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世界观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呀!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悠然下山去     
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会给予他惩罚。因为生命有“度”,超过这个“度”就有可能危及生命本身;因此,我们就应充分而正确地估价自己,量力而行、适“度”而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人生的最大成功,从而赢得他人的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3.
想着死去的亲人,我感叹生命的短暂和失去生命的遗憾。人死了,灵魂还能存在吗?我后悔当初为什么把生命看得那么的渺小。爷爷、曾奶奶多么地爱我们,他们都爱着我们的家。我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醒悟,为自己,为别人,多想想生命的价值,该如何去对待仅有的一次生命,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未来。现在的我已经十五岁了,该是告别无知和幼稚的时候了。我不能再懒惰再无知下去。我该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梦想,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啊,我们在这个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的年龄里,要努力,要奋斗,要懂得珍惜!十五岁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葬花吟》所表现的,是生命之美与绝望之爱的悲感:在现实世界里,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生命之美脆弱易逝;另一方面,真爱不再具有可能,黛玉无法忍受生命中真爱的缺席,以死殉爱就成了无奈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叶梦和法拉奇都从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出发,传达了自己对生、死及女性命运的思考,在存在惊人的一致性时又表现出了不同的思考深度,从而在展现出了生命观的一致性时又体现出女性观的差异:法拉奇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而叶梦的女性观则成熟而稳重,充满自信。并且,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女性观,两人采用的叙述策略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不同。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多一份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不同。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让我们对自己人生的选择多一份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佚名 《师道》2004,(12):15-16
应该说,一个人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的禅意,最终是靠他自己去感悟,去体会,任何外界的刺激和提示都只能是自我顿悟的一种辅助与先机。生命是美丽的,人因生命而高贵;生命是令人敬畏的,生命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一维发展的过程,其逝去了,消散在了渺渺的苍空,也就永远不会复归;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  相似文献   

10.
不能到你的墓地献上一束花   却注定要以一生的倾注,读你的诗   以几千里风雪的穿越   一个节日的破碎,和我灵魂的颤栗     终于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写作了   却不能按照一个人的内心生活   这是我们共同的悲剧   你的嘴角更加缄默,那是      命运的秘密,你不能说出   只有承受,承受,让笔下的刻痕加深   为了获得,而放弃   为了生,你要求自己去死,彻底地死     这就是你,从一次次劫难中你找到我   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   从雪到雪,我在北京的轰响泥泞   公共汽车上读你的诗,我在心中…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一种方式,有的人选择安逸,让自己的生命甘于平淡:有的人选择坚强,让自己的生命不甘屈服;有的人选择等待,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有的人选择出击,主动安排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与方式,每个人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文明、团结、向上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体现,这样的集体,每一个人都具有爱心,能为自己的付出而快乐;每一个同学都能勤奋,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其中班主任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倡议书     
《初中生》2007,(5):10-10
孙江波同学人小志坚,身处逆境不低头,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和身患重病的父亲一道,向命运抗争,有着对健康生命的愿望、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孙江波同学以他朴素的大爱对待身患重症的父亲。在父亲眼中,他是阳光,温暖着父亲受伤的心;在老师眼中,他是种子,刻苦学习,自强自立,让自己在知识的浇灌下发芽、吐蕊;在同学眼中,他是春风,以赤子之心为大家树立起一个新时期孝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人们往往认为中国古代的不死信仰与月亮或太阳相关,本文从萨满教观念入手做了不同的解说。作者认为,除了通神巫还能使人死而复生;不死是因为有不死药,而药主要来自生命树;中国神话中众多的生命树实际是建木一树的分化。此外,宇宙的空间模式与时间模式、西王母和昆仑山的生死矛盾都可统一于生命树。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教书得先育人,育人先知人,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教师要以爱为核心,以科学、合理为基础,以给自信为宗旨,以给方法为落实,真正把人生命的发展权,创造权“还给”学生,使之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自我培养高尚的学习动机,无畏的胆略,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领悟人的“生存”智慧,深化对生命价值的反省和体悟,正合自己知情意行方面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7.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生命起源”的探讨,引出“人的存在本身”这个问题,指出“存在”是一个从“无——有——无”的生命历程,而“无”为其真正的哲学基础。对“无”的对抗而形成“灵”与“肉”的交错与混杂的结果才是真正的悲剧;“爱”是对“悲剧宿命”的最有力的反抗,同时又是对方最有效地确证自己的方式。正是通过“爱”与“死”的挣扎才显示出生命的本质,而生命的真实意义就表现为在悲剧中,在毁灭中获得享受与重生。  相似文献   

19.
感悟生命     
有一位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咀嚼这读来矛盾而内蕴深刻的诗句,把生命的含义,穿透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墨子哲学独具特色,主张天志、明鬼和非命。天志即上次才是;宇宙间吉凶祸福的真正主宰,实际上是借天之口呐咕自己之想而不敢言者;明鬼即人们的一切吉凶遭遇和命运都是鬼神赏罚操纵命运的结果;非命即人的命运非天注定,乃是人自身行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墨子与孔子的思想从自然观到伦理观再到人生观都出了不同的理论特色和意蕴,两者之必然与偶然恰成一个互补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