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对培养地方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要重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找准切入点,把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课程无缝衔接,要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创新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重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的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地域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文学思想与文学风格。《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体现文学与地域的关系。庄子在所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文学作品自然显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风格和地域文化。由此,也可以从《庄子》的地域特色表现来归纳出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地方特色的几点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商丘地方文学与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该学科理论基础的途径,也是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寻求利用地方文献资源促进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同时,这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有力提升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还能宣传地方文化,培养地域文化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传统上普遍采用"王朝分期法"或者"三古七段"式结构,结合作家作品风格流派进行讲授。随着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的深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地域因素有了更多的条件和可能。地域性教学的开展要考虑地方文化、院校自身优势等诸多条件。在设计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既要体现地方文化主题,也要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环境、鼓励课外调研,还要能够做到多学科交叉互渗。  相似文献   

5.
古代城市文学资源既为一座城市保存了许多永恒的文化记忆,也为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当今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如果充分挖掘城市中丰富的古代文学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经典转化为现代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景观坐标,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城市更富有人文内涵、高雅意趣和地域个性,无疑对城市品位的提升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典型的传统学科,古代文学及其相关课程教学可以而且应当不断融入现代内涵,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好平衡点,使之既不脱离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当代意义.同时,适当融入地域文学成分,不但可以丰富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其人文素质.略述古代文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即如何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倡导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逐步转向职业化教育的背景下,以闽文化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三个层次,探讨引入地域文化对古代文学教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负有重要的使命与职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古代文学教学与文化传承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并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多元化教学的需要.这既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的乡土意识与地域自豪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大文化与小传统的辩证统一及客观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晓霞 《教师》2012,(23):61-62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提升人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承担的职责。,古代文学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学好古代文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尽量避免“串讲”和“满堂灌”的传统教法,应联系现实生活,把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爱古文、学古文,有效地实现古代文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发现学生对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兴趣,并把地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相联系,定制地方美术教学课程,把地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且发扬光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了解地域文化的底蕴,达到从学生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浅谈课堂融入地域文化资源的原则、效应,和一些以学定教的具体做法,以期为美术教育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路名记录着社会变迁的历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折射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泰安与泰山,山城一体。独特的地形特色和人文景观,造就了泰安市区独有的路名,而这些路名也成为一张张的城市名片,展现着泰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挖掘路名背后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城市,传承我们的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功利性而日渐"门庭冷落"。如何使这门课程与时俱进,与时代之音相呼应,笔者认为,如果以学生身边的传统地方文化为突破口,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于是文章拟以泰州地区为例,探讨引入地方文化资源改革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意义,以期对古代文学教学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文学指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按朝代划分进行研究的,如先秦两汉文学史、唐宋文学史、明清文学史等;有按文体分类进行研究的,如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代诗歌史等。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现代中国地域分区基本沿袭元朝行者制,具有历史稳定性,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加之中国古代交通条件不便、人口流动性小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征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方高校所在地一般都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针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巨大时空差距问题。提出引入地方文化资源以“缩短时空距离,强化人文底蕴”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思路。地方文化资源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扮演古代作品理解图释者和人文素质教育承载者的角色,合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是促进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因素,是对传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其意义在于丰富和完善课程的知识体系、打造课程的校本特色和课程重建人文精神。教师可以从本地区出发,选择可资利用的地域文化资源,化整为零地融入文学史,在课堂上灵活讲授,或在课外开展文学作品实地考察活动,又或者以专题形式开展研究型学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尽可能还原古代文学生成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站在今天可能达到的思想认识高度,对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做出符合科学精神和艺术规律的阐释及评价。古代文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比一般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传授为主,实践教学的环节比较弱。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培养应用性人才,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结合陕西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姜哲 《亚太教育》2019,(2):17-18
本文探讨如何把辽宁地域文化知识融入朝鲜留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之中,从而加强朝鲜留学生对辽宁地域文化的了解,促进中朝文化交流。即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类课程中融入辽宁地域文化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江西理工大学对任选课进行了一系列新鲜的尝试,首次把具有赣南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纳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把许多富有乡土气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带进了课堂,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代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地方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前途堪忧。学校希望通过尝试开设《客家文化》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