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勇 《现代语文》2007,(5):11-12
本文主要分析杨万里对江西派的态度,从杨万里绍兴壬午年焚毁早年学江西派的诗作,及其对“活法”二字的回避,以及谈论诗歌的有关诗丈作品三个方面分析杨万里自己对江西派的态度。得出在绍兴壬午年焚毁学江西派的“少作”之后,杨万里就不再把自己视为江西派一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一生诗风不断变化,历代论者皆有定评,然多是转述杨万里的诗集自序。究其实,杨万里存诗九集,并非每一集必一变,而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绍兴三十二年(1162)以前属模仿期,学江西体;绍兴三十二年至淳熙四年(1177)是模仿与创新的探索阶段;淳熙丁酉(1177)、戊戌(1178)以后是形成期;绍熙元年(1189)十一月以后为发展变化期。  相似文献   

4.
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是江西吉水县人。他廉介清正,文思敏捷,谦虚好学,待人真诚,教子有方,至今仍然有口皆碑。 杨万里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万里与尤袤的关系特别亲密。淳熙年间,杨万里做秘书监,尤袤住太常  相似文献   

5.
论《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的四六话是在宋代诗话,四六话兴起的背景下出现的宋代众多四六话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对四六文的历史,四六文的评价提出了一些观点,而杨万里的四六话的主要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仍体现出江西诗派诗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梅 《现代语文》2006,(4):8-10
北宋中期以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流风余韵弥漫南渡前后的诗坛,当时的许多诗人,鲜有不是由“江西家数”入门的。但是,“江西诗派”讲究使事用典、“诗眼”、“句法”、“点铁成金”的一套诗学法门,束缚了许多有创造精神的诗人,使他们不满于这种窠臼,创造出新的诗风。曾几、陆游、杨万里等人就是“从江西入而不从江西出”,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杨万里所开创的诗风——“诚斋体”最具代表性。杨万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存大自然的朝晖夕阴中、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汲取诗思,获得创作灵感,并且在创作中不落窠臼,自出机杼,开创了一种新鲜活泼的新诗风。这种新诗风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至今仍闪耀着其独特的风采。这一独特的风采,前人多从“活法”的角度加以论述,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从“陌生化”的角度略作申说。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活法”诗人,其诗在《沧浪诗话》中独列一家,严羽称之为“诚斋体”。“诚斋体”诗被严羽单独列为一家,缘于它鲜明的特征:活、奇、趣、俗。那么,杨万里如何将“雅”与“俗”调剂在诗歌创作中,从而形成独具创格的“诚斋体”的呢? 说到“雅”,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杨万里的诗学渊源在哪里?南宋诗坛上,凝定的江西诗派模式影响极大。杨万里与同时代的陆游、范成大等诗人走的是相近的师承道路。他在《荆溪集自序》中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这里说的“江西诸君子’包括黄庭坚、陈师道、曾几等人。而…  相似文献   

8.
探梅     
山间幽步~②不胜奇,正是深夜浅暮时。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配盐幽菽当时江西有一个名士很自负,常常自夸学识渊博,天下没有人胜得过他。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给杨万里写了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吉水来拜访他。杨万里早就听说  相似文献   

