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刊自去年底推出"武术世纪老人"专题,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为中国武术事业奉献一生、功勋卓著,至今仍为武术发展奔走的武术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的光辉岁月,探访他们晚年的幸福生活。他们从一个个偶然踏入武术之门的少年,到当今中国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在风雨兼程的长长来路上,尽情书写着各自的武术人生。而当这幅壮美画卷铺展开来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这些世纪老人的近百岁人生,也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历程。欢迎广大读者向我们推介在各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武术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2.
应广大读者要求,我刊将推出“武术世纪老人”专题,陆续向广大读者介绍为中国武术事业奉献一生、功勋卓著,至今仍为武术发展奔走的武术老人,回顾他们过往的光辉岁月,探访他们晚年的幸福生活。他们从一个个偶然踏入武术之门的少年,到当今中国武术界的泰斗级人物,在风雨兼程的长长来路上,尽情书写着各自的武术人生,而当这幅壮美画卷铺展开采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这些世纪老人的近百岁人生,也是中国武术的百年历程。  相似文献   

3.
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初的今天,当中国武术向奥运会冲刺时,大家觉得武术套路运动特别是竞技武术套路越来越脱离武术的本质———对技击的演练;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大。故此,中国武术发展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要发展竞技武术,同时要大力弘扬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和谐、统一发展将创造中国武术的辉煌未来。  相似文献   

4.
武为心画     
数年前,有一次在北大作国学讲座,有同学问,中国武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我回答:境界。从技术上可以列出很多条特色与特点,但我认为,中国武术与其它运动,乃至与其它世界各国武术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中国武术的"境界"。武术的境界是一个武术家对武学的感悟,对人生感悟的体现,技术上再成熟,没有境界,充其量为"匠"。有无境界是衡量武者是否得窥  相似文献   

5.
"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文化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中西体育文化创造性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武术发展的一道分水岭.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域,从新中国建设60年武术文化发展的角度回顾了中国武术的申奥历程,分析"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指出在坚持竞技武术申奥战略的同时,中国武术更应充分发扬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在积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按照武术向世界传播的手段、形式、内容、范围、途径、特征、效果、程度等的不同,把1983年之前的中国武术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之前中国武术国际化的个人行为阶段、20世纪初至解放前的中国武术国际化的组织传播阶段及解放后至1983年之前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武术宣传阶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中国武术发展一直持续阔步向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有一群人,他们开拓创新,改革拼搏,他们是武术人"敢为天下先"的写照,他们是努力拼搏、推动中国武术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或领域里,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武术的发展。或者成功探索了武术发展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或者提出了区域发展的新思路、新见解,或者推动了武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前进步伐,或者带领自己的武术组织,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鉴于此,从2008年起,华夏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局内人”的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韩国局内人,大韩武术功夫协会的专家、武术道馆负责人、韩国武术运动员的调查,探求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武术形象及在韩国的发展状态,因为他们既有着中国武术的体认,也承载着韩国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他们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影响着该国局外人的态度。韩国局内人眼中的中国武术形象是华丽丰富、礼仪简单、不够规范及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中韩两国虽共有很多相似文化,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韩国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对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他们认为并没有那么“热闹”;在竞赛方面,女子项目尚未全面推进,然而武术竞赛赛事较全面、规范,对引导武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聘请中国教练员,但更注重保护本土教练员的发展;项目发展中,散打和太极拳表现出较好前景。如果说韩国对中国武术的认知是一面镜子,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则是个多棱镜。对多棱镜中中国武术认知的虚与实、异与同的透析与组合,如何在其他国家对中国武术认知关系的建构中找到中国武术的自我认知,这是武术研究者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中国武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预设。表明:改变中国武术教育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武术继承、弘扬和发展,必须强化中国武术教育在教育整个过程中的"必须性",牢牢树立武术教育的"国家意识";必须使游离于国学之外的中国武术教育回归到国学范畴中,强化武术教育的"国学意识";必须在大的教育体系中认识到它与西方体育的根本性差异,树立武术作为独立学科的"学科意识";必须认可中国武术中的文化传承使命大于技术传承,牢牢树立武术作为教育的"文化意识";必须明确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载体是"拳种流派",牢牢树立武术教育选择上的"拳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对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武术发展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形态的更迭和西方体育日益全球化的扩张,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武术,正在被日益多样化的异族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所挤压,演绎了一部从"主流文化"到"边缘文化"的历程。20世纪以来的中国武术发展,已走进一个继续发展的瓶颈之中。要走出瓶颈,摆脱困惑,实现中国武术从边缘走进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新的策略。武术的发展应以继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为使命,应以张扬个性为目标,以迎合大众为主导,坚持以全民办武术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4,(7):60-61
一、争鸣与探讨 宁夏中卫市读者徐玉和给本刊来信,就当前向外国人传授武术的现象,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我们编发这封来信,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来信、来稿,就“对外传授武术是发扬光大中国武术,还是出卖国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龚编辑  相似文献   

