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教研活动搞了多年,一些学校和教师仍然不得要领,在低水平重复徘徊:活动搞得不少,但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或进行观摩、比赛,真正扎扎实实搞起来、切切实实帮助教师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却不多。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提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家都说好、都说应该搞,但又都对眼下开展的活动有意见,认为形式的东西多、实际的效果少,不过是图个热闹,增加教师负担。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条就是研讨活动缺乏针对性,为教研而教研,让教研而教研,活动见不到实效,教师得不到实惠,结果是不搞不行,越搞越“没劲”。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增强研讨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场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是,教研活动无主题,研讨话题不集中,交流时多数人泛泛而谈,说大话、套话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没有实效,而且会使参与的教师感到厌烦。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主题教研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探究欲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陛。  相似文献   

3.
学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普遍的做法是先安排教师就某个内容上一节课,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评课。这种教研活动过于形式化,要么评议会上发言者少,旁观者多,且发言者多属于被动发言,敷衍了事,场面冷清,徒有过程形式,效果较差;要么你一句我一句,虽有主题,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教研的“弊端” 传统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是教学研究的“弊端”之一。通过调研发现,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一是依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和安排;二是学校管理的教研思路狭窄;三是没有充分激发起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其教研内容往往脱离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针对性。由于教研活动内容大都局限于统一听课、评课等,而不是基于教师教学的内在需求上,导致教研内容的一般化,从而使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教研形式单一,缺少互动过程,教研活动对研讨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采取“开会式”或“告诉式”的活动形式,教研人员之间缺少互动和争鸣,教师的困惑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相关的信息不能共享。  相似文献   

5.
王洁  顾泠沅 《上海教育》2005,(9A):36-40
专题调研—主要观点回放 多数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欢迎有专家指导的研讨,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更有效;“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是当前学校集体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  相似文献   

6.
中心教研组是县(区)、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的一级组织,它置身于具体的教育环境和范畴,围绕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教、研、训”为一体开展活动。同时,中心教研组还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在交流研讨、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中,帮助各校确定教研方向,细化教研内容,促进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以“需要”为动力,创设和谐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专业人员搞教研的做法,将生硬的、缺乏活力的教研活动变为教师的内在的需要,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此,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工作实践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规律与基本原则,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以往我园的教研活动主要以研讨案例文字资料为主,对解决教学问题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重新考虑园本教研工作的思路,切实实现工作方式、研究形式与方法的更新,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研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这个崇尚“校本”的时代里,与“校本课程”、“校本培训”等一样,“校本教研”也是遍地开花。在我去过的许多实验学校里,“校本教研”都已成为学校日常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随手点击“校本教研”这个词,网上的相关文章铺天盖地——这是一个热得发烫的时尚概念。但仔细检索这些文章,再加上亲身经历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一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心头:“校本教研”到底为什么?这是一个原点性、基础性的问题。有些“校本教研”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某种偏差,往往是因为偏离了“校本教研”的原点。之所以要有“校本教研”,首先是为了呼应…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不管教研的形式怎样改变,都面临着不断生成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大多数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只要涉及教学研究,教师在专家面前似乎只有聆听、记录、附和的习惯,而没有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设问质疑的勇气.思维方式要么是"听专家的"、"专家说了算",要么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侵犯".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这已成为教研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研是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形式。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发现不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迫于学校制度的压力,常常是赶鸭子上阵,一次教研活动下来,教师一片茫然,甚至唠叨一阵。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固然有一些教师对教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研缺乏吸引力,注重形式的多、花架子多,而真正有实效的少。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改变,教研工作必将走进死胡同。本人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教研工作必须要有创新,应切实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对教研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一切教研、科研都是服务,这是教研  相似文献   

11.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研究基地、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的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只有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2004年4月,唐山市丰润区被确定为教育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基地”。丰润区是唐山市的一个大区,农村基础薄弱,而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个体为本的教研,怎样才能真正开展以教师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在“专业引领的形式与渠道的拓展”、“网络为平台的校本教研”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成绩之后,丰润区教育局开始尝试网络教研引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通过网络来解决“专业引领人员受人力因素制约,不可能经常性的深入到每一所农村学校”的问题,通过网络在线研讨的方式,及时帮助、引领农村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广大农村教师顺利适应和融入新课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关注教师自己的问题——让教研不再浮躁 我园教研活动从以前的盲目跟热追风转向关注教师的实际。我们沉下心来,寻找自己的真实问题,然后开始逐步解决。我们通过发放问题单.让教师在自己和同伴的保教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展示问题,从中筛选确立有价值的集体研讨话题。如:我园近年开展的“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中的点评语言研究”“早期阅读的价值追求和指导策略研究”“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设计研究”,都是教师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升了研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秀峰课堂”是桂林市秀峰区教研室开发的教师培养教研模式,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它以课堂为研究主阵地,以教师问题为研讨主题,以“专家引领+网络研讨+课堂实践”的形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旨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升教学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第一届“秀峰课堂”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学校在新课程中地位的凸现,传统教研的弊端日益突显: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主体,学校被动配合;研究问题采取自上而下形式,不能切实地为学校解决真实问题;教研网络呈现“线性结构”,活动方式单一,缺少点面结合、纵横交错,不能对学校教学及发展产生持久推力,也不能在学校与教研机构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教研制度作为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很多问题,学校教研活动仅仅满足于组织教师学习、共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是不够的。主要存在问题归纳为:一是形式化色彩浓重。有些教研活动是按照某种既定工作计划“预定”好的,不能完美地与实际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形式与内容脱节。二是问题意识不强。有些教研活动虽然也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但所研讨的课题与真实情景中进行的教学活动联系不太紧密,“两张皮”现象严重。三是功利目的过强。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的学科教研活动都是在上级既定的主题下开展的.而且步骤基本就是:全校教师轮流上课+座谈式的评课。渐渐地,老师们觉得其实真正首要研究的是“我”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而不是别人需要“我”研究的问题。因此,基于教学问题的校本教研出现了。广州市百事佳小学的校本教研就是在这样的道路中前行的。  相似文献   

19.
韦群 《教育探索》2006,(4):14-14
一、建立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而建立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因此.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过程中.学校坚持开展以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活动.制订适合不同层次教师开展教研和接受教研培训的计划.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学习培训内容.并参加学校科研室、教务处和教研组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专题性研讨活动。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建立了骨干教师校本研培制度。在学习和培训过程中,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在行动中.他们学会解决问题。他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课改研讨课的引领、各类公开课的指导与评价、新教师的培养、教师基本功专题培训、高三复习课专题讲座、教师教学技能达标培训等活动中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学校的教研文化形成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20.
褚桂芳 《山东教育》2010,(11):52-53
当前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是解决教学教研孤军奋战现象的有效方式.加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学习、交流与研讨.可以解决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教研组开展的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借鉴了课堂比赛的做法,实行借班上课.以英语第六册Module 6 Unit1为授课内容。以下是由年轻的张老师出示的两节效果迥然不同的课堂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