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翠如 《广西教育》2014,(24):56-57
正观察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张冬梅的许多经典课例,会发现它们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亲和、智慧。张冬梅认为,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数学在儿童眼中不应该是"冷冰冰"的,而应是"温柔、亲近"的。因此,她主张"亲和数学亲和学",让学生在亲和的学习氛围中亲和地学习"亲和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亲和""自从国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全国各地的小朋友都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瞧,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小红和哥哥小明正在跑步呢。小红说‘我跑2圈’,小明说‘我跑4圈’,每圈跑道长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29):67-68
常态课上孩子们不愿意发言、课堂表达不尽如人意,往往是缺少安全、支持的课堂人文环境。宽松的亲和型课堂对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纯真的交流、民主的对话十分必要。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选择素材、感受数学的亲和;引导学生品质思考,做亲和的教师;从点滴的课堂语言抓起,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常态课充满亲和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5):4-5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互动、情感对话的过程。决定课堂学习品质的除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设备)和技术条件(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另一种力量——亲和的课堂味道。而"亲和课堂"正是提倡在课堂中要亲近学生、亲近教师、亲近知识、亲近规律,展现亲切而又醇厚的"亲和"画面。让师生亲和互动,让教学回归本真,构筑生命意义完整的本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有深度"的数学教学不仅指"数学深度",而且包括"儿童深度"和"教学深度"。数学丰蕴的思想方法和儿童数学生命的生长呼唤"有深度"的数学教学。在儿童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领儿童探究数学知识核心,掌握知识本质,领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童真课堂"从儿童的生命成长出发,主张数学教学要激活童趣、启迪童真、放飞童心,努力让儿童展开数学表达、数学思考、数学创造.在儿童自悟自得、共悟共得的数学学习中,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幸福指数",让儿童悦享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亲和"?《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三种解释:亲切、和蔼;亲近,和合;物质之间性质相近,可以相互包容.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的"亲和"味,一方面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亲和力,用真诚和热爱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是语文本身所彰显的"亲和",让教学回归本真,从"教的课堂"走向"学的课堂",让学生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精神的成长,构筑本真的课堂教学.下面,我结合此次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课评选的课例《精卫填海》,谈谈我所追寻的语文教学"亲和"味.  相似文献   

7.
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为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凸现“儿童味”。小学数学教学应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关注儿童,站在儿童发展的高度,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构建一种“面向儿童、基于儿童、指向儿童”的数学课堂,切实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身价值,使数学课堂更加的高效,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中,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数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儿童数学"的现象学精神--回归儿童"生命·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早已开始改革。由"舞台剧"走向"生活课堂"、从"迷恋浮华"走向"追求高效"、从"关注教师"走向"关注儿童"。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课堂的主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生活,追求儿童的可持续发展。顺应儿童的需要,悉心呵护儿童的生命,彰显和发挥儿童的天赋潜能,关注每一位儿童的发展,关注儿童发展的每一方面。教学满足童心,方法注重童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才是科学、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支配他们,来养成他们的学习习惯,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着让游戏活动走进数学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中,融情活动化课堂是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课堂教学潜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呈现状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追求“融情活动化课堂”,努力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洋溢着生命活力,成为儿童道德感染的文化气场。  相似文献   

12.
正在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中,融情活动化课堂是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课堂教学潜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呈现状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追求"融情活动化课堂",努力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洋溢着生命活力,成为儿童道德感染的文化气场。  相似文献   

13.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必须从尊重儿童的活动经验开始,以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为重点,以尊重儿童的学习差异为核心。"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走近儿童、读懂儿童,在儿童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中,推动儿童的思维进程,建立儿童个人生活经历与数学理解的整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命对话。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从儿童的发展出发,建立在我们对儿童的关爱、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之上。基于以上考虑,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面向儿童这一角度,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正>众所周知,氛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是颇具影响力的某种环境。氛围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亲和教育,就是要让师生体会到由这种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从而为其全面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亲"主要指亲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等";和"主要指协调、和谐,体现在适度、合理上"。亲与和"的统一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近几年来,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全方位实施亲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多措并举,办具有亲和力的学校  相似文献   

16.
<正>余路祥老师执教的《认识面积》充分体现了"儿童数学"活动教学的理念,是一节立意远、童趣足、效益高的优质课。儿童立场、学科本味是本节课成功的两个重要支柱。以深刻把握学科本质为前提,以尊重儿童、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和发展儿童为宗旨,寻找数学与儿童的交集,追求儿童味与数学味相得益彰,使得课堂令儿童流连,令听者回味。一、基于数学本质与儿童认知的设计理念让课堂实现了创新与超越"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这只是对面积的描述,并不是严格的定义。这样的描述对儿童理解"面积"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事实上,三年级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要的课型之一,主要指学生在学过新知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统整,使知识系统化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新授教学,应该有倾向性地基于儿童立场,并且将自主权交给儿童,以达到复习课的作用。笔者以学情分析为入手点,结合儿童立场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课堂模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是让儿童思维走向深刻、趋向高阶的关键。提问力作为儿童的一种学习力,在教学中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制定数学课堂提问规范,建构数学课堂提问力培养的动力体系,探索数学提问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从教师提问走向儿童提问,激发儿童的深度思考,发展儿童的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汤卫红 《江苏教育》2014,(13):58-59
<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让儿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力量。在数学课堂中,儿童理应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数学课程的建构者、数学文化的"再创造"者。基于儿童、为了儿童、在儿童中,是"儿童本位"的数学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1:新课标为什么强调儿童本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课堂应该是极具个性化、人文化、多元化的理想课堂。我们呼唤的"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生态课堂撑起儿童成长的美丽天空,塑造儿童成长的金色童年。一、沁人心脾的"摇篮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