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台湾自1968年实施国民教育以来,先后三次颁布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再次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4年以“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公布了《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国文”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区域文学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小说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论孟选读”课程纲要》《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语文表达及应用”课程纲要》(以下把这五个课程文件总称为台湾《纲要》),拟于2006年实施。一、统一、完整、明了的框架结构台湾《纲要》的框架结构主要由“目标”“时间分…  相似文献   

2.
现行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一份相当于大陆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文件,是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学的“根本大法”。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育的目的任务、教材的编选原则、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各种文体门类教学的课时支配等等。与大陆部颁《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它具有起点高、要求严、内容多、措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台湾省2009年学科能力测验(相当于大陆高考)是台湾2006年实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以来的第一次大学入学考试。其中的国文考科,既维持了学科能力测验的命题精神,又体现了台湾新课改的理念.相比较于大陆高考语文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观摩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北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新竹私立曙光女子高级中学和台湾义学国中四所学校的四节国文教学录像:《小熊皮诺查的中央山脉》、文言小说《范进中举》、古文《醉翁亭记》和《爱莲说》,感慨颇深。这几节课的整体特点,就是教师重视解读文本和传授语文知识,重视教学生在学文中学习做人,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现行台湾《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一份相当于大陆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文件,是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学的“根本大法”。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台湾高级中学国文教育的目的任务、教材的选编原则、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各种文体门类教学的课时支配等等。与大陆部颁《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它具有起点高、要求严、内容多、措施力等特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原则下,台湾的《课程标准》也可以为大陆《语文》大纲及教材的编者、语文教学的研究者、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研究《课程标准》,为促进两岸中学语文教学的交流,这也是笔者撰述本文的目的。 下面是笔者从《课程标准》中抽绎出的五条,即:注重思想熏陶,强调国学灌输、弘扬固有文化、着眼能力培养、强化语文训练;并分别从这五个方面对《课程标准》加以述评,谨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相似文献   

6.
大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和台湾《普通高级中学必修科目“基础化学”课程纲要》及《普通高级中学选修科目“化学”课程纲要》(统称《纲要》)同属高中化学课程“纲领性文件”,界定了所在地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因两岸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并存在体制与观念等差异,对比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异同,有助于认识课程改革趋势、推进课程改革与实施。基于此,本文对两地课程目标、结构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台湾教育改革打破了分科设置课程的传统,依据培养国民十大能力的要求将所有科目划分为七大学习领域,其中社会学习领域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与社会。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中单独列出高中社会学习领域的必修科目——地理学科《课程纲要》,其中有关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要求为把握课程目标、分析教材、开展教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明洪慧 《现代语文》2009,(10):99-100
有幸观摩了2009年4月21日导师魏本亚教授在台湾学术交流时录制的国文课《爱莲说》的教学录像,执教者是台北县立义学国中的蔡锦雀老师。我们试图基于台湾《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语文学习领域)》(以下简称台湾《课程纲要》),从文本解读、训练指导、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三个视角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探讨其对大陆语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与九年一贯课程发展相衔接,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于2001年5月成立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发展委员会”,积极开展对原高中课程标准的研修工作。历经3年的努力,于2004年8月正式发布了包括语文课程纲要在内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课程纲要”取代原“课程标准”,并从2006学年开始实施。其中语文课程纲要包括1门必修科目和4门选修科目。本文首先概要介绍我国台湾高中语文课程《纲要》的基本内容,进而探求台湾《纲要》对大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交际工具,文言文已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文言文教育对现代语文学习、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自豪感的培养等,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历次颁布的初、高级中学阅读课程纲要,初、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初、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对文言文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新课标更是如此。新版语文教材,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较之以往还加大了文言文的份量。历次大纲都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实际上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高中生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甚至许多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阅读《左传》、《论语》、《孟子》、《荀子》一类著作也相当吃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查阅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就会发现,"主动学习"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在《纲要》的"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标准"等部分,都有关于"倡导"、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 2 0 0 2年 5月新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与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修订本 )》相比变化很大。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配合从 2 0 0 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举措 ,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进行调整 ,重新修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 ,重新表述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调整了课时。现就高中数学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设计简要分析如下 :一、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简要分析本文主要从新旧大纲比较中分析一下其中涉及的“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冯生尧 《教育导刊》2004,(15):38-41
台湾于2003年5月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草案》,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台湾1994年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目前大陆正在试行的新高中课程改革相比,台湾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特色在于:强调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改革目标;把高中的理分化推迟至高三进行:削减必修课时和周课时,减轻学生负担;在必修课上,比大陆更加重视工具类、艺体类、生活类等科目;选修多元,理并重,不存在重理轻的现象。台湾和大陆课程改革的异同,对双方都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于2003年5月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草案》,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台湾1994年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目前大陆正在试行的新高中课程改革相比,台湾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特色在于:强调了以能力为核心的改革目标;把高中的文理分化推迟至高三进行;削减必修课时和周课时,减轻学生负担;在必修课上,比大陆更加重视工具类、艺体类、生活类等科目;选修多元,文理并重,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台湾和大陆课程改革的异同,对双方都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文教学法专家。河北任丘县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担任洛阳、邢台、桂林等地师范学校和桂林高级中学国文教员。1943年后,先后在桂林师院、保定师专、北京师大、辅仁大学任教。1952年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专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叶氏在40年代初,任教于桂林师院时,曾编写出版过一部《初中精读文选》。同时,在《国文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42)上发表《对中学新生谈国文学习》,针对中学新生的实际,讲述了“中学国文科的目标”、“学习的内容”(精读、略读、作文、文章法则、口语练习等)、“在学习…  相似文献   

16.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的同时,还颁布了面向高中历史教学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徐则陵起草,以下简称《文化史纲要》)。关于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实有继续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编制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民国教育部于1940年颁布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修正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和1948年颁布的《修订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修订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其中1948年的没有实施。此外,1941年颁布的《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对《超重和失重——牛顿定律的应用》的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张峰 《课外阅读》2007,(12):32-34
教科书的内容是"四书"台湾一直沿用过去的说法,将"语文"称做"国文"。台湾的高中国文教科书包括三种:《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宗同源,近几年两地教育制度及制度文本的相互借鉴与思考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将大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与台湾《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纲要》的框架结构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两地课程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