文献   

2.
张桂素 《历史档案》2002,(1):127-129
近在整理清代档案的过程中,见到一件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 二十九日李鸿章为已革侍讲学士张佩纶剖辨的密折,从中可以看出是时李鸿章的处境及与张 佩纶的姻缘关系,并透露出了清末帝、后两党的明争暗斗。其中写道:窃八月十一日奉上谕:御史端良奏请将革员驱令回籍,以免贻误事机。等语。革 员张佩纶 获咎甚重,乃于发遣释回后,又在李鸿章署中,以干预公事屡招物议,实属不安本分,著李 鸿 章即行驱令回籍,毋许逗留。钦此。懔承严旨,罔测所由。及查阅该御史原参,则率系风闻 无据之词,实与张佩纶素行相反,有不得不披…  相似文献   

3.
甲申易枢是发生于光绪甲申年即1884年4月8日的军机处大改组事件。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五大臣,全部被罢免。新班子出台后,在5月8日发布渝旨,任命吴大激、陈宝琛、张佩纶分別为北洋、南洋和福建海疆会办。吴、陈、张皆为清流党重要成员。此事与当时的政局有何关系?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本名张焕.祖父张佩纶,晚清名士,满腹经纶;祖母李菊耦,李鸿章之女,也是享有盛名的才女.父亲张廷众迷恋鸦片,一生凄惶;母亲黄逸梵则是一名新式女子,崇尚西学,一生追求自由.显赫的家庭背景、没落腐朽的现实、紧张的父母关系,构成了张爱玲一生生活与写作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晚清重臣张人骏(1846—1927),字千里,号安圃,直隶丰润人,翰林出身,历任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广东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是最后一任两江总督。20世纪80年代,北京张氏后裔旧宅发现一批张人骏手稿,包括家书89封、电报底稿2件,还有癸卯年(1903)日记稿本1册,经张守中整理,著名清史专家胡绳武做序,取名《张人骏家书日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上述家书、日记的刊行对研究清末政局和丰润张氏家族历史提供了原始资料,受到学界重视。近日,张氏后裔手中又发现一册张人骏辛丑年日记稿本,记事起于该年正月初一日(1901年2月19日),止于同年九月二十八日(11月8日),总计263天,虽系残卷,亦弥足珍贵。张人骏时任漕运总督,日记记述了《辛丑和约》签订前后的两宫动态、京城议和进展、东南督抚对时局的应对、江南漕务以及张氏家族情况等。现将其整理刊布,方便学者与张氏已刊日记书信比对使用。日记中的公历时间系辑注者添加。  相似文献   

6.
赵秀红 《兰台世界》2012,(24):52-53
蒋景祁是清朝初年著名词人和词学活动家,为江南著名大族蒋氏后裔。蒋景祁先祖明代迁宜兴西余,以耕读起家,后蒋应震、蒋如奇、蒋永修等几代以科举入仕,西余蒋氏逐渐显贵。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胡适,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著名学者,其实,两个人的祖上就有过交往,据张爱玲在文章中回忆说,有一回,胡适去看望张爱玲,“他(指胡适)讲他父亲认识我祖父,似乎是我祖父帮过他父亲一个小忙.”张爱玲的爷爷就是清朝末期名臣张佩纶,当年,还只是一名秀才的胡适父亲——胡传找到他,请他写了一份推荐函,去吉林、黑龙江边境找钦差大臣吴大澂,想得到他的关照.胡适指的就是这件事.  相似文献   

