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我们每周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需提出或回答问题。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的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在我自认为巧妙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来自哪个中国呢?”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他清楚的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相似文献   

2.
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而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要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 ,桂花飘香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哲学对话 :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于2 0 0 3年 9月 2 6日至 2 9日在美丽的桂林举行。这次论坛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青年学术精英和专家共 60多人。这次论坛的举办是中国优秀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成果 ,也是我们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大盛事。与会的知名专家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教授、苏州…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美术教育应加强科技创新应用与艺术教育的速度,把中国美术教育办成与全球化经济时代紧密对接、跨学科、全方位的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计、理论研究基地。积极回应全球化的变化,展开与科技时代的对话,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永佶教授关于中国经济矛盾问题的研究成果堪称中国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正视现实、深入分析和正确解决诸多经济矛盾是改革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刘永佶教授就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国有企业的矛盾、经济体制的矛盾、改革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理论创新,是很值得重视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探索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研究领域。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全球化与教育的影响及阐释学与后现代教育学,特别是对东西方文化教育的对话的探索与研究,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语境中,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了对话原则。新辩证观念为对话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对话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西两种诗学体系决定的。人文精神是对话原则提出的出发点与终极目的。对话首先要解决话语问题,其次要坚持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美国南加州大学EricJ.Heikkila教授《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ThreeQuestions Regarding Urbanization in China)所探讨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中国城镇化的动因、结果和相关联的政策干预。动因包括:过渡到市场主导的经济、政治权力下放、人口流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动因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嵌套和影响,其中嵌入式市场是中心因素,全球化和政治体制是重要辅助因素。关于城镇化的成果,大量证据支持趋同假说.但混杂性的证据同样存在,这导致了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中国应实施更加平衡的城市政策干预的主张.即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补充现有的空间规划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29日下午两点半,学术界期待已久的海峡两岸第三次哲学高端对话在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会议厅如期举行。参与这次对话的学者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欧阳康教授,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新批判主义的提倡者、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台湾慈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的著名后新儒学大师林安梧教授。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历史整体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既相交叉,又相互动,他们是探讨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观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作用、价值诸问题不能回避的。文化全球化强调的是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历史的整体化强调的是各个区域、国家、民族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反映了文化的扩散与汇合,体现了历史的系统性与联系性,其本质都是超越任何制度、民族、地域的界线使人类的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念、包容精神、贵和思想等是处理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于沛 《天津教育》2014,(10):20-23
非常高兴今天来到南开中学。我今天讲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关于历史的叙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编年体,在行话里,这个是死历史。还有一种历史叙述的方法,是历史事实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叫做活历史。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活历史,讲近代以来的活的中国和世界。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2月12日,由北京广播学院语言传播研究所和锦州师范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共同组织的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在锦州师范学院举行。北京广播学院教授、语言哲学对话发起人于根元先生、锦州师范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全体老师和99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参加了这次对话。对话由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夏中华主持。  相似文献   

13.
北大教授张颐武在接受《新周刊》关于“贩卖中国:文化”的专题采访时抛出了新颖观点:“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的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这句话的内涵是很深刻。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西方国家借助经济上的优势,在文化领域不断扩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众文化受西方文化的渗透,民族精神衰落,精英文化和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又由于文明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到西方标准和西方话语的制约。从西方反面经验和韩国的正面经验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想保持自己的特色,并迅速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可能是最经济有效的,但是大众文化产品也只有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所以只有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素质:人类的前景———戴海与十枝修关于素质教育的对话日本德岛大学十枝修教授,1995年4月首次来湖南师范大学讲学时,戴海教授曾陪他游览岳麓书院,并与他探讨教育问题。日前,十枝修教授再度来此讲学,戴海就青少年素质问题,与之两次交谈。下面是他们对...  相似文献   

15.
刘永佶教授关于中国经济矛盾问题的研究成果堪称中国劳动者的政治经济学.正视现实、深入分析和正确解决诸多经济矛盾是改革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刘永佶教授就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国有企业的矛盾、经济体制的矛盾、改革和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理论创新,是很值得重视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3年 7月 16日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岳川先生在中央电视台CCTV .com与诸位网友就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的前沿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对话主要围绕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网络传播与文化的本质关系、全球化语境中的网络话语权问题、网络文化与中国形象问题、网络媒体的责任和游戏规则等展开了讨论。所涉及的问题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王教授的观点个性鲜明 ,鞭辟入里 ,具有前沿性和学术性。尽管本文是对话体 ,但对话所阐述的观点对当前的网络传播与大众文化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因而 ,在王教授的授权同意后 ,我编辑部全文刊发此次对话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和黄全愈教授的接触是从认识他的书开始的。再后来.就开始做杂志的工作,做到高考这个主题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黄教授和他的那本《“高考”在美国》。我想,他既是学,又是家长,既在中国搞过教育,又到美国研究教育,谈起高考来,应该是有比较,有鉴别,更有主张的。于是发了邮件过去。正如我窃以为的那样,黄教授很快回复了,一来二去,有了这些关于高考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大题目,却大题小作。其一从当年的《美学向导》切入,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在当时对中国美学具有启蒙意义的小百科全书,它既反映出当年美学热的激情,也见证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美学视野的局限;其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美学开始全球化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学如何言说,从"形式美"的角度切入,可以发现有引进、(中外文化间的)对话与创造话语一些方法;其三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的语境来看,"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内含着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一种对话关系,内含着中国美学对传统美学的一种转换性创造。全球化向美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中国美学的声音与智慧,这或许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的意义所在;其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从苏联模式走向了全球化,二是由古典走向了现代。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美学正处在重大的转型时期,中国美学应该为全球化的美学提供出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现代性中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及其程度取决于我们对它的解释。解释体现我们的观念,解释的过程就是传统的意义得到显示的过程。在全球化中,文化-精神方面的内容具有抗衡和自我保护的机制。传统是我们与他者的文化对话、抗拒经济和技术对地域性的民族性的价值抽空的可依赖的精神资源。文学来自这个资源,也丰厚这个资源。一个文学个案-聂金鑫的短篇小说文本恢复了我们对文学的体认,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自己,认识了我们的文学所承载的传统在全球化的对话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弗莱雷被认为是20世纪後半期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其代表作《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建立了以培养批判意识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他大力提倡“对话式教学”,认为教育应具有对话性,“对话式教学”是培养人们批判意识的主要途径。他的对话教学观,不仅在理论上能使我们对中国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深刻的认识和觉醒,而且在实践上也是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标杆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