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2.
非遗概念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之为文化遗产的民俗文化形式.近些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等现实境况影响,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从非遗保护视角出发,以传承节日文化的技术应用为切入点,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并以端午节为例,列举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节日,是人类社会各个种族普遍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端午节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传统节日,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影响也扩大到了周边国家,形成了辐射广大的“祭祀圈”,如韩国在我国传统端午节的基础上进行了文化的“自我选择”,从而发展出独具大韩民族特色的端午祭;日本也逐渐形成了“端午男孩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不但有许多的欢庆活动,而且还兼具公共卫生预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众多,关于端午节也有很多传说,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章以端午节为中心,考查了许昌市人民在端午节时的习俗,让端午节继续发挥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社会文化功能,重新认识端午节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本课是从学生常见的民俗民情着手,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内的活动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并抓住端午文化习俗,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端午龙舟竞渡民俗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午节龙舟竞渡节俗之起因虽有各地的具体原因 ,但其受到端午节早期节日性质的选择是确切存在的。龙舟竞渡民俗以其逐恶驱疫之功能为端午节所接纳 ,又以其游艺之潜在特性影响到整个节日的性质 ,实现了其对节日文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一、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纪念真实的历史人物而缘起并延续至今的节日,但学生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系五彩线、挂菖蒲和艾叶等,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学生们了,为了让学生们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我们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班会。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形成的历史悠久,民俗事象丰富多彩。自古以来,端午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实物,如龙舟、香囊等作为载体来丰富日常的生活,反映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节日文化,从而进一步体现人们内心所寻求的精神寄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民俗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原始信仰、伦理教化、娱乐审美等思想观念,有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我国沿袭下来很多民俗,其中节日文化更为丰富,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浓缩了传统文化,还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思考节日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人类优秀文化和传承美德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来源,大致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通过人类实践的不断演变而成的,可称为自然型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类是人为、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湖南省举行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以端午源头汨罗作为主要活动地,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屈原颂”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赛龙舟等水上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活动。汨罗江被公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源头。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端午习俗就是从汨罗江两岸发源并沿袭千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现已成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很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戴香包等逐渐成了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次来我们擂台赛上“打擂”的两篇习作,就都与端午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历史上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端午节不但有隆重的祭祀活动,而且还有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直到今天,端午节还受到海内外华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唐代节日体育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体育是唐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元宵节体育活动、寒食节体育活动、阳春体育活动、端午节体育活动、重阳节体育活动等。通过研究唐代节日体育,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全国性或地方性体育节,形成一种全民健身及刚健活跃的社会风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中国传统节日,挖掘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既可以彰显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也可以体现伦理道德、风俗人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融入节日文化,为课堂增添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家庭节日,也常以家族、社区为单位组织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可以有效地建构集体认同,增进社会网络稠密性,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对于乡村团结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面临多重危机,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公共性严重萎缩。从福建省潋城村端午节当代状况来看,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公共性”不仅可以传承,而且可以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关键机制在于,一方面要不断讲述传说,再造传统,模塑集体记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的现代节庆形式要重视民间组织民俗的传承,尽可能激发民众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女儿节。端午节最早是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吴越民族进行龙图腾崇拜的一个节日。龙舟竞渡是节日主要的活动。1976年,浙江鄞县石秃山出土的一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钺残片上面,画着4个头戴羽冠的桨手,正在用双手划着龙舟的情景(图①)。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出土  相似文献   

18.
"女儿节"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岁时节日的统称,传统中北京地区的"女儿节"主要有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自元代出现"女儿节"节称以来,其节俗随朝代的更迭而变迁,本文重点考述元代以来北京"女儿节"节俗。"女儿节"的节日传承由祛邪趋避等民俗信仰逐渐转变为具有聚合家庭情感、娱乐。节日不仅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日渐成为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纽带,而且各种娱乐活动将社会生活纳入自然节奏中,调剂了生活。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中一个极具魅力的代表。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仪式淋漓尽致地展现着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又未能真正参透它的文化深意。就此,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对端午节的种种事象做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就有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