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访谈实录A 沈勤(孩子3岁)我和儿子喜欢户外游戏,社区游戏设施有限,我教育儿子遵守轮流、排队等规则。但其他父母却放任孩子抢占游戏设施,结果反而是守规矩的儿子玩不到,这使我愤愤不平,既影响我和孩子玩游戏的质量,又让我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落伍。B 孙先生(孩子2岁)我爱人特别喜欢通过“游戏”,“快乐”地教导女儿。比如女儿玩拼图,当她不停地尝试图片的摆放时,她妈妈会“及时”告诉她应先拼头再拼身体,然后帮她把图片找出来。因此,女儿总能拼得又快又好,并得到夸奖。C 苏明霞(孩子19个月)我懂得亲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因此从儿子…  相似文献   

2.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 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她可是很聪明的孩子,这么简单的加法不可能做错,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寻思着,悄悄地走进女…  相似文献   

3.
我作为一名教师,又作为孩子的母亲,对于该不该打孩子这个问题也多次思索过。事情还得从去年放晚学后的一天说起。“妈妈,你为什么一直不打我?”面对愁容满面已读高二儿子的发问,我愕然。原来儿子下午与同学说着玩,那同学当真,打了他一拳。从未挨过打的儿子,竟然羞愧得无地自容。回想到我女儿也曾提出类似问题:“妈妈,别人的脸皮都比我‘老’,同学间打打吵吵不碍事,我可受不了。”儿子、女儿的话语,使我辗转反侧:父母不打孩子是否也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呢?我的两个孩子胆子小,很少挨批评,也从未挨过打,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应差了。  相似文献   

4.
周末和孩子回老家,女儿说她要“养宠物”,希望我能带她到田地里捉蚂蚱。  相似文献   

5.
干了几十年教育工作,我自认为还是有一定教育经验的,但近来却遭到两个女儿的一致批评:“你对外孙女的要求太低了!”“你给孩子玩的时间太多了!我们要给孩子周末报个班你也不同意,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外边上各种辅导班。”……我不禁啼笑皆非,得,我这个地道的教育工作者竟然被孩子们“教育”了。  相似文献   

6.
我做了外婆后,就与那些也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邻居和朋友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对孙辈的照料和教育。“我那外孙睡觉放不下,非得抱着,一放下就哭,没办法,成天抱他到半夜,我女儿倒好,呼呼直睡。”“我那儿子和媳妇吃饭时光知道自己吃,也不哄着孩子多吃点!”“唉!我女儿真胆大,不到两岁的孩子踩着凳子往桌子上爬,她也不管。”……言谈中充满了对孙辈的关心和热爱,流露出对儿女辈的不满。祖辈爱孙辈是人之常情,帮助儿女关怀照料孙辈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但是,在抚养、照料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周末回老家,在街上遇到本家弟弟,刚停下来没说几句话,弟弟便匆忙告别,说是要去接放学的儿子。周末孩子怎么还要上课?我有些奇怪。已经走出几步的弟弟停了下来,道出了一肚子的苦水。本家弟弟一共有两个孩子,女儿在镇上的中学读初三,儿子在本村小学读三年。平日里,两个孩子上学,弟弟和弟媳妇忙着干活赚钱,时间上倒是安排得恰到好处。问题就出在周末,连着两天的时间,两个孩子在家没人看管,除了看电视就是上网玩游  相似文献   

8.
“红白脸”教育只是一种教育策略,要想教育好孩子,不管是“红脸”还是“白脸”父母都得统一思想、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拆台.暗地争宠,这样孩子才能服从管教,并对父母心生敬意。红脸的爸爸周末我在公司加班,便把督促儿子小星练琴的任务交给了小星的爸爸,他爸爸信誓旦旦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9.
陈大超 《师道》2003,(9):28-2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 “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10.
榜样的力量     
“我想把孩子教育好,就是缺少方法。请告诉我,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最有效?”家长常常这样问我。教育方法很多,有指点、练习和榜样;有说服、表扬和批评……在教育过程中,这些方法往往是交织在一起互相配合运用的,并且具体方法的选用,要因事、因地,因人而异,“教无定法”嘛,因此很难说哪一种方法最有效。但是,我觉得“榜样”比较能打动孩子的心。因为孩子小,各种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模仿力又强,孩子对直接感知的事情,亲眼目睹的行为比接受  相似文献   

