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向前 《学子》2014,(12):38-38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在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本字里行间所洋溢着的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情感。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于睛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那么,在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阅读文本,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于不顾的教法,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中学语文教材中多为名家名篇,许多文章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些审美因素发掘出来,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产生审美愉悦,由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际上是世界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下面就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现代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工作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任务之一。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作为祖国明天的太阳,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品质,适应时代进步需求。作为初中学生,应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情感教育的学习,不断地加强与教师或者家长的情感沟通。本文从语文情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我国语文情感教学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是浓缩着丰富情感学科,字里行间皆传递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够灵活多变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很好处理"活""趣""实"的关系,用美的现象去鼓舞学生,用美的情感感染学生,用美的意境熏陶学生,用美的语言打动学生,那样我们学生学得一定很轻松,很快乐,很有成效。本文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的"活""趣""实",更好地践行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芳兰 《教师》2010,(33):73-7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原则,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呢?  相似文献   

9.
张卫香 《文教资料》2009,(35):53-54
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丰富学生的情感。语文课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结构关和语言美于一炉。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阵地。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情感教育贯穿其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善于创造美。我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素材,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这种情感教学的理念传输给小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够完善小学生的情感素养,能够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文总结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终提出了笔者关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6,(26):74-7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新教材内容的变化也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好的教学氛围,将情感教学更好地呈现在语文教学之中,可促进学生情感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并在教学中开展情感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今后一段时间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内涵,我们应对其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质兼美”,选取了大量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蕴含道德之美、图画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采之美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张维新 《学周刊C版》2011,(5):167-16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情感转化为教与学的催化剂.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使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得到实现.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语丈老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作品,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起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的影响,学生的情感就会潜滋暗长。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之所在,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所以,语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情感因素充分地与语文课本相融合,对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事物要全面地认识与理解,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情感因素具有的作用才会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良好发挥。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掌握和运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情感,尤其文学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产生欣喜的情感,成为学好语文的诱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应充分注意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