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永斌 《江西教育》2009,(11):19-19
新余市渝水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互动、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坚持城乡一盘棋,立足教育构筑了多个城乡共同体.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俊 《辽宁教育》2009,(1):11-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条件。多年来。在大连市西岗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西岗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均衡发展、品牌创优、服务至上、质量第一、和谐满意”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均衡、优质、高效的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教育发展的战略问题,表现了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公正的价值判断和“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的现代教育发展理想的追求。当然,这种理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其内涵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随着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从条件均等、机会均等转向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均衡,以三网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快推进教育公平,最终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衷祥  雷杰能 《江西教育》2006,(12):10-13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方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近年来,赣州市章贡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成效显现该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有力抓手、[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该文件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吉林教育》2007,(1):37-3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几年,前郭县适应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优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化、教学管理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曾令云 《广东教育》2009,(11):19-20
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来思考、研究湘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问题.就应该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优化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支教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技兴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的实践证明,支教工作对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支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使这项工作保持优质高效的运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机制,才能使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存当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在现实生活中,基础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产生了相当多的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如何消除基础教育非均衡性发展带来的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海门,由于“十五”期间乡镇学校的全面改造,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显著的提高。“十一五”期间主要面临的是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内涵上的全面提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我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抓手,以项目管理为第略,积极推进乡村教育质量的高位发展,努力实现海门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筑相对公平均衡的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战略任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改造是前提,教师水平提高是关键,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是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目标。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历经初步均衡和基本均衡两个阶段后,当下工作重心正向优质均衡阶段推进。国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均衡发展战略确立了法理基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义务教育举公平之旗、走均衡之路的阶段目标和关键举措。国家通过“撤点并校”和“全面改薄”优化学校布局并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了“以县为主”和“转移支付”为核心的经费保障机制;推出“特岗计划”“国培项目”等举措助力教师队伍提质增量;以“集团办学”“学区管理”等举措缩小校际差异;出台“两免一补”“就近入学”等举措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坚守均衡底线。文本总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往20年经验得失,以期对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参考》2011,(17):81-I0002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以“创新、均衡、提高”为主线,不断加强推进金凤区教育均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更要突出强调的是提升教育软实力,即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切实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文章从“武鄂教育区域协同”的角度出发,探讨鄂州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推进优质均衡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中心提升、周边发展、城乡互动、优质均衡”城乡基础教育均发展战略,济南市创生以“五个一教育优化升级工程”为龙头机制,培植县(市区)域基础教育内生三种机制范式,形成“一带三”联动、螺旋、持续地拉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仅用 1.2亿元教育投资就启动地方计划外资金30.75亿元之巨,同时带动城乡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均衡发展,以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并推进教育公平,成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既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我国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均衡要经历基本均衡与优质均衡两个阶段,二者在基本内涵、包含内容、评估标准和实现路径方面有着较大区别,同时二者同属教育公平范畴,并存在递进与共存的关系。厘清二者的关系对于帮助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逐步调整和实现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避免在工作中犯"教条主义"和"冒进主义"的错误,以保证我国义务教育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反思现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发现其主要源于对教师个体理性的忽略和教学技术化的认识,遵循的仍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逻辑。而今,随着新时代教育发展迈入优质均衡的新阶段,以师资均衡为逻辑导向的轮岗制度与当下追求优质均衡的逻辑不相适应。因此,立足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交流轮岗制的逻辑应由“配置式均衡”转向“发展式均衡”,教师认识也随之从“人力资源观”向“专业资本观”转变,以交流轮岗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将专业资本作为重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认识论的视角,重新认识轮岗教师及其教学实践,克服当前认识局限性所带来的问题,更好地满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开展了“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创建评估工作,这项工作旨在提炼特色经验,搭建区域教育发展沟通交流平台,构建下一阶段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形成以特色引领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示范和带头作用。温州市鹿城区是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创建县区之一,鹿城区主要是实施多途径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探寻集团化办学思路。所谓集团化办学是以一所名校为核心,集合更多学校在共同或相近目标引导下用较为合理的形式,达到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共享和均衡的办学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预期的是优质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实施创建教育强市战略,兴宁市把调整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一五”一项战略性任务,进一步强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理念,促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农村学校逐步达到规范化办学标准,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联合办学是一项教育创新举措,也是一项教育行动研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教体局确立了“建立联合办学机制,促进主城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统筹协调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推进义务教育在优质均衡的轨道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两基”人口得到全覆盖,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日趋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师资均衡配置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均衡发展取得了诸多伟大成就。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由“基本均衡”转向“优质均衡”,我国仍面临涵养义务教育质量文化生态、精致化城乡教育资源积极差异配置、农村学校优质师资可达性以及农村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等方面的多重挑战。为更好应对现实挑战,我国必须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案。要推进认知更新,涵养质量导向的教育生态;要体现积极差异,实施尊重多维特征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要打通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三个课堂”融入性应用模式;要坚持全员关注,建立增值教育评价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