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校园网多出口的出现.NAT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本文介绍如何将Linux配置成NAT: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小学校的校园网,电信部门所能分配的真实IP地址极少。IP地址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校园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利用一个真实的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共享Internet连接,并将多台内部网络服务器对外发布,使用户在外部网络也可访问是在缺少IP地址的情况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实践,笔者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利用NAT技术实现了上述功能。本文将对NAT技术及其在校园网中的作用和实现方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个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标准,用于允许专用网络上的多台PC(使用专用地址段。如10.0.x.x、192.168.x.x、172.x.x.x)共享单个、全局路由的IPv4地址。IPv4地址日益不足是经常部署NAT的一个主要原因。双出口和多出口的网络,一般是由于各ISP的资源保守引起的。比较典型的是教育网(CERNET),它的许多资源在外网访问不到,或者虽可访问但速度相当缓慢。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Linux的透明代理提出了一种用户上网和内部IP地址的服务器在因特网上提供服务的解决方案,利用双网卡实现内部网和外部网的物理隔离,用户主机通过透明代理连接外部网络,实现内部地址的Internet服务器给外部网络提供服务,解决了用户主机通过合法域名访问与自己同一网段的内部Internet服务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NAT技术主要用于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NAT动态工作原理及IP地址的伪装之后。通过实例分析了如何很好地解决实验室IP地址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NAT 技术主要用于解决 IP 地址短缺问题,本文在简单介绍 NAT 动态工作原理及 IP 地址的伪装之后,通过实例分析了如何很好地解决实验室 IP 地址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期我们刊载美国UCLA张丽霞教授撰写的《对地址转换的回顾与思考》一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NAT技术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本期刊载第二部分,介绍NAT的另一面,为什么IETF错过了把NAT标准化的机会,以及现在可以/应该做什么等。  相似文献   

8.
在IETF第69次会议上,美国UCLA计算机系教授,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委员张丽霞撰写了《A Retrospective View of NAT(对地址转换的回顾与反思)》一文,该文详细论述了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AT的发展历史,针对该技术今后发展的可能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本刊将此文分两期刊载,本期我们刊载其中关于NAT技术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下期我们将介绍NAT的另一面,为什么IETF错过了把NAT标准化的机会,以及现在可以/应该做什么等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IPv4协议下,地址的短缺是Internet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提供了将一个IP地址域映射到另一个IP地址域的技术,它不仅解决了IP地址紧缺的问题,而且给网络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在介绍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讨论如何利用NAT共享上网以及如何利用NAT进行端口映射.  相似文献   

10.
IP Masquerade,又称为“IPMASQ”或是“MASQ”,是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形式,已经被许多Router所支持,它可以让您的虚拟IP地址通过一个拥有真实IP地址且与Internet连接的Linux机器作为GW(网关器),而与Internet连结。这台Linux机器拥有一个真实的IP地址。并且处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封包的mapping,并且作出相对的响应。通过这个功能,你可以让许多的虚拟IP连上网络。那么如何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呢?我们还是从系统安装开始做起吧。  相似文献   

11.
上期我们刊载美国UCLA张丽霞教授撰写的《对地址转换的回顾与思考》一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NAT技术的历史沿革,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本期刊载第二部分,介绍NAT的另一面、为什么IETF错过了把NAT标准化的机会,以及现在可以/应该做什么等。  相似文献   

12.
NAT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是解决当前Internet网络IP地址匮乏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又是一项网络边界安全防范措施.分析NAT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机制,根据在实践应用申总结出来的经验,分析了在NAT实现中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在Cisco IOS 12.3(4)T后的IOS软件、H3C路由器上都支持NAT的单用户限制,即可以对做地址转换的单个IP限制其NAT的表项数,因为P2P类软件如BT的一大特点就是同时会有很多的连接数,从而占用了大量的NAT表项,因此应用该方法可有效限制BT的使用,同时H3C路由器还支持对不同业务流的NAT限制。比如我们为IP 192.168.1.1设置最大的NAT表项数为60;正常的网络访问肯定够用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IPv4地址资源分配完毕,公网地址资源未来无法再增加,使用私网地址在校园网中应用的场景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各个学校无线网络建设方兴未艾,无线网用户客户端越来越庞大,一般的公网地址无法满足,只能使用私网地址。而使用私网地址一般都采用DHCP+NAT的方式来为用户提供地址服务。为了保障服务的质量DHCP双机热备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通过讨论Linux和Windows系统下DHCP双机热备的方法比较,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无线网中应用的实际情况来讨论校园网DHCP双机热备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不同的ISP拥有的IP地址段不同,利用Linux SHELL脚本从因特网上自动获取IP地址信息,并自动区分不同ISP所拥有的不同的地址段,在此基础上通过优化DNS和路由配置实现多ISP接入的局域网网络快速访问.  相似文献   

16.
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地址短缺已成为校园网应用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对校园网IP地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目前校园网中能比较有效地解决IP地址短缺的NAT技术,并重点探讨了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互联网的安全,实现NAT内部网络的隐藏,通过实验分析NAT内网地址的暴露问题,并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解决内网地址暴露,实现内网拓扑隐藏及内外网间的安全隔离。实验证明,采用路由技术或ACL技术可以解决NAT内网地址暴露及网络安全问题,具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Internet的网络迅速发展,IP地址短缺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在目前网络环境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即,将某些IP地址留出来供专用网络重复使用。Linux-2.4完美地实现了NAT,是一种既经济又稳定的网络接入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节省IP地址为背景,介绍了NAT技术及相关概念,综合运用Windows2003中的NAT技术及DHCP等技术,提出了一个解决公有IP地址短缺及实现内网与外网安全通信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策略路由与动态DNS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在多出口校园网中,应用策略路由(PBR)、网络地址翻译(NAT)、代理服务(Proxy)和动态DNS等关键技术,来实现不同的源/目的网段的数据包经由指定出口的发送/接收,以及不同网段域名的智能策略解析。本文在合理地利用CERNET和CHINANET带宽资源的基础上,为通过多出口校园网内代理服务访问收费数据库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