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铅中,根据时代的发展,包括有机无机矩阵,算子矩阵等,联合国研究表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铅与消除干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需要对设备、试剂、实验步骤等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测定方式对地质样品的中含有的微量金进行分析和检测,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采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地质矿物样品经680℃高温灼烧除去硫化物和有机物后,用1:1王水分解以后,泡沫塑料吸附法富集地质样品中微量金,再以10%硫脲溶液解脱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3.
从氢化物制备技术首次投入到原子吸收光谱的研究之后,特别是随之而来的首创把新兴还原剂添置于砷以及硒的原子吸收探索当中,并以此正确完成测定后,以氢化物为基础的原子吸收法由于表现出迅速、方便还有灵敏水平突出的特点,其充当原子吸收领域的某一分支,并给冶金行业、地质分析、环境保护、医药研究还有食品检测方面带来了明显的影响,成为了大众的聚焦点。这一手法当下已经面向Ge、Sn、Bi、Pb还有As等元素的检验得到了打规模推广,除此以外,又面向In以及Tl得到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植物样品中镉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定,通过量化分析,最终得到镉的不确定度为:0.001×10-6。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发布的相关文件,对该方法分析中的主要不确定来源加以评定,从而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植物样品中镉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充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6,(8):35-36
本文创新性地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来检测乳酸亚铁中铅盐的限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乳酸亚铁中铅盐的检测过程。笔者经多次实践,检测结果与国家法定方法完全一致,而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可减少检测步骤、准确可靠,同时避免使用剧毒试药氰化钾对检测人员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研究探讨了硫氰酸钾极谱法测定电解二氧化锰中铜含量的应用,分析了酸度和干扰元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并与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硫氰酸钾极谱法的检测结果与其他两种分析的基本一致,铜浓度在0μg/g~100μg/g范围内,硫氰酸钾极谱法的回收率为98.7%~104%,硫氰酸钾极谱法测定电解二氧化锰中铜含量,其检测结果误差值在电解二氧化锰产品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准确度能满足行业要求,而且检测过程简单、速度快,检测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土壤环境问题不仅影响到工农业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居住问题。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人们在土壤环境监测方面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为工农业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及时的检测出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布。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掌握土壤的情况,从而对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合理的分析,从而更好的防止一些土壤毒性的问题,就不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本文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概述入手,重点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势和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伟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331-331
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等特点,因而在科研及各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方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总的来说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试样转化为基态原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严重的。在原子吸收法中干扰效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干扰、化学于扰、电离干扰。我们油田生产过程中的采出液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总矿化度高、各别采出液粘度高等特点,本文针对采出液的特点分析其产生干扰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测量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具体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本文对这两种定量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原子吸收光谱法,由于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等特最,因而在科研及各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方法本身的特.占’所决定,总的来说原子吸收光谱法干扰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试样转化为基态原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某些情况下还是非常严重的。在原子吸收法中干扰效应按其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我们油田生产过程中的采出液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总矿化度高、各别采出液粘度高等特点,本文针对采出液的特点分析其产生干扰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的定量测量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具体有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本文对这两种定量分析法测定油田采出液中的金属离子含量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在发掘、收集和整理原始文献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科技规划"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对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讨论,从而展现了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战略在我国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法对全血中的铅、镉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Pb在0~5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1.0μg/L,加标回收率在92%~105%之内;Cd在0~5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1μg/L,加标回收率在94%~106%之内。结论: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较传统原子吸收光谱法提升了分析效率,且仪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析精度好。  相似文献   

12.
样品涉及的重金属检验手段通常会实施原子吸收光谱法,但是这一手法落实过程里将面临众多问题,概括来说涵盖四类,既有相对易于消除的物理干扰还有电离干扰,同样存在需要人们进一步探索的光谱干扰以及化学干扰。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原子吸收仪需要配备单元素阴极灯,酌情降低狭缝宽度,还有添置基体改进剂,以及给不同操作匹配适当的火焰情况等操作,均能够有效规避上述不便处理的两种干扰。这一领域的深入探索表现出了一定的环保效果,同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塞曼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地质样中痕量银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简化了样品处理过程.对地质标样及实际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加标回收率为96.2%~103.5%,相对标准偏差为3.04%~4.77%,所采用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越来越广,但是由于现实运用的操作环境不同于实验室的环境,所以在现实的运用之中存在着不少的影响因素。就拿火焰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法而言,在实验室中可以将该项技术发挥的非常好,但在现实之中却不是的。从火焰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入手,来简要的分析了影响该项技术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浅析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干扰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今广泛应用的原子吸收分析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常遇到的几种干扰的产生原因,并说明了抑制或消除该干扰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鄂东某铜矿遗址附近采集水田、旱地、林地三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分法分离土样,再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Cu和有机质的含量,研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团聚体中重金属及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和水田中大团聚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团聚体。在水田中微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土壤中Cu的总含量林地显著高于旱地和水田。  相似文献   

17.
程虹  张金梁  方里 《华夏星火》2004,(7):105-107
砷和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水中砷、汞的测定是环境监测的重要项目。目前,砷的测定通常采用二乙氨基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斑法、氢化物原子吸收法和荧光光度法;汞的测定通常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上述方法只能分别对砷和汞进行测定,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不同程度引入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溶剂,同时造成大量试剂的浪费。  相似文献   

18.
姚升保 《科研管理》2010,31(5):102-107
摘要:根据技术创新项目决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集成的决策分析方法:模糊层次逼近理想点法(FH-TOPSIS)。首先,在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两大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将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点法(TOPSIS)有机结合起来评价项目的优劣;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FH-TOPSIS评价方法不仅吸收了AHP法和TOPSIS法的优点,而且可以针对准则权重进行敏感性分析。该方法为技术创新项目风险-收益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仪器的主要构成,旨在提高原子吸收分析人员的基础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液体吸收法来净化工业有机废气是一种经济而可行的方法,此法的关键的问题是吸收剂的选择。选择吸收剂的关键指标是对被吸收组分的溶解度要大。组分的溶解度大,吸收剂的循环量就小,设备和操作费用就低。经典的溶解度测定的方法(如流动法、饱和吸收法、静态法)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而气相色谱法具有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工业废气中有机蒸汽含量一般都很低(约几十~几百ppM)。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