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百农64”亩产400-600kg无倒伏麦田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成产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依次为穗数〉穗粒重〉粒重。  相似文献   

2.
摘要:用^60Co-γ射线诱变小麦扬麦14,对M,代290个穗行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幅度是不同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穗粒重〉退化小穗数〉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千粒重〉小穗数〉株高;变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行粒重=穗粒数〉穗数〉穗长〉株高=千粒重〉小穗数〉穗粒重〉退化小穗数。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行粒重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主成分入选,分别为粒数、穗数、粒重、退化小穗、穗长、株高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91.78%。当遗传距离为39.60时,290个穗行分为各具特征的7类,高产类型应从类群Ⅵ的8份材料中进行筛选;矮秆、密穗类型应从类Ⅶ的1份材料中选择。  相似文献   

3.
强筋小麦新麦19最佳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筋小麦新麦19生长发育、成产要素及产量的影响显示:对生育时期没有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在返青期之前,单位面积群体呈明显增加趋势,至拔节期其差距明显缩小,趋于接近;从拔节期到抽穗期,播量越大群体消退越慢;从抽穗期到灌浆期,群体消退呈现出“快、慢、快”趋势。强筋小麦新麦19成穗数随着播量增加而增加;精少量播种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每667m^2超过10kg播量时,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下降;种植密度为7.5kg/667m^2时产量最高,成产三要素最为协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众麦998提供适宜播期,以郑麦7698、众麦99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群体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间冬前分蘖差异大,春季差异减小,但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成熟期;播期与穗数、产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5**、-0.886*.经回归分析,郑麦7698的回归模型:Y(穗数)=759.8-40.2X、Y(产量)=10827-552,7X;众麦998;Y(穗数)=568.6-11.5X、Y(产量)=10235-250.9X.在播量为150kg/hm2的条件下,郑麦7698、众麦998适宜播期为10月10-15日,此期播种有利于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较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播期提前应减少播量,郑麦7698最早不能早于10月5日,众麦998不能早于10月10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播量,播期每推迟5天,播量增加30kg/hm 2,这样才能有利于实现不同播期条件下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节水灌溉模式下,不施氮肥能够明显提前成熟,不同氮肥用量对新麦19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成穗数在氮肥用量大(12~20 kg/667m2以上)时较高,在氮肥用量少(8 kg/667m2以下)时较低;穗粒数在氮肥用量8~16kg/667m2时较高,不施氮肥的处理穗粒数最少;千粒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施用氮肥能够明显降低新麦19的黑胚率和秕籽率.全程施氮量为16 kg/667m2(即底肥9.6 kg/667m2、拔节期追肥6.4 kg/667m2)时,产量最高、最经济.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豫麦54和2个春性对照品种的穗分化进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4幼穗分化前期发育迟缓,主茎与分蘖差异较大,后期幼穗发育速度加快,主茎、分蘖逐渐趋于一致,播期对豫麦54幼穗分化进程有明显影响,且二棱期持续时间受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达131.64%,随着播期推迟,幼穗分化经历的总天数减少;豫麦54早播仍以二棱期越冬,和春性对照品种早播冬前幼穗分化达到小花或雌雄蕊期相比,发生冻害较轻,较耐早播;豫麦54晚播、特晚播时,主茎、分蘖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幼穗发育差异大,不利于分蘖成穗和主茎形成大穗;豫麦54的最适播期为10月6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豫麦54和2个春性对照品种的穗分化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豫麦54幼穗分化前期发育迟缓,主茎与分蘖差异较大,后期幼穗发育速度加快,主茎、分蘖逐渐趋于一致,播期对豫麦54幼穗分化有明显影响,且二棱期持续时间受影响最大,其变异系数达131.64%,随着播期推迟,幼穗分化经历的总天数减少;豫麦54早播仍以二棱期越冬,和春性对照品种早播冬前幼穗分化达到小花或雌雄蕊期相比,发生冻害较轻,较耐早播;豫麦54晚播、特晚播时,主茎、分蘖幼穗分化持续时间短,幼穗发育差异大,不利于分蘖成穗和主茎形成大穗;豫麦54的最适播期为10月6日至16日。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分析了皖麦19氮素和密度7500kg/hm2的产量效应,得出综合效应方程。结果表明:氮素的增产效应大于密度,二者互作是负效应。增施氮肥能明显增加公顷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密度也能增加公顷穗数,但两者增加都会使千粒重下降。达到最高产量7954kg/hm2时的施氮量是270kg/hm2,密度是172万/hm2苗,这时最理想的产量结构是每公顷540.9万穗,每穗44粒,千粒重35.3克。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的株高较矮,重心高度较低,且其茎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半冬性品种中均是最高的,其产量在半冬性品种中最高;偃展4110的株高相对较矮,穗长和重心高度适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其产量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皖麦29与偃展4110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产量也相对较高。半冬性品种矮抗58,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和皖麦29可以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1个水稻杂交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株高一次分枝数穗长有效穗数着粒密度穗粒数抗倒伏系数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因此,在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注意选择生育期较长、粒重及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12个小麦品种(系)和2个红皮小麦对照进行了穗发芽抗性鉴定表明:红皮小麦种子的休眠期最长,抗穗发芽特性最强;白皮品种之间种子休眠和抗穗发芽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豫麦54、豫麦18、矮多晚的穗发芽率在2%以下,为抗穗发芽品种(系)。豫麦21的穗发芽率为92.8%,属对穗发芽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12.