8.
由于朱式如家事纷乱,债务缠身,结一庐藏书被迫流散。张佩纶从光绪十八年五月底开始,中经朱溍等人的商洽,从朱式如处购得一百八十五箱图书,至十九年十月由杭州运抵天津。朱式如同意以一万金成交,张佩纶先付三千,并帮其捐官,尾款另付,对外宣称只是寄押,可凑钱赎书。这导致"骗书"谣言四起,一度引发了朱溍与张佩纶的口角之争。由于保存不善,加上哄抢,结一庐藏书已残缺散佚二百多种,张佩纶为之编撰书目的许诺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由南开大学图书馆藏<金琬钗>首页所钤"益津张氏藏书之印"一路追索,"益津张氏藏书"逐渐浮出水面,它是晚清河北霸州张氏的家族藏书,以张震和张文田为代表,收藏活动下限在1917年之后.益津张氏藏书是北方家族藏书的一个代表,进一步挖掘其藏书规模,对于晚清民国河北藏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任两江总督臣李宗羲跪奏,为东乡一案遵旨查明,恭折复陈,仰祈圣鉴事.光绪四年四月十七日,准四川总督丁宝桢咨开,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光绪四年二月初一日奉上谕:翰林院侍讲张佩纶所称四川东乡县一案,李有恒罪名轻纵,请饬复核.等语.着丁宝桢再将前案悉心复核,务求平允,无稍回护.前两江总督李宗羲籍隶四川,见闻较确,着该前督确切查明,据实具奏.钦此.又于五月十二日准刑部咨同前因.臣查东乡一案,平日早有所闻,迭次派亲信家属驰赴尖峰寨、千金硐等处查访.臣复力疾亲至该县吊卷细查,稍有端倪.  相似文献   

11.
科举文献是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在类型和分类上具有独特性与专门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科举文献学来研究科举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保存和利用,通过充分利用科举文献把科举学的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正>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折、笔记、诗文集、诗话、词话、序跋汇编等,为读者提供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史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的个人生活图景。第二辑十三种:《翁斌孙日记》、《张佩纶日记》、《吴兔床日记》、《赵元成日记(外一种)》、《1934—1935中缅边界调查日记》、《十八国游历日记》、《潘德  相似文献   

13.
张郁是辽代汉官,其墓志与发现的张公恕妻陈氏墓志为同一家族墓志。志文记载张郁祖上为宋人,祖父张守琼开始仕辽,曾参与武安州的营建;父张昌龄荫补为武官,官至温州刺史、中京银绢库使。张郁于辽道宗清宁年间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实职先后为上京商税判官、令史、守当官、中京度支判官、临海军节度副使、大理正、长兴知县、中京留守判官、知尚书吏部铨、惠州知州、黔州知州、上京内省使、泽州知州。仕历丰富,虽官阶不高,却担任过多个朝、京及州县的要职,实权在握。张郁及子张公恕、张公愿,孙张瓌三代四位进士,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辽朝后期汉人对通过科举入仕的重视程度。本文详细梳理张氏家族世系、张郁生平及仕历情况,并结合相关史料和出土石刻材料就志文所涉及的一些职官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4.
宋萍 《图书馆学研究》2008,(1):99-100,F0003
<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以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为研究区域,对东南重要书院予以全面的梳理与研究.课艺集的调查与研究是该书的贡献之一,为研究书院与科举关系、书院师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维度.书院是文士活动的重要空间,提供了雅集的场所.在对书院雅集交游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力图找到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孙景超 《兰台世界》2014,(1):150-151
宋代以来,苏州地区流传着“潮过夷亭出状元”的谶语,并屡有应验.但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状元辈出是苏州地区科举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苏州地区历史上长期构建的文化氛围、家族文化传统、家庭教育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友、经承和代书被泛称为书吏,他们在清朝各级官府承担着问律援例及日常文书、档案工作,以今人的眼光看,他们即是官府中的文书、档案工作者。在中国封建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朝代并不多,清朝是其中之一,其官僚非起家科举,而是以恩荫保举得官,更有捐纳买得者,此辈于法令章程本不谙习,于千变万化的例案之间更是跬步难举,于是各级官府的官员在处理日常政务中十分依倚书吏,使之成为主官的智囊、左右手,书吏则借机把持案卷,营私舞弊,更有一等积棍,名曰“缺主”,从而使清代书吏问题较之各朝更为突出,此乃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一大特色。但长期…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科举文献进行了界定,进而着重介绍几种重要科举文献类型及其史料学术价值.探讨了保护科举文献的意义与措施,并提出应充分利用科举文献为科举学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废科举、开学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901年张之洞奏请递减取士名额:1903年张百熙等奏请每年递减三分之一的取士名额,将"科举、学堂合而为一";1905年袁世凯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清政府诏准自丙午科(1906年)起停办科举.……  相似文献   

19.
◎2月24日,皇冠出版社推出张爱玲生前未曾问世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趁此机会来台,他表示,他手中还有三部张氏作品,有张爱玲自传小说<易经>,张爱玲去温州探视胡兰成的游记,以及张氏和宋家父母的往来书信将会出版.  相似文献   

20.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