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0.2%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0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随机分成两组,R组(0.2%罗哌卡因)和B组(0.15%布比卡因),每组100例.用针刺法测量感觉阻滞平面;记录术中BP、HR及SpO2的变化;评估术中麻醉质量;记录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的麻醉质量均良好,感觉阻滞平面和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R组的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0.2%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30例需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麻醉前30min内按晶胶比2:1快速输入液体300~400ml,患者取手术体位,选择L2-3或L3-4穿刺,腰麻注入0.25%罗比哌卡因8~12mg.结果:蛛网膜下隙注药后3min内出现麻醉平面,20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最高达T 10.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Spo2均高于麻醉前,麻醉前、中、后的SBP、DBP、HR变化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是一种效果确切且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苗荷香 《考试周刊》2015,(19):132-133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保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加快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M(咪达唑仑)组、G(格拉斯琼)组和NS组,手术结束时分别静注咪迭唑仑2mg,格拉斯琼3rag和生理盐水3ml,10min后开始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病人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和镇静情况。结果NS组患者恶心呕吐总发生率(56.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M组(32.3%)和G组(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时M组镇静程度高于C组和NS组(P〈0.05),但Ramsay评分均未超过3分;4h时3组病人镇静程度相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病人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mg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其效果和格拉斯琼3mg相似,且未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7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3.5±0.4)min与对照组(6.7±1.9)min比较明显较短,各个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较低,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起效时间短,效果好,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1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观察组(47例)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3.5±0.4)min与对照组(6.7±1.9)min比较明显较短,各个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较低,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痛起效时间短,效果好,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肌松优于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成功率高、起效快、肌肉松弛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在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对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行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监测患者术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压力(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 2)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人工气腹后5min内,MAP、HR、PEAK均明显升高,PETCO 2显著升高,肿瘤探查后5min,MAP、HR明显高于探查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完善的监测和及时准确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以及严格的呼吸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roseal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女性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2岁,择期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腹腔镜下行腹腔镜检查、卵巢囊肿剔除术和盆腔粘连松解术,随机分为两组,LMA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20人,两组患者均于T12-L1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给于局麻药镇痛,A组予以丙泊酚、芬太尼诱导,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予以丙泊酚、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胺诱导,术中以丙泊酚、阿曲库胺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监测并记录两组喉罩或插管前1分钟、LMA置入或拔管后即刻、取出后1分钟的HR、SBP、DBP及两组气腹前、气腹后5min的Paw和PETCO2的变化。结果:A组三个时间段HR、DBP、SBP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后两个时间段HR、DBP、SBP波动明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气腹后的Paw和PETCO2均显著高于气腹前(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Proseal喉罩具有操作简便,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SLIP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T组:气管插管组;S组:SLIPA喉罩组,每组30例,比较诱导前(T1)、插管时(T2)、插管后5分钟(T3)、手术开始后30分钟(T4)、拔管时(T5)的心率、血压.结果:T组T2、T5时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明显高于T1及S组(P<0.05).结论:SLIPA喉罩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且其心血管刺激反应较气管插管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层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分别测定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5min(T1)、切皮后5min(T2)、术中20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5min(T5)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Fen组T4时点各指标均高于T0,且均高于Su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方式选择及处理。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A组n=20)或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n=20)。术中监测MAP、HR、SpO2气道压(Paw)和PETCO2、血糖(GLu)、血浆皮质醇(Cor),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Paw、PETCO2均升高,A组患者术中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苏醒时间及苏醒质量优于A组。结论:对于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方式以选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鼻内镜手术中对血液动力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40例,分层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en组).