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鹤琴在学前教育现代化探索中,始终致力于解决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问题。他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做人"核心,确立培养现代中国人的幼教目标;采取实验(实践)—提出理论—再实验(再实践)的研究路径,建立中国自己的幼儿教育体系,为当代学前教育现代化破解古今传统与中外文化的冲突与矛盾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方向指引。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着眼点是解决公平与质量问题。经过十年的探索,普及、普惠、优质成为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普及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普惠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任务,优质是中国式学前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目标。展望未来,要坚持党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中国式新样态,从而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代化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迎来契机。然而,学前教育条件亟待改善,教育质量不高,入学机会需增加、普惠性办园需加大等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基于学龄人口预测,认为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从数量扩充到质量提升转型,从统一推进到因地制宜,从市场主导到政府主导战略转型。建议均衡教育机会;坚持监管并重,提高保教质量;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最后研究以X市学前教育现代化研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一生致力于我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了有特色的中国本土化学前教育思想。陈鹤琴本土化学前教育思想包括教育目的、课程论、教学论、做人及环境教育、师资培养及学前教育体系。这些本土化学前教育思想对今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了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河西走廊牧区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4自治县228名幼儿教师和8名政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从学前教育管理、经费投入、民族教育政策导向、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教育质量等方面调查此地域学前教育现代化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政府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缺乏专业性规划与引导,偏重于管控与制约;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明确的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导向;幼儿园科层制管理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教师教育目的观与教学行为非一致性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地域性中长期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确保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经费投入;挖掘幼儿园民族教育现代化发展内涵,明确发展目标与任务;吸收、开发与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  相似文献   

6.
张倩倩 《学周刊C版》2019,(17):187-188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事业的良好持续建设对于满足幼儿教育多样化需求、健全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应以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目标,按照"人民满意为宗旨、优质均衡为主题、教育现代化为主线"的工作思路,推进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者。本文从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活教育”理论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陈鹤琴的思想与同时期的教育家做了比较。以窥陈鹤琴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家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归根结底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德育现代化转向的价值目的和逻辑原点,德育现代化应当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宗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内,德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体现在其培育现代中国公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德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德育现代化实践价值的彰显倚赖于德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构建,即多维设计德育目标、多向建构德育课程、多元改革德育评价,以此助力德育现代化实践的推进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启动,是在可资利用的传统资源不足的背景下,由不请自来的“西方因素”强力推动的;经过清末以蒙养院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体制的初创、民国初期从蒙养园到幼稚园的调整和民国后期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拓展三个阶段,在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上取得了难能可贵的进展,为建国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朱宗顺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三位浙籍教育家有相近的文化底色,均矢志于中国化学前教育的探求,由此构成了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浙江学派”。三人享有共同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人惯用的系统思维模式、赤子之心与儒道风骨、儿童教育、做人教育、环境教育等五方面简要地剖析了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认为是历史悠久、灿烂夺目的中华文明最终孕育了陈鹤琴和他的民族教育思想,从而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包括教育创新在内的一切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话语。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从我国社会文化与现实国情出发,着重从词源、文化意蕴、政治话语三个层次对“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开话语分析。“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现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层层演进的历史逻辑,遵循从渐进到加速的逻辑演进理路:目标重点从“普及”入学转向“提高”质量,对象范围从“三类残疾”到面向“所有残疾儿童”,实践方向从重视发展格局走向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方式从“特惠”到“特惠普惠”并重,保障机制从“有限支持”到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未来我国特殊教育将继续依托“强化普惠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生成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
人文素养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养现代化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用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素养现代化,首先要深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精髓,其次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是知识内容体系、实践养成体系、效果评估体系、培育环境体系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坚持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文教育理论体系为学科依据,探索"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教育模式,形成中小幼一体化人文素养系列课程,创构校(园)"人文教育"与家庭"人文家教"有机统一的培育方式,构建评估人文素养培育的量化指标体系,创构家庭、学校(幼儿园)、政府和社会合力育人的大格局,开展"人文素养家校(园)共育共治"实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4.
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不可能算是成功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用中国的特色文化作为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学前教育生产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育普及和公平问题较突出;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学前教育观念尚需转变和提升,发展动力不足等.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学前教育现代化,需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普及的学前公共服务体系,从革新学前教育思想观念入手,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体系,发展学前教育生产力,实现区域性学前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我国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科学而又合理的、代表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方向的现代化转化,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选择性继承吸收传统文化,广泛吸取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对传统文化进行结构性转换,从而实现综合创新,创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7.
朱宗顺在《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2期撰文指出,在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张雪门、陈鹤琴、张宗麟三位浙籍教育家尽管经历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三人有相近的文化底色,均矢志于中国化学前教育的探求,由此构成了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上的“浙江学派”。三人享有共同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大力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汉语汉字与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但它们也在努力实现自身的革新与进步,力图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梦是现代化的目标与理想,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的建设与重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推动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并积极实现现代化的革新,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上力度最大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农村的村庄学校消失,村庄幼儿园兴起,农村幼儿园成了农村社会的文化高地。当前,农村学前教育治理存在治理主体"靠政府",治理取向"唯城""唯农",治理目标"扶贫不扶志",治理过程"治标不治本"等困境。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任务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改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平,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农村学前教育治理的路径在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建构供给时代发展和符合农村人文的治理取向;心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治理目标;探索"标本兼治"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深厚的理论逻辑和坚实的实践逻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70余年的接续发展,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安全形势和治理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构成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历史逻辑。通过将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的国家安全治理理念构成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下,从实践中探索出的中国式国家安全治理路径构成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包含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要在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指引下,深入完善我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