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具有重大作用,要从儿童抓起。儿童艺术教育创新受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性吸收,是儿童艺术教育创新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并加以防范,还儿童艺术教育的本来面目,凸显其审美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化与艺术的共生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没有艺术的化是不完美的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美的人,这样的人将无法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人才。这种共识把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学校艺术教育只有正确理解儿童艺术“自由率真”的内涵。通过“化情境”这个特定艺术教育时空的创设和涵养,以价值弘扬作为儿童人格完善的基础,以诗意追求作为人格完善的彰显,以生态作用作为人格完善的关键,全力塑造儿童的艺术人格,才能使儿童的精神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文化,艺术与审美渗透到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儿童文化视角下审视儿童艺术,二者之间呈现出整体与部分、本质与表征、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幼儿艺术教育本应更多地受到儿童文化的观照,然而当前成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导致幼儿艺术教育中儿童文化的缺场与儿童文化的自觉困境,幼儿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从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到环境的异化样态。为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各个要素的异化样态进行纠正与积极建设,让其目标设定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内容从分裂转向整合,方法从机械转向创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环境从封闭转向开放,让儿童文化重新回归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多层面的化内涵,价值取向。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地去向传统化或化传统寻根,而是在比较中扬弃、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开展艺术教育时,正视儿童天性和审美心理,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用童话激活学生潜在艺术灵性,让艺术教育儿童化和娱乐化。通过“演的童话”、“唱的童话”、“跳的童话”和“画的童话”创设童话化艺术教育氛围,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儿童的艺术情感等多元艺术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旧纲要的比较显示,当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更为重视儿童艺术情感体验的突显程度,体现了更为明显的个性化和过程取向,更为彰显儿童的主动性,综合化与生活化的要求更高,政治化与德育化倾向则有所减弱。在此变革过程中,社会变迁,教育思潮的变革,儿童观、艺术观、教育观的转变,儿童艺术教育观念的改变等都是影响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和探讨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化及其研究价值,希望能够对关注教育、关注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化是基于其天性和需要并通过同伴交往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儿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定义了儿童艺术,儿童艺术反哺着儿童文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文化在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沉默的自由主权、缺失的游戏精神、消逝的诗性逻辑以及破碎的感觉和反应.儿童文化缺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成人文化的专断控制,最深层原因则是对儿童以及儿童艺术的误解.重构儿童文化需要重新认识艺术中的儿童,确保儿童文化不受侵蚀;需要提升教师艺术素养与能力,净化儿童文化环境、丰富儿童文化资源;需要艺术教育回归生活,立足儿童文化的生长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