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别事实或事实要素归纳之后得出某种整体性的观念。比如,记者采访某人,便对该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方面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支配他对该人的材料选择、评价,这便是加工的  相似文献   

2.
一、对新闻思维的总体描述新闻学反复为我们提出一个不等式:新闻如无≠此符号,用“不等于”事实。这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新闻源于事实;一是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主观映象”,是“观念的东西”,这种观念的东西,很自然地包溶着人的主观的思想、感情,即体现着人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结果及情感态度。因此,新闻有两次诞生:第一次诞生于人的行动(指作为采访对象的人的行动),这行动使新闻客观化为一个事实;第二次诞生于人对事实的思维,这思维使新闻主观化为一种意义。未经思维抚摸、整理、评价、体悟过的新闻,是佐餐助酒的谈资。新闻经受了思维的洗礼,才显现为人的过程,才会被受众接受。新闻因思维而获得了自己的世界。记者的新闻世界可表述为:从不同侧面折射出记者新闻思维的无数个事实的集合,小说、诗歌、戏剧可以选择想象构造世界,而新闻只能选择事实构造世界。它排斥虚拟性,追求事实的真实,因此,新闻世界是最  相似文献   

3.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记者采访、写作的一种重要过程便是思维加工。探讨这个问题,有利于深化对记者工作的认识,并规范新闻的采访、写作。记者思维加工的一般描述首先,记者的思维加工表现在对多个个別事实或事实要素归纳之后得出某种整体性的观念。比如,记者采访某人,便对该人的外貌、言谈、举止等方面有一种整体统一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支配他对该人的材料选择、评价,这便是加工的  相似文献   

4.
论题,由论争引出根据新闻发展规律和记者主体思维而自然构建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深度报道、散文式新闻等文体和形式,为新闻提供了多种存在方式。尽管新闻是易碎的,但这些坚致、久远的文体和形式成为新闻的历史纪念碑。可惜我们对这些文体和形式的研究,以往只限于对传统的阐释和表层的分析。在实践中,也因对某种形式的苛求和束缚,常常消磨着记者强烈的创造欲。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的深度报道研讨热,使人们对新闻报道形式创造的思考登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刘华 《新闻爱好者》2017,(12):90-92
一个好的新闻角度,对于提升报道的新闻价值至关重要。新闻角度往往是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撰稿时通过发现、比较而最终选择和确定的,记者是新闻角度选择的施动者。研究和探讨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记者自身因素诸如政治立场、新闻理念、人文素养、思维品质、学识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在记者选择新闻角度时产生的作用,对于记者主动地增强自身素质、更好地把握新闻角度、选准新闻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文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八十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这一变革的中心在新闻文体。新闻界的许多人士已经意识到,新闻文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载体,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文化的直至记者个体的因素都会通过影响新闻文体进而影响新闻写作。其实,从整个新闻写作史来看,我们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一点,新闻文体以其话语形式和结构变易及认知事实的方法和思维格式的变化,折射出新闻记者的感受——体验模式,折射出新闻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的历史,从而集中体现了新闻写作史的特殊性。 本文试图对新闻文体展开一点研究,以期引起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7.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孙静  郑大勇 《记者摇篮》2014,(10):17-18
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积累总结新闻专题采访是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我们在采访前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要掌握采访对象的特征,这是一般新闻采访中对记者的普遍要求。采访是新闻记者最基础的活动,是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间的一种互动交流,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思维方式的交流。交流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合作,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运用一定的采访艺术,尤其是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提问能  相似文献   

9.
四、语体与记者风格风格是新闻写作学的最高范畴,在以往的新闻写作学中较少提及,在实践中已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记者更是屈指可数。然而体裁、语体和风格又是形成文体这个有机统一体的三个组成部分,研究文体和语体不能不研究风格,新闻写作要向更高水平发展也不能不研究风格。新闻写作学中的风格概念也是从文学中借鉴来的。在文学中,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文体学者认为风格是指作家将语体品格稳定地发展到极至,并与作品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文体的最高呈现状态。新闻学由于刚刚引进风格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尚未最后明晰,使用比较混乱:有的指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体的发展,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同时也需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不断借鉴国外的新鲜经验,以丰富自己。因此,粗略地了解一下海外的新闻文体分类是必要的。先看看美国的新闻文体分类,它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的新闻学观点。首先,美国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都把新闻报道和记者个人或报纸的意见明显地分开。遇到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观点时,记者要报道各方面的意见。记者和报纸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故事化一方面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不仅模糊了新闻与故事的界限使假新闻有机可乘,而且影响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角色,更直接影响了新闻叙事结构的简洁性,使传统的新闻观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把新闻传播的速度、力度和大容量充分发挥的今天,传统平面媒体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对报道策略的把握,包括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的确定,对报道切入角度的选择;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对新闻背景的充分掌握和运用;取决于记者对报道对象全方位的了解,能充分揭示报道事实的丰富内涵及发展趋势。面对新闻信息市场的传统格局已被打破的新形势,记者的思维方式和报道视角必须进行新的调整转换,强化宏观开放型、深度策划型、哲理思辨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让我们如此迷恋。速朽,但有瞬间爆发的美丽;短小,含有难以割舍的内涵;平白,具有直言相告的坦陈。生活,是新闻的云母。每一次变化,每一种现象,每一片思维,都可能纳入新闻的视线,在洞穿炫目的浮饰之后,变幻出不同的角度、选择和追求,五光十色,精彩纷呈,让人触摸到的,其实是智慧的眼神,深邃的目光。但是显然,我们对新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或者,对于几近完美的新闻认识,限于条件,至今仍停留在充分的想象中。新闻,是一种眼光。面对多样化选择,记者看什么?面对同样的选择,记者看到了什么?记者看到的是否是读者想看的?记者的眼光能否代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见闻的写作     
见闻的写作范军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近几年,见闻作为一种常用文体频见于各种传媒。不少新闻单位甚至还将此作为新闻改革中重点倡导的文体之一。所谓见闻,是记者(或通讯员)就听到、看到的有价值的材料写成的新闻。见闻具有下列特点:①记者是事实的目击者,并进入报道之...  相似文献   

15.
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新闻记者的新闻思维是指记者在采写报道过程中,面对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在价值取向的支配下,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认识事物本质意义的过程。这里,我们非常强调价值取向的支配作用,就是把记者的新闻思维同其他形式的思维区别开来。价值取向是指新闻价值,包括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等。记者的新闻思维是围绕着价值取向的坐标进行的。记者在认识事物的  相似文献   

16.
现场短新闻时下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所共同喜爱的文体。这种文体的兴起、繁荣和发展,对多年来形成的新闻写作程式化、模式化的局面,无疑会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我们应该对这种文体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特性之一:新闻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写出一篇出色的现场短新闻并不容易。现场短新闻并不是记者看到什么之后简单的记录。现场短新闻大多是突发性新闻事件,而突发性往往和新鲜性有着直接的联系。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凭借强烈的新闻敏感,对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完成了抓住新闻素材的第一步。而后深入跟踪、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争论了多少年,至今仍然是各持所见,有的主张文学要向新闻渗透,有的提倡新闻要向文学靠拢,甚至有的要将记者塑造成作家思维活动模式。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不仅破环了新闻的真实性,也是泯灭新闻这种独立文体的行为,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新闻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回顾一下历史,在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新闻姓「新」。记者虽然要从目不暇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新闻,但新近发生的事实作为新闻报道出去,总是要经过记者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特别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新兴起的全息深度新闻体就具有这种较强的思维特点。因为,它注意对事实进行多侧面、全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记者点评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