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国家区域试验中10个玉米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长﹥株高﹥穗粗﹥行粒数﹥穗位高﹥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秃尖﹥粒行数﹥出籽率。因此,在选育普通玉米品种时,应选择穗长较长、株高适中、行粒数多、穗位较高、叶片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对108份"西农"系列、"宛麦"系列小麦新品系在南阳地区的抗性、产量性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应南阳气候的小麦特征,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冬性品系容易遭受冬季冻害,春性品系容易遭受春季冻害;大部分品系对条锈病和叶锈病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白粉病很少发生,全部品系均遭受赤霉病病害.对筛选出的16个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系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冬前蘖与基本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春季蘖和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数与冬前蘖呈显著正相关.在满足综合抗病性好的基础上,冬前发育稳健且春发能力强的品系能够增强抗寒性、增加穗数、协调穗粒数,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以中麦3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其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中麦349小麦的分蘖、群体、抗逆性均受播期和播量的影响.适期播种,适宜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种偏早,容易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受倒春寒危害.通过寻优,中麦349高产6 900~8 250 kg/hm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1日至10月20日,适宜基本苗为2.11×106株/hm2至2.74×106株/hm2.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08,(12):71-71
据新华网2008年6月13日消息,河北邯鄣市农科院研究人员历时16年坚持不懈地攻关,解决了高产小麦品种适应性差的问题,培育出了能在整个黄淮麦区种植的小麦高产品种——邯6172,填补了黄淮麦区亩产500公斤产量水平的广适型小麦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以8个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T1、T2、T3、T4和T5共5个施肥水平,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施用水平增加,各小麦品种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在5个氮磷钾施用水平下,偃展4110平均公顷穗数最多,百农AK58和百农307较多,周麦18、周麦22和百农201较少;穗粒数变化相对较小的品种有偃展4110、百农307、百农AK58、周麦18、华育198和周麦22;周麦22千粒质量较高,且比较稳定.百农201、偃展4110和百农307产量均以T3最高,百农AK58、百农207和华育198均以T4最高,周麦18和周麦22分别以T2和T5最高;百农307、百农207和周麦22平均产量较高,百农AK58和偃展4110较低;在40个品种与施肥水平组合中,"T4百农207"产量最高,"T5偃展4110"最低.施肥水平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在小麦栽培中,应合理控制施肥水平,最好通过"减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7.
对济麦20高产田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资料,通过通径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探明了该品种高产田(500kg/666.7m2)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揭示出其相互影响,此长彼消的变化规律,明确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以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此同时,根据产量结构模型,模拟得出不同产量的产量结构指标参数,并对实现小麦高产理想产量结构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勇 《考试周刊》2012,(15):195-196
作者对玉米主要株型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株高、穗上叶均宽均达到相关显著,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达到回归显著。因此,单株叶片数、穗上叶均长、株高、穗上叶均宽对产量都有影响.可以通过适当地改善株型性状来间接地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14—2015在陕西三原县安乐镇西毛村试验基地进行了不同肥料处理对中麦895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不同复合肥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增产10.5%~13.4%,以中化复合肥处理增产幅度最大,达13.4%.使用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小麦个体质量,其中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分别较对照提高1.7%~15.4%和11.5%~17.9%;成穗率和成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7.9%~11.9%和11.4%~16.7%;但对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效应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稳定时间、沉降值、容重、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依次较对照增加15.6%~19.4%、3.1%~4.6%、0.6%~1.1%、2.1%~4.2%和0.5%~0.8%,但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硬度和吸水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粳稻新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常规粳稻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为粳稻育种实践中选择相关性状提供信息.采用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方法,对2011年河南省粳稻新品种区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最终效应(绝对值)为:穗总粒数>千粒重>穗长>公顷穗数,穗总粒数、穗长均为正效应,千粒重、公顷穗数均为负效应,公顷穗数通过穗长、穗总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负效应较强.穗数每增加1万穗/hm2,增产31.03 kg/hm2;穗长每增加1 cm/穗,增产203.17 kg/hm2;穗总粒数每增加1粒/穗,增产20.46 kg/hm2;而千粒重每增(减)1g,产量减(增)71.55 kg/hm2.模拟得出稻谷产量8 265~10 125 kg/hm2的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316.48~323.15万穗/hm2,穗长17.63~18.89 cm,穗总粒数119.21~147.07粒/穗,千粒重22.35~24.82 g.在高产育种实践中应以增穗总粒数和穗长、适控总穗数、保千粒重为主攻方向,各产量因素优化协调是实现粳稻高产目标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