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批评中,人们大都将海明威的早期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女主人公勃瑞特的性格特征概之以女巫或妓女。如果从一个新视角对其重新审视,就会发现勃瑞特以关爱的圣母美德昭示着人们,将其性格定位以女神更为合适,更有利于读者深层次认识该小说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圣马》和伊夫林·沃的《罪恶的躯体》都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处于一战结束后的恐惧与绝望之中。三部小说都表现了疏离感这个重要的内容:《太阳照样升起》和《圣马》关注的是独立个体的疏离感,《罪恶的躯体》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疏离感。三部小说都揭示了现代战争是造成人们疏离感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被公认为“迷惘的一代”的开山之作。本文试图采用接受理论的批评方法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文章首先论述了作为作者的海明威和作品主人翁的杰克·巴恩斯并不属于迷惘的一代。接着 ,文章运用接受理论中关于“期待视界”的概念 ,分析了为什么二十年代的读者会把《太阳照样升起》理解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及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最后 ,运用“未定点”的概念分析了同一部作品造成完全不同的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战争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生命的牺牲和肉体的创伤 ,更是精神上的创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 3个主要人物杰克、勃莱特、科恩在旅居欧洲时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无法排遣的心理痛苦和精神苦闷 ,说明笼罩在战争阴影下人民的痛苦和不幸  相似文献   

5.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当中充满了悲观和虚无色彩。通过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以及萨特等的存在主义的追溯,可以从哲学层面上加深对《太阳照样升起》的认识。同时,这部作品亦折射出悲观和虚无乃是"迷惘的一代"思想当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6.
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也许不懂或不很懂“太阳除非从西边升起”的隐含意思,她挚着地画了太阳从西边升起这幅画,还特地画上了表示方向的风向标,她希望那时离异的母亲真的能从韩国回家。在文学艺术上,一种违反生活常理的表达方式,也许更能显现情感的极致。《太阳从西边升起》这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写法,会令你读后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7.
郭雷  陈海云 《文教资料》2010,(22):30-31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依托,从性别和自然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其第一部最重要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太阳照样升起》是美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迷惘的一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几个流落在欧洲的美国青年的生活情况。本文从“迷惘的一代”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小说中对主人公杰克的描写,连同时代背景,外界原因,来讨论海明威着意表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9.
《老人与海》:海明威无意识欲望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海明威凭《老人与海》赢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左派作家,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上世纪50年代,海明威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这使得海明威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另外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也在美国文学中引起一场“文学革命”,甚至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硬汉子”形象扫描金德琅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战争“是最重大的主题之一”.他写出了《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第五纵队》等一系列描写战争的作品,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1.
《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扉页上的两段引文预示并规定了小说中各种人物不同的人生轨迹及一代人殊途同归的可悲命运。  相似文献   

12.
当初升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万道霞光照射大地,大地一片金色的时候,我们东莞市凤岗镇官井头小学也升起了一个个小小的“太阳”。《我的太阳》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代表作品。我们学校也有个爱唱《我的太阳》的小明星,她叫黄莎莎,聪明伶俐,有一副百灵鸟般的好嗓子,尤其善于跳舞,可谓多才多艺。担任学校少先队管乐队队长的她,连续两届参加东莞市少儿花会器乐组比赛均荣获三等奖。去年参加东莞市山区片少儿歌唱大赛时,她一展歌喉,一曲《采蘑菇的小姑娘》荣获二等奖,真是红遍了整个校园。不仅如此,在凤岗镇首届文化杯诗歌朗…  相似文献   

13.
<正> 事情发生在三十年代初期。一位年轻、美丽,而又认真、热情的交际花,忽然在一个清晨,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刻,流着眼泪吞下数量足以致命的安眠药。只听她低声地说了句:“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然后,睡倒在旅馆客厅的沙发上,静静地死去了。她就是陈白露——曹禺的名剧《日出》的主人公。陈白露为什么要自杀?这是一出悲剧么?她临终之前留下的那句话,似乎是一首带  相似文献   

14.
病句一例     
新编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0课《太阳》,课文前面的“预习”第一句话“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从”属误用了。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是其创作的重要源泉,自传性的人物折射出其思想的发展轨迹。《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中一系列主人公的发展演变是我们透视海明威一生思想发展轨迹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作家档案】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挠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今天     
lce懒懒地坐着,嘴里叼着一支钢笔,她漠然地打量着作文本上她花了5分钟写下的题目《今年的今天》。Ice记不起有哪一天对她来说是特别的,虽然艾Sir重复了一百遍每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每天当你看到太阳升起时,你要对自己说,今天的太阳和昨天不一样。Ice无法强迫自己这样想,也没心思去看太阳。在学校她看见的是头顶的日光灯,在家她看见的是仿日光护眼灯,太阳不是为她升起的。Ice写道“我爱今年的每一天,每一天都是美好的……”Ice不知为何要这样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和“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享誉世界文坛。海明威亲身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身受重伤;又遭遇多次飞机失事和车祸,均大难未死。他根据在战争中的亲身感受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的幻灭与迷惘。写出了一代人的失落与困惑,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宣言书。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以爱和死的变奏,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主题,代表了“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9.
[材料]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问道:“假如你只有3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3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  相似文献   

20.
吉安籍著名作家曾秀苍先生出版过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描写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生活画面.背景是江西吉安地区。这部小说热情地歌颂先辈为了让鲜红的“太阳”照耀中国,抛头预、洒热血的革命精神。这“太阳”已在世界东方磅礴升起,光照寰宇。井冈山精神由此诞生,并如同不老青松,深深扎根在红色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