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区在教育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项目组的指导下,进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改革与实验。我们围绕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打破了多年以来的唯分数论和“一次考试定优劣”的评价框架,初步构建了“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全面发展性评语”的新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2.
徐铁刚  崔应忠  杨小华 《教师》2023,(2):105-107
为顺应时代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评价是导向,培养是目的,以评价促培养,以培养助评价”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思想,构建了“课程支撑、过程激励、全程评价”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评价的体系,有序、有效地开展了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文章结合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践,提出构建“五三”评价体系,并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稳步向前、学校发展特色不断彰显三方面分享了评价成效,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纵深推进策略,以构建有序、高效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全面考察和评价的办法,现行素质综合测评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采用“大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来记载和评价大学生素质,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素质发展的引导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我国1999—2021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我国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大致经历了前期酝酿、初步探索、深入论证3个阶段,主要聚焦“综合素质”“普通高中”“高考改革”“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评价”等热频关键词,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在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上人们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在高校招生录取如何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上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加强学理研究,澄清综合素质评价的诸多理论问题;拓展研究视角,提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聚焦高校招生“参考使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突破点,实现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耦合,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主要路径,有效规避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5.
黄小平 《教育导刊》2001,(11):47-47,28
小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是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新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主体性和未来性,而且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可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1998年,我校作为番禺区实验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小学生综合素质个体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评价观念、改变评价模式是作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前提。全面认识和理解评价内容,科学把握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评价阶段要求、原则,是做好评价工作主要保证。健全保证机制,实行“一把手工程”、“阳光工程”,建立诚信制度是作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分析了在高校流行的“综合测评法”的种种弊端后,提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其评价内容应体现时代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体系的组成、评价体系的运作模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内涵的阐述,提出应建立一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关注发展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评价体系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思考与分析,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评价指标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最后,着重从当今教育评价倡导的价值观及其特点等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构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综合素质是当今社会有用人才应该具有的品质,也是中学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多样性和一定的难度。本文就中学生综合素质考试与评价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考试与评价的内容、一般方法等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积极意义,存在的弊端以及在考试和评价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建立一个符合专门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高质量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已成为各职业学校就业工作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笔者提出“以企业需要为中心,以毕业生就业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包含潜在的职业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四大困境”。实现高校在大规模招生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能用”“愿用”“会用”“敢用”,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扩大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空间;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控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加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升高校招生能力;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包容的改革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校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莉  吕金海  李虎 《高教探索》2007,(5):104-106
从生源质量内容的角度,运用自编问卷调查和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高校生源质量的评价体系,发现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结构模型,包括“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两个维度,其中“综合素质”又包括“基本素养”、“创新能力”、“社会交往”和“领导才能”四个子维度,并尤以“领导才能”最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高考传统理念、学校课程体系、教学任务繁重和学生无话可说及真实性存疑等问题的限制,综合素质评价易流于形式。为此,学校应以“全人教育”为理论依据,构建“全人课程”,丰富学生体验,将“育分”与“育人”有机融合,切实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认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突出“四性”。  相似文献   

15.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唯分数评价的困境下提出的,它旨在实现从“强调分数”到“全面发展”、从“为评而学”到“以评促学”、从“造成威胁”到“给予希望”的转型。其特征包含整体观照的评价目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聚焦改进的评价结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应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纳入中高考体系、以区域推进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是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石,是破除“唯分数”评价和实现综合素质评价育人的重要驱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评价素养普遍存在评价意识薄弱、评价知识匮乏、评价能力不足和评价伦理缺位的问题,这直接影响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解认识和实施效果。为此,亟须通过加强正向教育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评价观念,强化教师职前职后教育评价的学习与训练,深化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经验反思与交流,营造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评价素养,以此驱动综合素质评价育人核心要义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胡海峰 《学周刊C版》2010,(3):182-183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这是我做班主任最真实的感受,班主任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只有真诚地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孩子的明天都灿烂,每一个孩子的明天一定都略胜于今天,才能使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落到实处,而不流于形式。下面我结合自身实践浅谈一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点滴感受。  相似文献   

18.
从1994年起,我校开展了“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尝试从学生个体素质发展评价着手,建立学校新的评价制度。经过几年来的艰苦试验、反复研究,我校设计的《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报告册》渐趋完善,试验也已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辅导员对238名学生开展的问卷统计、访谈调查结果为基础,发现学生存在对综合素质评价认识不充分、对奖学金评选条件包含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不明等问题。以S职业技术大学奖学金评选条件为例,分析学校奖学金评选条件自“学生德育测评”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关政策变化,提出辅导员在工作中提升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认识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20.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涉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但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对综合素质的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视角有待拓展,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未来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更加注重评价工具的开发,加强对国外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