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珍 《视听界》2012,(4):25-27
近年来,媒体环境日益复杂,受众原来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日益被侵蚀,观众面临更多的媒体选择,尤其是年轻观众被各种新媒体分流。电视频道数量的激增,观众收看渠道的多样化,广告商碎片化的投资渠道,种种原因,使得2012年电视媒体的广告投资总额首次出现了同比下滑,城市台在困境之中不免产生忧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11,(7):21-21
在传统电视媒体主导的时代的传播,很多品牌通常的传播模式是,选择电视媒体进行大量的广告轰炸后,便守在销售终端等待消费者到来,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在到终端来之前,已被新媒体阻断或改变了路线,特别是具有碎片化时间植入、随时随地可见性、冲击力更强的数字视频新媒体,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4,(1):1-1
近两年,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崛起后,“电视黄昏说”等悲观论调频频闯入公众视野,其论点集中在电视收视率颓势、广告金主流失、受众老龄化、视频网站瓦解性的冲击力等方面。实则,当早前电视厂商将“云”的概念引入电视行业时,电视业务已不只是“直播频道”了。因此,要论电视是否黄昏垂临,应先重新定义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电视综艺节目是专为新媒体接收终端生产的视像文本。新媒体接收终端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结构性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文本结构上,开放与真实的二维结构更加显著;在传播结构上,片段与碎片的分野更加清晰;在阅读结构上,融入与疏离更加自如。新媒体电视综艺节目是一个开放性与碎片化融合而成的影像文本,重构着碎片化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5.
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调研成果的发布,标志着户外视频新媒体无论从媒体精准化评估上还是从广告投资回报角度上都可以借鉴成熟的电视媒体评估体系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消费者接触媒介信息碎片化,广告主的传播策略也必须相应调整。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方面面临严峻考验,一则面临年轻受众的分流,二则面临广告主的预算调整,三则广告时间的缩短,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来说新令条件下广告时间及广告环境的严格监管,这么多年相对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及稳定的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互联网、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形态的媒体竞争,新旧媒体的更迭交替使部分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倾向.而日趋壮大的新媒体也正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切实提升在新媒体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晓宁 《视听界》2012,(4):56-58
目前电视媒体间的广告竞争,狼烟四起,赤膊厮杀,再加上视频网站、移动电视等视听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间的广告竞争更加白热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媒体如何避其锋芒、男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营销创收新路?本文试将市场营销中的产品销售“全过程无忧虑服务”概念,引入到电视媒体的广告营销策略中。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电视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媒体”一词使用率颇高,关于它的准确定义众说纷纭,但学界通常是把除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含开路和付费两类)之外新出现的媒介形式.都统称为“新媒体”。它所包括的“网络广播、宽频电视、IP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已相继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并日益凸显其产业价值和强大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0.
舆论概念的形成与公众意见息息相关。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移动互联网盛行,社交网站风靡,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舆论。殊不知因为碎片化以及缺少深层次剖析、采访、报道,对舆论误导的情况常有出现。但电视作为传统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仍然有着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柴静的《看见》为例,对电视的语言以及题材、形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在传统媒体面临消亡论的今天,电视深度报道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发展的新媒体不断挤压着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使其在受众数量、广告份额、内容资源等方面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电视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闻网站上市、多屏融合等变化也为电视媒体提供了拓展的多种可能性。如何借力新媒体,谋求新发展,是电视媒体面临的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本文从困境与机遇两方面,描述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生存状况,以此为基础从而探寻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高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我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我认为:一方面是传统电视媒体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两任”的收看方式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庞博 《传媒》2009,(2):54-5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转眼之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大量涌现并且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手机、楼宇电视、公交移动电视……这些20年前的人们闻所未闻的新媒体正大行其道,并且在竞争激烈的广告市场上刮起一阵阵旋风——新媒体之势,波涛汹涌,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4.
简明 《传媒观察》2006,(11):51-52
在数字技术和产业资本运作的推动下,传统电视内部四分五裂,由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和手机电视等组成的视听新媒体方阵崛起,瓜分蚕食着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份额,广告收入向这些新兴的视听媒体分流。楼宇电视,无聊时间的“卖点”2003年1月,在上海媒体业界轰动一时的高级商  相似文献   

15.
王琰 《新闻传播》2009,(11):22-23
“劳斯丹顿”的出现,使从业人员正视到:电视购物广告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其存在大量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电视购物广告自身的法律法规中所蕴涵的社会责任有限.导致其实施力度、强度、深度和速度远远不够。本文针对这两大问题.对电视购物广告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社会责任法律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姿态。迅速成为资本和广告追捧的媒体新贵。2005年.中国广告经营总额超过1500亿元.增长15%以上,然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四大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占广告市场总额的比例却呈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国人年均看电视和阅读的时间也双双下降。在这场争夺广告和受众的PK中。新媒体凭着传播技术特点和渠道等优势.支持率一路看涨。传统媒体受众和广告的流失,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媒体市场正面临重新洗牌.一场以颠覆传统的“大众化”传播方式和运营模式为目标的产业革命已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袁自明  胡鑫 《中国广播》2012,(12):88-89
近年来,随着频道数量激增,新媒体崛起,媒体受众呈现碎片化趋势,电视媒体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电视媒体要想扩大传播,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影响力,必须借助新的传播载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整合推广从“一次传播”迈进“二次传播”。  相似文献   

18.
移动出版     
背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随时随地传播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移动电视”、“移动博客”的兴起就是明证。“移动电视”是指在公交车、地铁及车站、机场等流动人群密集的场所安装移动电视接受设备以播放电视节目的新型电视形式,它具有传播信息和广告发布的双重功能。“移动博客”  相似文献   

19.
吴双 《新闻窗》2009,(5):74-75
电视购物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2008年中国电视购物增长高达30%,市场规模过百亿元。然而,产品质量低劣、广告虚假夸大、没有售后服务、发生纠纷后又难以维权等严重问题也屡屡出现。在今年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3992件非现场购物投诉中,电视购物投诉达1731件。虚假宣传横飞使中国的电视购物“恶名昭昭”,在电视观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已经跌至冰谷。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会终结吗?这是伴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浮出水面的一个问题。事实上,新媒体时代可能带来的不是电视媒体自身的终结,而是传统电视传播模式的终结。未来电视的传播将不再是基于频道和栏目(节目)的单向线性传播,而是基于碎片化信息的、由电视媒体及其观众两大主体共同完成的多级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