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丰子恺的儿童题材散文与顺应时代主要潮流的大多数文艺作品不同。他的散文不再将儿童作为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而是致力于对儿童的还原,表达对儿童的挚爱以及对儿童世界的景仰。丰子恺的儿童题材散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独特的童真世界,显示出一位伟大艺术家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与儿童相关的文学创作是其散文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丰子恺研究及其散文研究中持续受到关注。丰子恺的"儿童文"可分为"写儿童"和"为儿童而写"两个内在层次。目前这部分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三个趋势和特点:儿童题材散文与儿童散文研究存在跛足现象、儿童文学创作各类作品体裁的深入研究和从童真的分析到发现真童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其文画之间有着广泛的交融和渗透.从选材、立意、风格、艺术境界等方面探讨丰子恺的漫画艺术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丰子恺散文丰富的意蕴,而且会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和艺术启迪.  相似文献   

4.
佛缘、人生与艺术表现——论丰子恺的散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子恺的散文,因其多染有佛性淡泊超世、旷寂空渺的精神,既不能在国难日趋深重的二三十年代走红一时,在以闲适为小品文时尚的后工业时代,同样未能象林语堂、梁实秋的散文那样被人不断翻炒。但早在四十年代,丰子恺的散文一被迻译日本,丰子恺本人即被日本的文学家誉为“现代中国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这种极为悬殊的品评,除却当时具体的国难家境不同以外,主要在于丰子恺对宗教佛性与哲学、艺术、人生等关系的认识同一般人迥异其趣。事实上,丰子恺的散文中的佛性更多的应是哲学的佛性、艺术的佛性,而这点却是最容易被日本国人理解与接受的。  相似文献   

5.
姚燧文章具有"正中见奇"的艺术特色,而最能体现其散文作品的艺术价值当属"奇"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语词之奇"和"语意之奇"。除了在语词和语意上的奇特之外,姚燧散文中"奇"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善于用典,善于对比。姚燧注重对"奇"的审美倾向的追求,不仅没有削弱其作品中"正"的思想,而且更为突出了其散文中的儒家正统观念,使其散文在给人一种惊奇之感的同时,意蕴更为深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丰子恺先生的创作可谓独树一枝,是为数不多的“艺术家的散文”.纵观他散文创作所经历的三个时期,总是与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发展共进的.其散文在艺术特色上,更是风姿独俱,异彩耀空.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这位艺术大家的散文创作,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散文诗创作者当中,冰心散文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极其独特,甚至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她的散文追求真诚、真实之感,以真情实感感染读者,收获爱的回报。本文主要从冰心散文艺术题材、以及冰心散文写作风格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冰心散文中所蕴含的艺术风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早期散文多愁善思,率真之气与空幻之感相交织;三十年代社会人生与艺术、宗教的综合作用使他的散文显得自然和易真淳隽永;建国后的散文增添了明朗喜悦的色调,晚年的散文趋入浑朴深沉.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的散文往往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于不知不觉间流露出作者的心性和情感。他在创作散文时心态淡泊、自然、平和,善于以儿童的心境去品味人生的欢乐,以儿童的心理去审视社会的丑恶,以儿童的心灵去超越人生的痛苦。他的早期散文充满童心、童真与童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追求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之美。这既是他本人的心灵天性使然,也是他刻意追求的结果。他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品性。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一生散文作品众多,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风格.他在抗战时期的散文,内容丰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又不乏从容与恬淡.此与同时代作家相比,显得十分引人注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抗战大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他思想意识和艺术主张对其散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抗战时期的散文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有关儿童和涉及儿童的散文,丰子恺倾慕儿童世界一方面是出于对成人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又是心灵深处童真未泯的体现,并且带有明显的佛家色彩和童年生活的痕迹.但丰子恺只是儿童的倾慕者而绝对不是儿童的崇拜者.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文风率真、淳朴、通脱自然,平淡中见深味,疏放中见机灵.作者善于从琐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掘题材,通过细碎的描述表达耐人寻味的哲理和人生意味.他的散文像他的漫画一样充满童真童趣,且对众生饱含怜悯之情.丰子恺散文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这文中暗含的淡淡的哀愁与细腻感伤之美,产生这种意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丰子恺高扬儿童崇拜的大旗。他的童心观的内涵有二:去伪存真、"真"为核心;善为基础、真善统一。前者又包括两层涵义:自然之性与真率之趣。自然之性是"真"的本质特征和理念形态,真率之趣是"真"的外在表现和践履形态,二者互相诠释,统一于主体的"人"。后者则显示出丰子恺在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坚持真善统一,在动机上欲以启蒙价值观立五四"新人"。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只是基于世界范围内艺术发展的“表现主义”趋向(中国化)的客观事实。然而这种“客观性”基础乃是丰氏本人架构起来的。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演进趋势,一方面是科学主义的凸显,另一面同时也是作者主体意识不断强化的过程,即所谓朝着“表现的艺术”迈进的过程。这使他敏感地意识到了科学对艺术的入侵。正由于此,出于对艺术独立地位的维护,他刻意“遗忘”了印象派以后西洋美术的科学主义特性,而竭力张扬了它的“表现主义”倾向,并将这种“表现主义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在理论的层面沟通起来。丰子恺“中国美术优胜论”的提出,实际上负有一种遏止科学实用精神、维护艺术独立地位的使命,并且和当时中国“立人”的时代主题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对中国20世纪艺术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现实人生的关注是丰子恺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观中的一大特点,本文从分析丰子恺艺术观中关注现实人生的特点入手,寻求其背后的原因,确立丰子恺关注现实人生的艺术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饱经风霜的孙犁晚年形成很重的童心情结。现实生活中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遵"朋友之交淡于水"的为人原则;文学追求"真"表现"真"。正是这种天然本真、虚静空明、率真表现的自然本性的童心情结,改变了晚年孙犁的创作风格,把他的文学创作推向了另一高峰,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学成就,赢得了很高的文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陈邑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3):54-56,60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魅力的散文家。其散文散发着哲学家的气质,闪耀着生命和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作者的情志与追求。本文试从现代生命哲学入手,探索其散文这一隽永的生命意蕴。其生命意蕴体现为:探求生命本质;倡扬率真个性;坚守艺术人生;关注现实。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早期的美术理论家丰子恺针对当时"崇西抑中"的潮流,对"中国绘画思想"作了精辟的研究,这篇作于1930年的论文极力推崇东晋顾恺之的美学思想,对他的"神气、骨法、用笔、传神、置阵、模写"等六个要素的内涵深入分析,特别指出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对后世中国写意绘画的深刻影响,对今天的当代美术创作仍有指导意义。"艺术兴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应该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9.
徐国志以《五色土》步入诗坛,其以苦难人生、山乡父老、改革开放及童心童趣为题材的诗歌深受传统化影响,明快朴实,讲究意境和意韵,用语圆熟精纯,但描写异域见闻的诗显得浮光掠影。后期诗歌有较多散化倾向,注重诗的整体象征与反讽、暗喻,强调语言书写的快乐和个人化,从而显出现代派诗作表达内涵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