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妇女教育的发展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妇女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一)主要成就 任何一个社会,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总是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相联系。在中国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许多典籍中,也有关于女子教育的记载。但是,在信奉“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受教育是男性的特权,广大女性长期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大门之外。近代以后,中国女子学校教育有一定的发展,妇女界也开始觉悟,逐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女性观和女子教育现在欧洲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导致了一场反对卢梭妇女观的由自由主义女性掀起的妇女解放运动,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捍卫卢梭女子观的思潮。虽然对卢梭的女子观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把一直被忽略的女性教育给提出来了,肯定了女子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思想史上的伟大进步,在争取寻求妇女获得解放的今天,对看待女性和教育女子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俞庆棠从我国女子教育落后的根源和西方女子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女子教育今后的走向,提出解决女子教育问题的根本在于广大妇女的自立自强,强调增加职业教育培训和普及教育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旧中国一穷二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落后,妇女更是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42年来,我国女子受教育状况起了巨大变化,目前有8000多万妇女在大、中、小学学习,近年来还培养了一批女研究生、女硕生、女博士生。但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思想还经常影响阻碍着妇女的进步。随着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妇女在就业问题上出  相似文献   

5.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追求古希腊时期的“完全教育”,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人们开始讨论女子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而且,一些上层社会的女子有机会接受教育。当时以人们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受到教育的妇女本身所处的矛盾状态而言,这个时期的妇女在受教育方面受到种种限制,女子教育的普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漫长封建社会的国家,妇女在封建家长制的男权社会里只是一个陪衬,她们只能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因此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经坎坷,但正是不同时代有识之士的呐喊,才使得妇女的教育问题举步维艰地前进着,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有志之士在探索祖国"病弱"之源、寻求国家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了兴办女子教育的历程。经过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维新派、革命派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世纪初,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终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法律的认可,从而为妇女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妇女彻底解放创造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子教育真正意义上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初期政府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将女子教育平等的内容列入到学校教育制度中,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第一次使男女教育平等权在法律上得以确认。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和清末时期的女子教育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女子教育的出现便是一项很大的进步,清末的女子教育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具体来看,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在法律保障、教学设计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广大进步知识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批判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大力兴办女子学校,推广女子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显示了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把妇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了"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二是兴办女子学校,鼓励男女同校学习,把妇女从被剥夺受教育权的境地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成人教育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妇女教育资本培训不足、受教育权利不完善、自身发展相对落后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等问题。我国妇女成人教育要朝着妇女教育权利法制化、妇女教育培训的正规化及妇女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也就是说妇女解放的程度愈高,社会就愈向前发展,离人类的彻底解放的日子就愈益接近。而妇女的解放与妇女受教育的程度是互为促进的。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子教育问题刀。“中国最难普及的是女子教育”。陶先生每每在回顾历史和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时,都为女子教育的进步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1.
郭世扬 《职教论坛》2003,(11):61-61
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建设,已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但对于职教意义认识的不足,受教育者不愿选择职教道路,立志成为技能型人才,依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才意志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往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关键是要使教育受体能热爱职教,有志于成为技能型人才。小学教育按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尚未提倡渗透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但笔者认为,结合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目标,渗透职教思想,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教启蒙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完全可行的。一、培养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女子教育问题及研究谢宁1995年9月4日一1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为我国和世界妇女追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事业注入新的血液,进一步为全世界占一半人口的妇女谋求健康、教育和就业奠定了基础。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1995年,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女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联系的日益加强,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并开办了一系列的女学堂。妇女的地位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4.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和论述,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整理他的这一宝贵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争取女子受教育权利,最终实现男女平权。蔡元培的女子教育观,同他的许多教育观点一样,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和男女平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蔡元培对于女子问题的认识还很肤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来英国女子社会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妇女成人学校不断出现、女子职业技能教育更受重视、妇女讲习会(Women’sInstitute)制对妇女的教育作用增强和城镇妇女基尔特会(Townswomen’sGuild)对城镇妇女发挥着教育作用。从中可以获得如下启示:应大办妇女成人学校以满足广大妇女对教育的渴望;在妇女扫盲教育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应调整教育任务,增强妇女成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各级妇联应吸取英国开办妇女讲习会的经验并形成制度以提高广大妇女接受社会教育的能力;应吸取英国开办城镇妇女基尔特会的经验,在城镇开办妇女成人教育机构,加大对进城女农民工、城市下岗女工以及农转非女性的教育培训,以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中国教育史,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一事实:数千年的教育几乎是男子教育的别名。在中国,女子得到学校教育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男女教育平等的实现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教育从男子独享到男女平等的演进,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在倡导男女平权的今天,对女子教育发展史和女子教育理论的探究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决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能否受教育以及受怎样的教育,都反映出妇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妇女能否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除非男女受着同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这句古老的话在今天仍不失其光泽。新中国的广大女性之所以在各条战线上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认识、视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女子学校产生、发展、消亡、复兴的历史,突出地反映了人们对“女子要不要受教育”以及“女子受怎样的教育”这两大焦点问题的探究与实践。人们对女子学校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完整的过程,凸显出妇女观念从外在的、强调功利的工具性取向转变为内在的、张扬女性主体性的价值性取向,标志着人们正从一个封闭的单向思维模式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视域向开放的、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这一发展变化,女子教育发展的使命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9.
袁吉林 《职教论坛》2003,(11):56-57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恢复———稳步发展———飞速发展———波动———再发展的曲线过程,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职教事业在服务经济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十年来,我国广大职教工作者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职,从小到大,竭精砥砺,含辛茹苦,创造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辉煌。近年来,高职作为高教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了我国职教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广大职教工作者正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职教建设理论,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纵观我国职教发展的历程,笔者…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土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大力开办教会学校。文章介绍了我国在民国时期教会女子学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后来开办女子高等教育,派遣女子学生到国外留学等活动,简单分析了女子教育对当时国内社会上一些陈旧封建现象的影响。这表明西方传教士对我国女子起初教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大大改变了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