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当政府官员令人腆赧的媒介素养和微博的巨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11,(8):4-6
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在中国,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的社会公器,微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7·23”动车追尾事件爆发后,人们越发相信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一种进入我国不到3年历史的新兴传播形式.在2011年之后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态势。到2012年5月.国内微博用户由2010年底的6000万猛增到约7亿。人气最旺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均达到3亿左右。从中国红十字总会信任危机。到动车追尾,再到近期的毒胶囊事件.国内几乎所有热点事件均由微博率先播发或发酵。可以说。在今天,这种手段便捷、实时反应、几何式扩散、互动性强的“自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群最为广泛的新舆论场。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2009年看作微博元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正是当前语境下微博效应的经典描述。从唐骏学历门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再到最近的郭美美事件,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关注人次超亿,搜索超800万次,超越以往任何娱乐事件。本文中,笔者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从舆论监督角度出发,分析基于微博平台上的舆论监督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个账号,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201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全民记者"从萌芽到爆发的全进程.见证了微博使得整个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储建国说,微博不是为推进民主而专门设计的工具,但这并不能掩盖它所具备的光芒.随着微博在公共事件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例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河北大学事件中的滚动播报、上海献花事件中的集体呼应等等,微博已经显现出它在推动新闻传播和群体性表达上所能体现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春节期间持续发酵的"上海女逃离江西"事件被网络管理部门证实为彻彻底底的假新闻。整个事件从始发、热议到最后被证实为假消息期间,微博上的舆论都争相撕扯对立。本文以该事件的热门微博与热门微博评论为研究样本,用定性法来分析微博舆论,以此来探析社会争议公共事件在微博舆论上发展与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郑诚 《新闻窗》2012,(1):68-69
2011年以来,以备受追捧的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上掀动一波又一波热点舆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舆情的整体格局。从去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动车追尾事故追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调查、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网络舆情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牵动亿万受众的神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9.
甘益民  余玥 《新闻世界》2011,(11):104-105
本文以新浪“微博救乞”事件传播为例,阐述微博通过网上和网下的结合,及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让广大受众知晓、评价、参与到新闻事件之中,产生舆论反响和强烈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博"斗·合作·融合-浅谈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腾 《新闻世界》2011,(9):151-152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在引导公众事件中的优势日渐凸显,影响力得到迅速提高,由微博引发的媒体格局变革正在发生。微博的发展壮大究竟对传统媒体造成哪些冲击?在新的传媒格局之下,微博与传统媒体最有可能走向何种关系?笔者认为,微博不会成为传统媒体的终结者,而两者关系仍在“博”斗、合作、融合三种轨迹中徘徊,并且合作和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显。在应对微博带来的挑战上,传统媒体反应迅速,对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来说,“微博工具化”也使微博与传统媒体走向“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畅 《新闻界》2012,(8):47-49,67
“三亚宰客门”微博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表明政府形象传播不可忽视“微力量”.本文以政府形象的微博传播要点为切入口,从机制建设、观念更新与模式创新三方面提出了政府形象微博传播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程沛 《今传媒》2014,(1):22-23
2012年,微博呈激涨的态势迅速发展,本文从人大复印资料中摘选2012年度关于“微博”相关的17篇论文进行分析,从中主要针对微博传播理论、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议程事件、微博媒介管理等四方面对微博的发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最给力的新媒体之一。微博传播所引发的伦理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心。笔者以手机微博直播"捉奸门"事件为例,分析其道德失范的原因,并从传播活动中的两大影响要素"人"和"环境"出发,对解决手机微博传播伦理失范现象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与“微博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多重“玻璃门”难以打开.随着微博传播工具兴起,这一状况似乎有了改变的契机.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渤海油田溢油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些热点事件被聚焦放大、持续关注并推动解决过程中,微博可谓无“微”不至,“微内容”、“微价值”成为推动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传媒法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分析微博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进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最吸引眼球的传媒热词要属"微博",微博走进媒介生活,成为一种时尚。截至2011年底,中国微博用户已达到3亿,是中国网民数量(4.85亿)的61%,微博在我国呈现盛行之势。有一组数据,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只用了14个月。回顾近两年的公共事件中,微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玉树地震到上海火灾,从宜黄拆迁案到李刚门,从备受关注的"七.二三"动车事故到佛山小悦悦事件,从  相似文献   

16.
颜菲 《传媒》2015,(5):44-46
“微力进无止境”.2015年1月16日,新浪“2014微博之夜”多角度盘点了过去一年的热点人物、事件和话题.微博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业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业态,可看作第一新闻源.地方新闻传播如何顺应微时代传播,重庆华龙网微博的经验可资借鉴. 华龙网是目前全国排名前三、西部排名第一的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曾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09年10月,华龙网发出第一条微博,5年多来,该网致力于将“华龙微博”打造成重庆市最大、功能最全、最便捷的微博平台.本文将对华龙网微博的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方新闻网站微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微博舆情新形态下,主持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之间游走延伸出了“意见领袖”这一全新的角色定位.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喉舌”,在面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行动空间.在微博舆情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如何体察“微舆情”,反馈“微互动”,敏锐鉴别信息真伪,积极引导舆论走向,使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引导微博舆论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播音员主持人能力培养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19.
微博语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围观”让网民有力量.这是2010年微博最“给力”的宣言.2010年,微博为公民的信息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成为普通人反抗“利益阶层”的武器,“宜黄自焚”、“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通过微博演变成一场场舆论风暴,利益集团被网民通过微博“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报刊之友》2014,(9):24-25
本文以中共兰州市委外宣办、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兰州发布”在“4·11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中所发微博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政务微博的内容发布构成、发布频率、发布效果以及是否与舆论态势相符等要素,来评估该政务微博在此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策略,进行利弊分析,以期能够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为此类事件的官方发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