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心读书,书给人以正气; 耐心读书,书给人以英气; 潜心读书,书给人以骨气; 热心读书,书给人以豪气; 悉心读书,书给人以灵气; 痴心读书,书给人以秀气;  相似文献   

2.
读书价值观就是人们在读书过程中,基于自身读书需求和内容而形成的,对读书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与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如何读好书等问题。通过孔子的言行不难发现他一生最推重修身养性,以读书为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需求满足的人生方式,这也恰恰构成了他读书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传统读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的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下学上达的读书目的,文质统一的读书选择,安贫乐道的读书精神,四结合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3.
读书永恒的主题──《当代百家话读书》评介读书与生命同在著名作家、政治家李尔重以“读书与生命同在”为题,畅述他在戎马生涯中,在百忙的政治活动中,怎样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个爱书人,但爱书人不等于会读书。李尔重的读书经历告诉了我们,由爱读书到会读书,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读书就是交友、读书就是理解、读书就是幸福、读书就是超越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市家庭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主编的《读书风采录》一书,已在’97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前夕出版,该书收录了多年来全市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涌现出的优秀读书示范户的典型事例.他们的读书心得及读书生活的真实记录。家庭读书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朵小浪花。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现实意义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员读书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馆员读书的原则和读书方法,以及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家危难,社会上兴起“为救国而读书”的口号,将读书与救国结合,试图实现书生救国.“读书救国论”兴起后,知识界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读书到底能否救国成为时人议论的重点.“读书便是救国”是对“读书救国论”的积极认识,认为读书能够救国.也有人觉得在抗日危难之际,光读书无益,不能解决救亡的根本问题,所以提出“读书不能救国”.时人的诸种言论反映出国难之际的知识界并不统一,读书能与救国结合,但能否实现真正救国却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小的时候人们受的教育总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要孩子们去读好的书,好学向上,喜爱读书,并且相信读书是好事、有好处,可以成为好人或有用之才。稍稍长大以后我才听说一种反讽的说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可见读书也有害处,特别是方法不当,亦可误人终身。步入中年才悟出新的座右铭:读闲书、闲读书、读书闲。  相似文献   

9.
项华 《视听界》2010,(1):107-108
1996年5月12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开播,为中国电视读书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时间读书节目甚是红火。2004年,《读书时间》因收视率等原因遭到末位淘汰,各地开设的读书类节目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近年来,只有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河北卫视的《读书》等极少数的读书节目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电视读书节目真的没有生存空间吗?其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0.
唐洁 《今传媒》2011,(9):34-35
本文通过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读书情况开展调查,分析其在阅读兴趣、读书目的、读书量、读书习惯、读书场合、购书场合、购书习惯、购书场合及消费金额等方面的表现,意欲对大学生读书、购书情况进行总结,为出版社出书、书店买书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一个读书的场所,但如何读书却大有讲究。对大学生来说,读书不仅要善于学习、继承已有的知识,而且要敢于怀疑、超越既有的定论,进行创新性读书。而创新性读书则需要把握三环节:明确读书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书;更新思维方式,敢于质疑批判;廓清概念联系,寻求逻辑矛盾,从而最终达成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外读书活动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组织群体性的读书活动已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发达国家的读书活动相比,我国的读书活动还存在着流于形式、活动范围比较窄、读书俱乐部发展艰难、法律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发达国家的读书活动给我们以启示:完善立法;读书活动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依靠基金协会的力量;探索适合我国民族特性的读书活动形式;明确读书活动和商业促销活动的关系。图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深入探究和学习习近平的读书思想,把握其与读书相关的思想精髓与思想价值,进而影响和推动阅读型、学习型、书香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方法/过程]根据习近平关于读书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其自身长期不辍的读书经历,以人们普遍关注的关于读书的3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为纬度,系统研究和阐释习近平读书思想。[结果/结论]习近平读书思想的分析与把握,对指导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静  王友胜 《图书馆》2008,(2):44-46
宋人读书范围广、数量多,读书人不分阶层,队伍庞大,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读书风尚。读书生活和读书带来的崇高社会地位促使宋人具有自觉而强烈的藏书意识。当藏书越来越丰富,又为阅读和学习提供更多方便,使人们读书更努力。宋人的读书和藏书相互促进,助推了宋代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据新华社电)习近平主席关于读书这段谈话,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榜样.我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和需要,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和生活方式,而不是任务和负担.读书有哪些好处呢?我认为读书的好处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不仅是道学大师,而且还是阅读学大师。朱熹是谈论读书方法最多的中国人。朱熹的弟子把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概括为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涵盖了读书的各个方面的要求,现代人们读书也应该遵循这些要求。综合考察朱熹所论的读书方法,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今天的读书人关注:读书为明道穷理;读书之法在于熟读精思;“心不公底人,读书不得”。  相似文献   

17.
主题是读书活动的灵魂,是体现读书活动价值的关键.结合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创新读书活动的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读书活动主题选择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了张载的读书观,论述了张载的读书之志、读书之要、读书之方,以期为读者阅读古代经典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进一步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不仅是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9.
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与书为伴,涉猎广泛。本文通过对其读书生活、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的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由韩国出版研究所具体实施的、韩国文化观光部发表的《2002年国民读书状况调查》指出:韩国国民“读书的比率和读书的时间正在减少,但读书量却在增加。”整个韩国的读书状况,由此可见一斑。同日本一样,尽管韩国担心国民的读书习惯衰退,特别是忧虑年轻人远离书本的大声疾呼在韩国此起彼伏,但客观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是负面的。本次调查,可以说让读书运动发起者与出版相关者长出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