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教育经济思想是构成他的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其中他的富裕观不但在当时的旧中国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一陶行知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有着切身的体会。他非常注重对中国现实国情的研究,他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80%以上居住在从事耕作的农村,因此,了解农民的状况,对于理解有关的经济和教育问题很有必要。”①陶先生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民主、富裕的中国,他的富裕观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饱受贫穷之苦的中国人,而今很多也富裕起来了。在激情于致富奔康的同时,我们发现:奋斗成功了,家庭富裕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来了。如是,便有了富家子弟的词汇、说法、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职业乞丐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乞丐的存在给社会治理带来了诸多问题,而且很多乞丐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乞讨的未成年人管理与疏导等措施来治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略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职业乞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乞丐问题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职业乞丐众多,是有其客观背景和主观因素的。乞丐行乞方式多样,社会危害很大,近代出现了一些防范和控制乞丐的思想及措施,有进步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传染     
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是可以传染的,恶传染给恶,善传染给善,一个乞丐,睡在冰冷的大门边,阻挡了走到水果店的路。店主走到乞丐身边,对乞丐说让他睡到别处去。乞丐似乎没听懂,继续睡着,店主便生气了,说乞丐是装的,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说不定是职业乞丐,欺骗咱们这些善良人。  相似文献   

6.
乞丐问题是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到了近代,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墨西哥州政府曾出台一项法案:驱逐社区内3名行乞10年以上的乞丐。政府的理由是,他们已经非常富裕。3名乞丐被迫远走佛罗里达。住在新墨西哥州的萨姆神父强烈反对这项法案。而萨姆反对的理由很出人意料。他说自己40年来曾在6个社区担任神父,这6个社区的人口和富裕程度差不多,但有一个社区来教堂忏悔的人最少。难道是这儿的人不够虔诚吗?后来才发现,这个社区有一家孤儿收养中心,那儿有5名孤儿。收养中心使住在那里的人们有了行善的地方。经常行善的人,心灵不会出现问题。富瓦社区的3名乞丐,也是富瓦社区的福音。如果把他们赶走了,富瓦社…  相似文献   

8.
乞丐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之一。在明人创作的绘画和笔札中,乞丐除了具有贫贱的一般形象外,还具有孝亲、忠义和罪犯等特殊文化形象。孝亲乞丐的故事见于多部明人著述,其孝行是被刻画的重点。明遗民的著述中记载了多位忠诚于故国的乞丐;明代笔记小说中也有记录一些身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和见义勇为等品德的义丐。有些乞丐为求生存而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及至晚明,有文献记载丐首和乞丐团伙的严重恶行。明人对乞丐一般形象的刻画与书写主要是出于怜悯或厌恶的心理;对孝亲、忠义等形象乞丐的书写主要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乞丐有组织犯罪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也是明清律法对乞丐“采生折割人”施以重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丽达是一个身材矮小、性情孤僻的女孩儿。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可由于身材矮小,成绩不好,孩子们都不爱和她玩,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沉默。2.父母一直想帮她走出自闭的阴影。丽达十岁生日那天,去餐厅时,她们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3.她仔细地打量着老人,恳求妈妈给她10块钱,然后把钱放进了老乞丐的盒子里。4.到了餐厅,她怯生生地向服务生要了一个饭盒,在里面装上了许多好吃的。在回去的路上,她执拗地要走刚才来时的路,为的是要把饭盒带给老乞丐吃。看着此时女儿快乐的笑容,爸爸妈妈欣慰地笑了。  相似文献   

10.
尽管国外有人把中国列进了经济强国,然而中国人内心明白:中国的富裕是“大款消费”和“公款消费”的富裕,是让旁观者惊叹的“印象富裕”,而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与“小康”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她摸摸衣袋,仅有一张钞票,她想自己还要买书,就撕了一半给乞丐。她出生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保加利亚政治难民,逃到巴西后成功转型为商人,母亲是一名巴西教师,他们一起住在一幢有3个佣人的大房子里。  相似文献   

12.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乞丐群体基于生存需要而体现出的组织化和职业化特征,成为城市亚文化层次中显著的标志,它集中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弹性和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对这种生存文化的探讨必将为我们重新定位乞丐阶层、认识城市下层社会特点打开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末重现中国社会的富裕阶层,较之中国传统缙绅阶层和当代西方富裕阶层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本文以当代中国的富裕阶层为研究对象,以经济伦理学和伦理社会学的视角,着重分析了道德失范对富裕阶层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普遍提升富裕阶层的道德水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卡通快车紒紝矠大蒜须先生拿着跳蚤纳米给的趾甲,来到拍卖行,结果被赶了出来。紒紞矠大蒜须先生大失所望,将趾甲扔到地上,被一个老乞丐捡了去。紒紟矠老乞丐走进一家餐馆,店主竟笑脸相迎。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光临!紒紣矠老乞丐走进百货大楼,参加“免费摸奖”活动,竟然中了二等奖。你的奖品是一套时髦服装。紒紡矠老乞丐饱餐一顿,拍拍屁股走了,店主人也没要他付钱。紒紤矠大蒜须先生见老乞丐连走好运,眼睛都红了,他上前一把揪住老乞丐。还我的趾甲!你干吗呀?紒紥矠大蒜须将老乞丐打翻在地,夺过趾甲,转身走了。你敢抢东西………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6.
乞丐是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后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是社会贫富不均和阶级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上海是当时中国的一个乞丐大本营,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影响之大,令人深思。乞丐增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并且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铃带雨 《中学教育》2006,(11):58-59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曾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三种: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蒲公英。施舍过程中,这位行为学家搞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乞丐要了100美元,百分之九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百分之一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相似文献   

18.
选错专业     
格里高利.莫特廖夫是一个年轻的记者,大学一毕业就在一家报社找到了工作,而且领导还给了他一个新任务,让他写一篇介绍城市中乞丐生活现状的文章,因为最近市内乞丐数量明显上升。格里高利不想只搞一个调查问卷就完事,他要亲身体验一下乞丐们的生活。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格里高利来到了市中心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  相似文献   

20.
瑞典中学劳动和职业教育初探丁邦平一、引言瑞典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一个小国,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34万(1985)。1870年以前,瑞典在欧洲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从那时以来,她变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典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失业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