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章的第一要素,语言与章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犹如“皮”与“毛”的关系,若语言不过关,其他要素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和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满分卷,多是在语言上颇富采,首先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高考作“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就有语言“有采”这项要求。那如何使作语言富有采呢?  相似文献   

2.
别林斯基认为,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装。  相似文献   

3.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语言有明确要求,“基础等级”提出章要“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发展等级”则强调,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要“有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句有意蕴”,要“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千古章意为本,主旨是章的灵魂,考场作中心是否突出,主旨是否鲜明至关重要。古有“诗眼”“眼”之说,现在有“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之说,要求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精要的语言点明主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初中代数中与“0”打交道的地方很多.“0”的位置不可忽视.本文就初三代数《函数及其图象》一章中与“0”有关的内容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以气为主”,“气,章之本也。”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写章时用“气”的重要性。气,是章的生命;气,是章的功力。气充则实,气盛则胜。好的章一定是气脉贯通,气韵流动,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好的章一定是多种气质的完美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吴非 《现代语文》2006,(10):126-126
孔子曰:“言之无,行而不远。”这里的“”是指采,也就是语言变化,用语精美。“有采”又是高考语《考试说明》作“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特指作语言方面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释手法,句有意蕴”,进而达到词清句丽、妙语连珠的境界。语言能力是高考作各种能力中最基本、最稳定的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考查是作考查的主项。考生作如果做到“有采”,就能够显示化功底和写作才气,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一章中,关于“1”的应用非常广泛,“1”经常出现在关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证明中,它的变换对解答这类题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就对这类题目中的“1”的变换作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2006,(6):30-30
唐书杰:《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事理性说明。“克隆”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尽管作在说明过程中力求简洁明了,尽管他还力求借助“奇妙”来引人人胜,但仍难以回避其深奥的专业特性,这无形中给教学出了一道难题。面对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章.梁老师采取的是避难就易的方法.以“找寻信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很快理清了章的脉络.把握了章的主旨。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自从2006年2/3期“作话题”开张以来,得到了考生的大力支持。在“作话题”陪伴着读一路走过几个月后.我们的读走向了高考考场.走向了大学.“作话题”栏目又将面对新一届的读。所以,本期在这里特对以前的“话题”作一次回顾:一则以示对支持我们读的深切谢意;二则可以让读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佳作;三则是作为新一轮“作话题”的开端。 在此重申我们的观点:为了原样地供大家观摩、切磋.以便对章更好地炼意、炼词、炼句,我们只在可供推敲处加下划线并提出建议(括号内字).未对章作其他改动。[编按]  相似文献   

11.
“表”这种中国古代文体,又称“奏表”、“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上书的称谓有多种,大多与上书内容有关,常见的有“奏”、“议”、“表”、“章”等。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中对章和表两种文体进行了区分,他说:“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可知章这类文体,公文性强,不应有更多情采,而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  相似文献   

12.
王礼平 《学语文》2011,(3):53-53
“作”和“做”是两个很常用的字.但由于它们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字义相差甚微,我们常常将它们混淆.分辨不清到底是用“作”还是“做”?现在我们就此二字作简略分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  相似文献   

13.
古人将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意在强调开篇之重要,特别是阅卷时间非常有限的考场作,若能有一个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的开头,一定会给你的章增色不少,从而在众多的作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心”,印象分自然低不了。所谓“凤头赢得百媚生”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综观2004年各省市中考满分作.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都有个漂亮的开头:新颖,脱俗。  相似文献   

14.
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字外化,“个性”是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道德”问卷调查与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认为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应建立“就业道德”范畴。笔对大学生“就业道德”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相关问题作了剖析,并提出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瞿卫华 《江苏教育》2006,(1B):20-20
“包诗”是苏教版创新的一种教材涔。在这类课中,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互照.情景同现。教学这类课的关键是对“诗”“”进行有效链接。那么,如何实现有效链接呢?下面,就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来谈谈我实践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代蒙古官称“阿哈剌忽知院”、“阿哈利忽平章”和“迭知院”、“迭平章”作了训释。这些称谓直接来源于元代官制。“阿哈利忽”意为“为首”、“第一”,“阿哈刺忽知院”或“阿哈刺忽平章”即指第一知院或第一平章。“迭”意为“第二”、“次”,“迭知院”或“迭平章”就是指第二知院或第二平章。文章还考证出了拥有“阿哈刺忽知院”和“迭知院”称号的阿鲁台等几位大首领。  相似文献   

18.
子晨 《中文自修》2006,(1):56-56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两句绝佳的写景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他弃官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脱离世俗尘网的轻松愉悦的心情。但其中的“见”字,有的版本作“望”,那么,对全诗的意境而言,究竟是用“见”好,还是用“望”好呢宁我们不妨结合这两个字的本义采加以剖析,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9.
1 高考展望 1.1考点回顾 概率与统计的内容主要由数学必修3第2章“统计”、第3章“概率”和选修2—3第2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3个部分构成,其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仅为理科选修内容,这也体现了数学高考对文科、理科的要求不尽相同.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文科主要考查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贵“新”,贵在以“情”动人。这里的“新”“情”就是作与众不同的感悟。大凡学生作中的人物、景物、情感、细节描写等均如清水一杯,索然无味。究其原因:学生没有贴近生活,而是闭门造车,当然写作的章就没有自己真实的感悟。要让自己的章“新”,能以“情”动人,首先应贴近生活,关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