12.
各位读者:2001年中国武术和泰国拳术屡屡交锋,互有胜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泰拳亦是名闻世界,随着中泰武术交流的不断广泛,人们对泰拳也越来越关注。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特设“坤青信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信,泰拳专家坤青将在本刊耐心回答各位的问题。来信请寄:北京体育馆路8号《中华武术》杂志“坤青信箱”收。邮编:100061  相似文献   

13.
影视武行     
亲爱的读者,新年好!我是主持人江传荣。《中华武术》杂志——中国武术的权威刊物,在1996新年之际,推出全新栏目《影视武行》。这个栏目是中华武术和影视结合的产物,为广大读者和观众了解影视武行提供了窗口,为影视武行的发展和完善开辟了理论园地。武行人是从事影视制作中的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明星、特技人。象当今大红大紫的成龙、李连杰就是目前武行人的代表。他们是武术和影视的桥梁。《影视武行》将对他们艰难、惊险的奋斗道路给予及时、真实的报道。希望广大读者支持和帮助我们,为本栏出谋划策,如果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请来信告诉我们谢谢!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后,中国武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也开始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在与世界体育接轨的过程中,武术向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同源却不同流的发展局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竞技武术的产生是中国武术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武术的"竞技化"并非武术未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5.
为使中华武术走出视觉文化时代遭遇的发展困境,研究中国传统的体认方式对发展武术的积极意义。研究认为:视觉文化时代中国武术发展出现的畸形和异化,显然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发展,中国武术文化有着强大的"精神叙事"、独特的编码系统,融合了诸多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和认知理念,在解码过程中需要通过中国独有的"体认"的解码方式来解读中国武术,寻觅"达身体之道"近乎"天地之理"的武术本真,从而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中国武术如何使人"成人"的过程。得出:"乃文乃武"是中国武术的"成人"圣图,"武以文养"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策略,"武以成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道路,"武以达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结果,通过习练武术的过程,使习武者从生理上的"人"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研究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成人"的深厚学问,习武者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不断修习,能够逐渐达到由感知到内省、由身体到品行,内化为内在人格的养成,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解析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透过习练中国武术的过程,感悟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成人"的学问。该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的方法,以哲学为理论支撑,从生命哲学的视野出发,剖析中国武术如何使人"成人"的过程。得出:"乃文乃武"是中国武术的"成人"圣图,"武以文养"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策略,"武以成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道路,"武以达人"是中国武术的"成人"结果,通过习练武术的过程,使习武者从生理上的"人"达到具有伦理道德的社会人。研究最后指出:中国武术是一门"成人"的深厚学问,习武者通过对中国武术的不断修习,能够逐渐达到由感知到内省、由身体到品行,内化为内在人格的养成,人生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其基本意蕴是军事冷兵器技术。宋代以后,随着火器逐渐配备部队,"武术"开始大面积地向民间转移。这种转移与武举制实施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民间习武热情的高涨。义和团运动爆发、武举制废除以及体育救国思潮兴起后,下移民间的军事冷兵器技术,即武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随着武术运动、竞技武术等"新编武术"的出现以及对民间武术的强力挤压,武术界对"新编武术"的批判声音日趋强烈。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传统武术"这一词汇。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对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意外发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二元互补结构"。  相似文献   

19.
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功夫明星们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功夫电影,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不仅将武术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还促进了中国武术在国内的繁荣。所以,功夫明星们凭借他们在武术上的成就,积极地影响着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举证法,对李小龙、李连杰两位功夫明星对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下,武术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综合体,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生命精神体现为:(1)中国武术的生命宗法精神.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浓厚的国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反映出的是重视血缘关系及团体的宗法精神.(2)中国武术的生命律动精神.套路是中国武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精气神是中国武术生命性的具体体现;在武术套路的结构、布局、演练过程,以及技法动作上的虚实、动静之变化中,都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精神.(3)中国武术的生命和谐精神.在"农耕文明"和儒道释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武术已上升为超越敌对性、重视对生命价值精神的实现;中国武术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和谐,"内外兼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特性.中国武术通过"内外兼修"来达到人的身心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即武术中所谓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这种艺术与哲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