连续监测血液动力学,分别于诱导前即刻(T0),插管后5min(T1),拔管前即刻(T2),拔管后5min(T3),记录SP、DP、MAP、HR并计算RPP,记录硝普钠的用量及输液量,并进行术后4h、8h、12h、24h、48h VAS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Fen组T1时点SP、DP、MAP、HR、RPP均高于T0;T2时点SP、RPP均高于T0;T3时点RPP高于T0.Suf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与Fen组相比,各时点SP、DP、MAP、RPP均高于Fen组,T1时点HR均高于F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f组硝普钠用量明显少于F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明显高于Su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用于鼻内镜手术血液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患者全麻诱导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SBP、DBP和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in(T2)和5min(T3)时患者的HR、SBP、MBP、DBP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前后自身比较,在插管后1min时,F组患者的HR、SBP、MBP、DBP各数值均显著上升,同时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R组患者T1、T2、L时的HR、SBP、MBP、DBP均显著低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芬太尼,瑞芬太尼可显著抑制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是否能达到术中保持一定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术后又能快速清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胸内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静脉麻醉组):麻醉诱导及术中麻醉维持均以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静脉用药;B组(硬膜外复合全麻组):先行胸7~8硬膜外阻滞再行全麻诱导,术中以1.5%利多卡因5ml每间隔40~60min硬膜外追加一次,辅以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维持全麻。记录手术结束清醒评分、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术后1日随访患者是否有术中知晓,患者与术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术中知晓、满意度以百分比加以比较,其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与B组术中知晓、满意度均无差异。B组手术结束时清醒程度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手术结束至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A组。结论:胸内手术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既能满足手术需要,避免术中知晓,又能达到使患者术后快速清醒、及早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50例ASA Ⅰ~Ⅱ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格拉斯琼组(C组)纳洛酮组(N组)和格拉斯琼加纳洛酮组(GN组).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术毕行静脉镇痛,评估手术后48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4%,低于C组的32%和N组的30%(P<0.05).结论:5-HT3受体拮抗药与阿片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对预防术后镇痛中PONV的发生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两类药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通喉罩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以下,ASAⅠ~Ⅱ级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静脉全麻组(IA)和局麻组(LA)。局麻组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阿托品0.5mg,检查前经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3mL做表麻。静脉全麻组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TLMA,插入成功后,TLMA标准端口连接麻醉机,纤支镜从直管带密封口置入进行检查、活检。记录麻醉前(T0)、纤支镜过声门即刻(T1)、纤支镜探查/活检时(T2)、术毕5min(T3)各时间点的SBP、DBP、HR和SPO2;记录检查中发生低氧事件的情况、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结果:19例无痛纤支镜顺利完成,患者术中循环平稳,SPO:变化于正常范围内,无呛咳、体动、低氧等不良事件,与局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全麻组患者和内镜医师满意度高。结论:TLMA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安全可靠、效果满意,能同时满足麻醉医师和内镜医师对气道的管理需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层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uf组)和芬太尼组(Fen组).芬太尼按舒芬太尼的等效剂量8∶1计算给药,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测定PT、APTT、TT、FIB浓度.结果:舒芬太尼组凝血功能各指标无明显变化,而芬太尼组APTT缩短,FIB增高(P<0.05),PT、TT虽然有缩短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较小,避免了围术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18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用量20μg/kg),舒芬太尼1组(S1组舒芬太尼用量为0.5μg/kg),舒芬太尼2组(S2组舒芬太尼用量为1μg/kg)。比较3组患者镇静后10 min时、麻醉诱导即时、气管插管后3 min、二氧化碳气腹、二氧化碳气腹15 min、手术结束时的SBP、DBP。推算MBP、HR、ECG、SpO2。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时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及拔管时患者SBP、DBP。推算MBP、HR、ECG、SpO2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1组和S2组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前后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而F组患者的波动相对较大。S1,S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1组与F组比较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气导管拔出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患者SBP、DBP、MBP、HR,S1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S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部分患者需要加用阿片类药物拮抗药,使用拮抗药后部分患者有烦躁、不自主体动等并发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舒芬太尼0.5μg/kg,能良好的控制因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气腹导致的应急反应,维护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苏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间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86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43例作为微创组,另外开腹取石43例患者为开腹组。结果微创组的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平均手术时间(150±25)min。术中出血平均(40±5)mL。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3例患者因行一期缝合后于术后出现胆漏,2例经充分引流后自然闭合,1例患者于术后第三天再次手术行T管引流术,术后治愈出院。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前提下,掌握好患者的适应症,对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液电碎石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