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跑鞋功能测评方法的探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鞋的功能特性是运动员非常关心的问题.采用德国Novel公司的Pedar鞋垫式(in-sole)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15名男运动员和10名女运动员分别穿着4款慢跑鞋、2款马拉松鞋和体操鞋(模拟赤足状态)进行3个速度(1.5 m/s、3 m/s和5 m/s)下的足底压力测量.通过步态周期(GC)、最大地面反作用力(MF)、最大足底压强(PPP)、压力-时间积分值(PTI)等参数的分析,以及通过鞋底材料的压缩实验,测试鞋底不同部位的弹性模量和力-位移曲线,对评价运动鞋功能特性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得到了测评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2.
陆毅琛  李建设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54-1655,1657
平地运动时足底压力及其分布特征和鞋底压力特征的研究比较丰富,并对运动技术分析和鞋的功能设计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依据.在人体裸足和着气垫运动鞋两种情况下,通过坡面运动时足底压力及其分布特征的实时在体测量,探究坡面变化对足底的力学影响和气垫运动鞋的防震功效,进而为气垫运动鞋的功能设计和改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随机选取15名健康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Footscan 7.9压力分布测试系统采集与分析受试者正常行走、跨越15cm和25cm障碍物三种活动方式的跨障碍前支撑脚(左脚)和跨越障碍后跨越脚(右脚)的足底压力变化数据。研究表明老年女性跨越障碍物前后的支撑腿和跨越腿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明显不同;在跨越15cm和25cm障碍时,支撑腿和跨越腿足底压力的第一和第二峰值都比正常行走小(p<0.05),说明老年女性跨越障碍物时着地和蹬伸力有减小的趋势,以便使身体平稳跨过障碍物;随障碍物高度增加,支撑腿足底足跟内侧、第二、三跖骨和第五跖骨的压力减小明显,跨越腿足底足跟内侧、足跟外侧,第二、三、四跖骨和大脚趾的压力减小明显。  相似文献   

4.
鞋跟高度在健身走过程中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scan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对青少年女性不同高度鞋跟情况下的健身走步态进行足底压力分布的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鞋跟高度的变化是影响青少年女性足底压力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平跟鞋各个跖骨的压强一时间曲线为单峰型,而高跟鞋各个跖骨的压强一时间曲线是双峰型。提示:穿高跟鞋进行健身走对女性足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Novel Pedar-X(Germany)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和Kistler(Switzerland)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篮球运动员穿着两款不同鞋底结构设计篮球鞋纵跳时足底和鞋底的力学参数,对比研究两个界面间的力学参数特征,评价这两款篮球鞋在纵跳中的功效性与舒适性。结果显示,两款篮球鞋对被试者纵跳成绩(表现)的影响几乎没有差异。但是,气垫结构款的降压功效和穿着舒适性确实优于普通款,它能给穿着者的足部带来更多的保护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持续20 km跑步中足底压强变化与主观舒适评分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探讨跑鞋的舒适性变化规律及成因,运用主观评分量表和足底压力测试结合机械测试,为专业跑鞋的设计研发提供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12名跑者以10 km/h跑步20 km,检测实验前(BF)、10、20 km主观舒适评分和足底压力及减震性的变化。结果:受试者整体舒适度20 km(5.33±1.97)与BF(7±1.1)达显著差异P<0.05。足底压强峰值第一跖骨区20 km(317.29±81.96 kPa)与10 km(299.58±84.65 kPa)及BF(277.29±83.03 kPa)达显著差异P<0.05;内侧足弓区20 km(121.46±21.83 kPa)与BF(96.25±11.51 kPa)达显著差异P<0.05;足跟区20 km(226.67±37.93 kPa)与BF(209.79±37.45 kPa)达显著差异P<0.05。鞋底后跟的减震G值20 km(12±0.33)与BF(11.47±0.42)达显著差异P<0.05,鞋底后跟的回弹率20 km(48.45±1.41)%与 BF(44.73±2.63%)达显著差异P<0.05。结论:1)跑者20 km跑步后足底压强第一跖骨区、足弓内侧区和足跟区显著上升。2)跑者对跑鞋的舒适评分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跑步持续呈下降趋势,鞋底减震性的主观感受并不稳定,需结合生物力学及机械测试方法。3)20 km后鞋底材料的减震性能显著衰减,未来研发应重点解决鞋底材料的物理性能稳定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步态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对青少年女性穿不同鞋行走时的步态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女性裸足或穿球鞋行走时,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长,步速快,步态周期短,重心起伏幅度小,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高,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灵活性好;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或松糕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表现为:步长短,步速慢,步态周期长,重心起伏幅度大,单支撑时相占支撑时相比例低,说明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和松糕鞋行走使下肢肌肉机能减弱.提示青少年女性穿高跟鞋或松糕鞋行走对青少年女性的生长发育有重大不利影响,建议青少年女性日常生活少穿或者不穿鞋跟较高的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价疲劳后运动员蹬跨步动作运动表现的变化,并探讨疲劳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不同方向跨步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8名羽毛球专业大学生在疲劳前后分别进行向左和向右的蹬跨步动作,对比疲劳前后跨步腿着地阶段下肢运动学数据和足底压力数据。结果:疲劳后,完成蹬跨步动作的最大速度降低;在着地时刻,疲劳后髋关节屈曲角度减小,外展角度减小,外旋角度增大,膝关节外旋角度减小,踝关节由外翻着地变为内翻着地;在跨步腿整个着地阶段内,髋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减小,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减小,最大外旋角度减小;疲劳后前足内侧和中间区域最大压强显著高于疲劳前。结论:疲劳后完成蹬跨步动作的动作表现下降;在疲劳后,下肢以一个更加直立的姿态落地,会增加下肢关节冲击力,同时增加膝关节尤其是前交叉韧带的负荷,增大损伤的风险;疲劳后足底压力分布的变化可能增加足部尤其是前足内侧跖骨区部位及膝关节损伤的风险,在设计羽毛球鞋时可以考虑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三维踏跳力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瑞士产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两台高速摄影机的同步实验,对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上的踏跳力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起跳中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蹄伸力值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呈密切的正相关.波谷力值反映运动员起跳腿的支撑能力,摆动环节中积极有力的摆动可获得蹬仲力值;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受制动作用.运动员的膝关节在垂直支撑时相前,已完成缓冲而转入蹬伸阶段;左右方向踏跳力值波形与运动员所采用的起跳脚有关,它间接反映运动员踝关节力量;支撑反作用力对脚掌的作用点,即"压力中心点",在纵向、横向口均有移动,纵向为脚长的34%-68%;横向为1/2脚掌宽一整个脚掌宽.  相似文献   

10.
探讨3种篮球鞋在不同速度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为指导业余体育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选择适合的篮球鞋和健康运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采用德国Novel公司的Pedar鞋垫式(in-sole)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6名篮球专业的大学生穿着不同品牌的篮球鞋(NIKE FLIGHT96、ADIDAS TSPROMODEL和ANTA"霸道"三代)在步行(1m.s-1)、慢跑(1.5m.s-1)和中速跑(2m.s-1)3个速度下进行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发现:在3种速度下的整足和分区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最大足底压强、均值足底压强和力量—时间积分值这4个参数显示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不同篮球鞋在足弓区和足跟区的差异较大,适合不同类型的专业运动员和业余篮球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