9.
宋代人杨万里除旧立新,步出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诚斋体”,这既是文学本身的要求所致,也是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环境下,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合流对杨万里诗道观产生巨大影响的体现,正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传统的影响,杨万里才能够超越前贤,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杨万里早年曾习江西诗法,因此其诗学思想留下了江西诗学的烙印,他主张诗歌讽喻时政要怨而不怒,与黄庭坚所倡导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近;学古人句律不用其句意而学其风味。时代的巨变和亲身的生活阅历,走出江西诗派的樊篱的杨万里提出了"感兴"说,言诗人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和激情,它远绍魏晋感物起情说,近承陈与义感物兴发论,对向书本材料讨生活的江西诗派末流具有纠偏救弊的现实意义。心师造化、取法自然的同时,杨万里并不否定对前人诗作的研习,但须"参"须"透脱",才能妙悟其风味,这一诗学思想是对黄庭坚诗学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陈师道字无已又字履常,别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江苏徐州)人,他是北宋江西诗派的大家。吕本中所作《江西诗派宗社图》,把他列在仅次于黄庭坚的第二位。吕虽自云此图是“少时戏作”,图中二十五人的名次先后并无高下等级之分,“后人妄以为有高下”则并非吕之本意。但自丰城邑官(此邑官可能即杨万里在《江西宗派诗序》中所说的谢源)刻石后,即被人视“如禅门宗派,高下分为数等。”以致名次被列在后面的如洪刍、徐俯、韩驹等人颇发了些不服气的牢骚.但还没有人对把陈师道列在仅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细致辨析后发现,杨万里少时所作“江西体”诗作的学习对象“江西诸君子”的具体所指,不是学界普遍认为的黄庭坚、陈师道,而很可能是江西诗派后学中除徐俯、二谢、晁冲之、洪朋、洪刍之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藏小学藏文班汉语文课学语为主的思考杨万里目前,在西藏,小学中用藏语文授课的班级(简称藏文班)从三年级开始设置汉语文课,所使用的教材,是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西藏教材编译局1992年制定的《小...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江西卷),是由江西自主命制的。总体不错,我尤其欣赏第16小题。这道古代诗歌鉴赏题,考了江西籍(崇仁)诗人吴涛的一首《绝句》:  相似文献   

15.
<正> “茶山衣钵放翁诗”。但作为“江西诗派”后期的传人,吕本中和曾几所发生的影响,其实足远不止于陆游一人。较杨万里更早就跻身“中兴四人诗人”之列的萧德藻,便“亦师茶山”。而杨万里则正是沿着吕、曾所开辟的通道,才杀出了“江西诗派”的墙垣。刘克庄说:“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诚斋稍后出,临济德山也。初祖而下止是。言句至棒喝出,尤径键矣。故又以二家续紫微(吕本中)后”。这种攀比与界定,以其过于夸大了“江西诗派”对杨万里的影响,因而多为人所诟病。但他之所以会降杨万里归于这一谱系之中,而反将曾几的嫡传弟子陆游排斥于外,甚至还编辑《茶山诚斋诗选》来印证,则是因为他确实看出了杨万里诗歌艺术与吕、曾的渊源关系。这种祧继关系,不象陆游那样属直接的师从形式,而是一种简接的濡染与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祧继关系,较陆游还更能显示出整个一辈诗人在取法  相似文献   

16.
南宋淳熙年间,蔡季通和儿子蔡沉坚持在湖南道县办学,培育人才,时称西山先生和九峰先生。江西吉水杨万里和江苏无锡尤袤等著名文学家看到蔡氏父于在湖南道县编写的教材后高度赞扬,杨万里、尤袤两人直向宋高宗赵构推荐蔡季通是“一代贤师”,极力荐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于淳熙十四年(1187)作《荆溪集序》自叙其学诗过程说:“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本文拟就其学半山、学晚唐问题作些粗浅探索: 第一章 一、浅谈杨万里学习王安石的问题 杨万里喜爱王安石诗。他在《读诗》一诗中说:“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  相似文献   

18.
李幼林  赵清华 《教育艺术》2006,(6):72-73,62
陶侃(公元259—334年),字士宁,本是郡阳人,晋武帝平东吴后,举家迁往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北)。其父丹,字仕吴,为扬武将军。其母湛氏,原籍豫章新淦(今江西余江)。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杨万里诗歌的研究,多关注他的政治诗和写景咏物诗,少有人提及他的童趣诗。其实,童趣诗恰恰是最能体现杨万里创作的最高成就的诗歌。有鉴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对杨万里童趣诗的解读,以彰显杨万里的儿童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杨万里的儿童心性、人生哲学和理论兴趣对其此类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诗意:牙齿上还留有梅子酸溜溜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