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李彬 《军事记者》2002,(1):52-53,55
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是一门探讨传播规律的社会科学,在发达国家成为显学。事实上,发达国家在传播事业包括新闻传播上的发达,也与其传播学的兴盛密切相关。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传播学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1997年,传播学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列入学科目录,与新闻学同为二级学科,隶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2001年,经过学科调整,传播学与新闻学又同时升为一级学科。如今,在教育部公布的学科目录中,新闻传播学所属的四个专业,即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都以传播学或大众传播学作为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构成。基于国际国内的这些发展状况,本刊特开设了这个大众传播学的通俗讲座,邀请清华大学传播系的李彬博士主讲,一共8讲目的在于普及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提高我们的新闻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3.
问题:跨学科对话、合作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岩 《新闻大学》2008,(2):57-59
好像是施拉姆说的,传播研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科,更像是多种学科的交叉路口。从研究对象去看,传播学号称研究传播行为,而人类行为中不包含传播意义的大概不多。从学科历史去看,罗杰斯列出的那些传播学奠基者中,拉斯维尔是政治学家;拉扎斯费尔德是应用数学家和社  相似文献   

4.
摇滚乐历来都是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亚文化形态。在传播学视角下,摇滚乐的迅速传播不仅印证了传播学的某些理论范式,也拓展了传播学的理论外延。本文探讨了摇滚乐的传播模式和其与传播理论之间的联系以及摇滚乐的传播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传播学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 ,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 ,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 ,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 ,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如施拉姆所说,传播学就是一个公共汽车站,任何一个学科的学者都可以在这里上车,也可以随时在这里下车。传播学实际上存在于很多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各种传播现象的研究之中,其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其向我们展示了传播学研究全新的视野和交叉性,研究前景充满希望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档案信息传播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韬 《兰台世界》2006,(18):4-5
档案理论与传播学的结合是档案学科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档案研究越来越多的借鉴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档案信息传播的要素和过程是档案产生更大社会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谢静 《新闻大学》2012,(2):48-53
关于组织传播大体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理解是把组织传播当作一门学科——传播学的分支.但与传播学一样,由于立场差别较大,缺乏统一认同,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传播学.第二种理解是把组织传播视为独特现象.这一视角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它先入为主地将组织视为场所,传播被简化为发生在组织中的一种信息传递行为,越来越不为传播学者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口语传播学是一门以人类话语为核心,研究人们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相互沟通的学科。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当下中国,口语传播学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社会应用价值。文章在梳理口语传播学在美国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我国建构口语传播学科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传播学是一门以科学传播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在中国,科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首届科学技术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的召开和1996年《科技传播研究》一书的出版,是科学传播学在中国进入创生期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事新闻传播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 《新闻界》2007,(1):60-61
童兵教授对军事新闻学做过这样的论述“如果说新闻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普遍规律的一门科学,那么,军事新闻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军事新闻传播现象、军事新闻传播事业及其特殊规律的新闻学分支学科,即为新闻学的一个子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语:2014年4月"全国首届认知传播研究高峰论坛暨认知传播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成功召开,开启了建构认知传播学新学科的新纪元,使认知传播学成为新兴的融合学科受到广泛关注。认知科学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带头学科之一,融合传播学科,探索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兴媒体的发展思路和研究视野,同时运用到教育领域被深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当代传播》2011,(6):37-39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传播符号学视阈中,建立动漫传播的符号学基本假设,确定动漫传播的关键概念,探查动漫符号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动漫...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它利用其他许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来充实自身。人种学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被引入到了传播学中,并在积极构建传播学的又一分支——传播人种学。这一新的分支更多是将某一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旨在阐述以传播人种学的视角进入作为传播内容的群体形象中,从而呈现给公众全面、整体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际传播在西方已经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支柱分支学科,其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以及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方面都功勋卓著。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际传播始终难以成为一门学科。本文从清理地基——理解人际传播的核心概念开始,探讨了我国在人际传播学科化方面的障碍以及学科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8)
中国学术界对于谁是"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想象往往限于施拉姆建立传播学科之后,但忽略了早于大众传播学授予博士学位的口语传播学这一支流。通过考证,"第一位传播学博士"应是1922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诞生。口语传播学被中国学术界所忽略,有其自身的"去口语化"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由于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下,中国学术共同体所做出的一种有意抉择,中国需要引入大众传播来完成对于新闻学的合法性改造。对"第一位传播学博士"的追溯,有助于我们恢复对于传播作为人类最基础性的一种活动的理解,以及这种基础性的活动所应获得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陶红 《今传媒》2010,(3):71-72
组织传播作为传播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已经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关注。2000年以来,众多新闻传播学院以及管理学院都已开设组织传播学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了组织传播研究领域,组织传播研究成果不断产生,其中尤以胡河宁教授的研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传播学研究领域开始形成。1949年,当代世界传播学大师、传播学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在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大众传播学》,这标志着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有更多的国内外传播学不断涌现。施拉姆大师曾把传播研究比喻为一块未开垦的“绿洲”,吸引着各个学科的无数学来此辛勤耕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治传播主体、大众传媒的政治传播功能、政治传播思想、国家、政府形象传播、政治传播的学科框架等五个方面对近几年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政治传播研究还不成熟,也没有自己完整的研究框架。以后的研究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抛弃盲目的"传播学本土化"思维,回归传播学成为独立学科时的学科基础,注重它的交叉性、跨学科特征;二是当我们遭遇"政治正确"的羁绊时,不妨汲取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来进行学理的探讨。三是端正作为研究者的研究逻辑,丢掉为决策者开药方的急功近利的工具态度,直面特殊而又冷峻的中国新闻传播现实,注重价值和学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