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付红 《西藏科技》2012,(2):50+63
为提高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治水平,对6例发生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6例均好转出院。提示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早期识别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及早进行正确处理,有助于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我院的实践,总结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经验,探索出适合高原地区的护理服务模式。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西藏高原地区病人特点,通过全面动员、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转变工作模式,完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各种护理职责,切实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拓展护理服务内容。结果我院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0%升至98.89%。示范病房护士自我认同感增强。结论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理管理职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原地区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有自己的特色,应考虑高原少数民族患者的风俗习惯,不能对内地的做法死搬硬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反应状态的临床特点,进行早期干预。方法监测血压,血清电解质、空腹血糖,心电图,心肌酶谱,观察胃肠道反应、呕吐物和大便情况结果高原地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应激反应明显。结论高原地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因气候环境等因素对应激增强.早期干预,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等特点,提高对西藏地区肺栓塞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六项、肝功、心脏彩超、双下肢血管彩超、CT肺动脉CTPA等,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情况。结果 39例患者诊断为肺栓塞。患者平均年龄(54.54±16.70)岁,男性18例占46.15%。结论在无肺动脉CTPA检查手段时,如患者年龄超过55岁,存在明显的低蛋白、D-二聚体升高、且血色素明显的升高等时,结合临床高度考虑肺栓塞时,即使不能确诊在无禁忌症时也应及早予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相关因素。方法查阅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9例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为分析探讨对象,查阅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血红蛋白、CRP、D-D、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临床数据,以便了解西藏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相关数据在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9例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相关临床数据比较显示,不同BMI、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CRP、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患者性别、血红蛋白浓度、D-D在高原急性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I、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CRP、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急性高原肺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有统计学意义,可用于高原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辅助性诊疗中。  相似文献   

6.
普布卓玛 《西藏科技》2014,(2):53-53,60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农牧民患者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272例拉萨农牧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结果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为主,不同年龄组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部位不同,青年组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中老年组以胃溃疡为主。结论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饮食的特点,消化性溃疡的表现有其特异性,护理人员应根据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更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体会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完全恢复14例,死亡16例。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必须早诊断,合理治疗,最大程度阻断病情恶化,提高治愈率;高效呼吸机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年龄60岁)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老年(年龄≥60岁)APE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老年人群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疗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通过肺动脉造影或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APE藏族患者,对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基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果(1)胸痛、心动过速症状的发生率非老年发生率高于老年组,老年组收缩压高于非老年组,老年组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非老年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非老年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组房颤、高血压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在危险分层中主要中低危、中危,与非老年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咯血,存在较明显的低氧血症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高血压病史、下肢血栓形成、骨折或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功能不全(房颤)为常见发病诱因。观察对象在临床分层中无高危患者,治疗均为抗凝治疗。对于医疗水平欠缺的西藏高原地区,不能明确诊断急性肺栓塞但倾向怀疑时,可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相关实验室指标,早期给予一般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探讨如何对18例急性阑尾炎的孕妇进行观察与护理。方法:从我院2010年84-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阑尾炎中选取18例孕妇急性阑尾炎进行护理和分析。结果:18例孕妇急性阑尾炎患者均采用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均获得痊愈并顺利出院。结论:掌握和观察孕妇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老年病人患阑尾炎的解剖生理基础,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基础资料,55例均采自1980年至1999年仙居人民医院的住院病人,病人按照年龄分组,分析其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出现这些结果的解剖生理学基础,结果提示,老年人阑尾炎的诊治原则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严密监护,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抽选近二年我院普通外科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24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人是一特殊群体,老年急性阑尾炎诊断复杂。给医护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在基础治疗上应辅以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促进老年人迅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中最常见的急腹症。老年急性阑尾炎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体温不高,白细胞不升,就诊时间晚,容易出现化脓、坏疽和穿孔,甚至会导致休克,且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合并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容易造成误诊漏诊,从延误病情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早期正确诊断,严格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早期给予治疗并辅以精心的护理工作,是老年急性阑尾炎治疗顺利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我院24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研究。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使用阿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5例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50mg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结果经阿替普酶治疗后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D-二聚体较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高原地区可有效治疗肺栓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包虫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54例经过实施优质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肝包虫病的优质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疼痛护理和引流管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细致的出院指导,有益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孙莹 《西藏科技》2013,(7):54-55
总结30例高原地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围术期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出院指导,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桂珠  郭全荣 《科技风》2014,(18):175-17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眼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4~2013.8在我科室住院治疗的46例眼外伤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对眼外伤患者实施系统化优质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系统化的优质护理工作对眼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方案对高原地区肺炎患儿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就诊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某三甲医院儿科的10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两组肺炎患儿相同雾化吸入治疗方案的同时,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儿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肺炎患儿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儿肺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停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儿所用时间短,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肺炎患儿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症状尽快缓解,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产生,促进患儿满意度提升,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惠  杨芳 《西藏科技》2013,(5):76-7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开展垂体瘤经蝶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比较开颅手术护理的不同侧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1例垂体瘤患者的护理经过,总结高原地区开展经蝶垂体瘤手术的护理特点。结果 11例垂体瘤患者,全部例进行经蝶手术,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住院时间为9~40天,平均住院天数21.2天。结论垂体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经蝶治疗较传统开颅手术对护理的要求更加细致,要求术前严格控制上感,术后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在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到2016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78例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基于护理方式差异随机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39例;常规组实施一般专科护理干预,优质组给予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得到一定改善,优质组更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优质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7%,常规组为81.4%,两组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确保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开展,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此文依据本院收治的30例贲门癌患者的诊断过程,总结出用X线临床诊断贲门癌以及早期发现癌肿的经验和创见,从而为诊治该病,延长患者生命,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心脏起搏器是一项最近几年开展的心脏起搏技术,它具有恢复心房及心室电机械同步的作用,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防止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或反复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危险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高原地区该项技术尚未广泛开展。通过我科对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护理实践,了解病人对此治疗技术缺乏相关知识,针对影响因素,作好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各项参数,做好用药指导,以确保有效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