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家菊 《江西教育》2004,(13):78-79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3.
自己也是“追星族”的一员,但是,我追的“星”不是影视明星,而是于永正、孙双金、王崧舟、孙建锋等名师。自己也曾有幸聆听过他们的课堂教学,总能被他们那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纯熟的教学艺术,还有那真诚的师爱所深深折服!当然,每次听完课、取完经之后,我也总会“学”上“一招半式”,将名师的教案照搬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很想自己也“过把瘾”,然而每次总是事与愿违,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去甚远。为什么呢?我的教学设计与名师们是一样的,甚至连名师们的过渡语、评价语都一字不差地用上了,怎么会这样呢?到底应该学名师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赵辉 《吉林教育》2009,(7):85-85
观摩课也好,研讨课也罢,听过很多这样的课,笔者内心产生了更多的无奈!因为不争的事实是:为讲出课的轰动效应,为秀出授课人的名师地位,授课人对课进行过多的语言包装、问题包装、手段包装,由于事先多次试讲,课被打造的痕迹十分明显,原本灵动的教学流程被掌控得死板僵硬,本该充满变数和未知的探究活动被钳制得波澜不惊。面对孩子们那一颗颗纯真的心灵,注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我们呼唤公开课要去伪存真,要追求原汁原味,要回归“原生态”。那么,如何回归“原生态”呢?  相似文献   

5.
工作以来,听过许多课,有专家、名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研究课,更有同事们的“常态课”。相比之下,我更钟情“常态课”。一是因为“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自然不会差;二是因为在“常态课”中,师生往往能展现出更真实的一面.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唐妙祥 《教学月刊》2011,(10):46-47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指的是八位仙人法力尤边,在过东海时将各自的法宝投于水面,结果个个顺利过海。显然,八仙过海靠的是各自的“神通”。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善施“神通”,巧过“大海”呢?现以《思想品德》“我们的人格尊严权”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数学“双基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由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是几代中国数学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结晶,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理论框架,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正确地看待“双基教学”的传统?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继承传统与优化课堂教学的统一?上海市胡仲威数学名师培养基地就“数学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举办了主题论坛,重点谈到了这一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留空白的艺术。“以白当黑”、“虚中有实”,这种方法能取得“此时无形胜有形”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在名师新理念课堂教学展示课中,名师们有意的留一些教学“空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锻炼思维、调整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听名师所作观摩课,常令我们一唱三叹,拍案叫绝。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成曲调先有情”,点拨做到“要把金针度与人”,结尾追求“能探风雅无穷意”……笔认为,名师们巧妙的教学策略和灵动的教程推进正是通过其绝佳的教学语言轻巧“点击”、从容调遣,方才能“随心”演绎、挥洒自如,让课堂“弹出”精彩一片。让我们对名师优课试作“下载”,回味经典,品赏吸纳。  相似文献   

10.
课后练习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也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那么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又是如何解读课后练习的呢?  相似文献   

11.
方平 《教书育人》2004,(10):35-35
上午第三节是语课。孩子们已经开始做练习。“爸爸,这样做对不对?”王欣说得是那么响亮、清楚、自然!同学们大笑起来,纷纷说.王欣想给方老师当女儿了!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使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5日,经西宁市教科所推荐,我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学物理名师教学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是继“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后,我再次和来自全国的中学物理教学专家、特级教师以及各省市名师们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比赛中的观摩交流以及专家对参赛课的点评,我对课改以来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以下就此谈几点感受,希望和各位中学物理教师有所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和听课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收集了一些课堂教学案例。有值得商榷的“问题”课堂,也有值得学习的“智慧”课堂。特别是在听取了“智慧课堂一2007西湖之秋”浙江省小学数学名师展示课后,感受颇多。名师们的睿智、幽默,对教材独具匠心的理解,朴实、简洁但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深深吸引了学生和听课的教师。什么是数学的“魂”?  相似文献   

15.
在“一课三教”、“磨课”等园本教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围绕的讨论重点不外乎两个——“本次活动有何不足?”、“下次活动作何改进?”可如此“研磨”出来的课。结果仍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这种是什么——怎么办的线性思考。多是解决教的问题。从幼儿的学法角度思考得较少。更何况一起参与研讨的教师。无论知识背景、教学意愿、行为策略、教学理念等各不相同,在各执己见的讨论中。对执教者的教学改进缺乏一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集体支持。因此。无论上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7.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总是反应慢、做事磨蹭,妈妈们经常会说“准备离开哆!”“怎么还在玩?现在都几点了!”“好了没?要走了!”。可到底是你太急?还是孩子太会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8.
一、宜“活”不宜“死”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个“活”字点出了课堂教学的要害。那么怎样才能“活”化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引人入胜,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结课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善始善终,收到曲终意长、课停思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