11.
儿子六岁了,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我们自认为对儿子的教育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然而,在与儿子谈话时,我们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妈妈,这不公平”周末晚上,儿子请勇勇来家玩,大约9点钟的时候,勇勇的母亲来接孩子回家。可是小家伙不想回家。勇勇的母亲说:“如果你再这样,我下次就不让你来玩了。”我说:“勇勇,你再玩一会儿,然后回去,明天再来,好吗?”我儿子开始不服气了:“妈妈,为什么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人管,而我们就不行,总是被你们管?”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地答道:“妈妈很少玩到这么晚的。”其实,我也…  相似文献   

12.
学以致用     
某天周末,一大早我被太太的声音吵醒,原来她是在为儿子讲数学应用题.此时我也隐隐地听到儿子微弱的声音,好像还带着哭腔.于是,我赶紧起来走进孩子的房间. “跟你讲了多少次,你就是记不住,要举一反三!”太太看看我,然后对着站在对面的儿子比画起来,“这里有2千克苹果,我要用4元钱来买,那1元钱能买多少苹果?”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提醒     
周末带女儿回老家,孩子一直跟着奶奶玩儿的非常开心。晚上,女儿搂着我的脖子悄声问:“爸爸,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谁吗?”我问她:“是谁啊,是爸爸还是妈妈啊?”没想到女儿摇着头说:“都不是?”“那是谁呀?”我接着问她。她说:“这个人就是我奶奶。”  相似文献   

14.
女儿遇事除了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外,还特别喜欢在厨房给我搭把手:和我一起洗洗碗、择择菜、擦擦桌子。一个周末,女儿突然提出:“妈妈,我想玩真家家。”“什么是真家家?”我有点摸不着头脑。“哎呀,真家家当然就是盘子、碗、菜都是真的,做出来的饭能吃呗!”噢,我明白了,女儿是想学做饭。“行不行嘛?”女儿摇着我的胳膊恳求着。迎着女儿企盼的目光,我心一动:何不趁机抓住女儿想学愿学的机会,来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呢。于是,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了,每个周末,你来主厨,妈妈打下手,你看可以吗?”“噢,太棒了!”女儿高兴得跳了起来。我接着说:“不过,妈妈有个要求,这件事既然开始了,就要坚持做,你能做到吗?”“能!”女儿欣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玲子 《教育》2011,(8):24-24
据《教育》旬刊记者了解,北京大部分有条件为学生提供营养餐的学校,提供的只是午餐部分,早餐和晚铰的营养供给重任则落在了家长身上。当社会和媒体拷问学校供给的营养餐有多少营养的同时,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又有多少是父母所造成的?“忙碌”不是理由田女士的孩子在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上四年级,田女士坦言,作为职业女性,给孩子做早餐根本不现实。“除了周末偶尔给孩子做顿早餐,工作日只能保证把他送到学校,我和孩子的早餐都是在快餐店或路边摊解决的,上班族的时间太紧张了。”  相似文献   

16.
就像她妈妈说的,像一场梦一样,转眼之间,那么大的一件事,烟消云散了。13岁的儿子,上初一不到两个月,我就意外得知,他竟有了女朋友。告诉我这个消息的,不是老师,而是和儿子有了朦胧感情的那个女孩的母亲。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儿子去学校出板报。我在家中接到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我也不知怎么说好,我女儿于艳芬是你儿子的同学。”一种不安的感觉在我心头涌起—凭着做母亲的直觉,我觉得儿子(强强)大概是惹事了。果然,她告诉我,强强在追求她的女儿。她在一个月前就发现女儿有点神神秘秘的,她偷偷翻查了女儿上锁的抽屉,找到了女儿的日记,日记中…  相似文献   

17.
那个周末,我去学校接女儿,正巧遇到了女儿的语文老师。老师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前些天她写了一篇作文,说自己像一个海盗,一直很孤独。”老师的话让我吃惊。我的女儿,那个大大咧咧、说起班里的趣事滔滔不绝、笑起来阳光灿烂的孩子,竟然也有了孤独的感觉?而且,“像海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与爱同行     
前几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说曾遇到一个年轻小伙子,二十出头的样子,他向旁人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儿子怎样怎样,女儿如何如何。朋友觉得奇怪,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儿女呢?他笑着说:“告诉你吧,我有三十个儿子,十八个女儿,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听到这里,我很感动。就凭“我有三十个儿子,十八个女儿”这句话,我就对他肃然起敬。他说这话时,脸上一定挂着灿烂的笑容,心中一定是爱意融融。  相似文献   

19.
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比如周末时,如果孩子功课不多,便由他为全家准备晚餐,我为他打下手。我对儿子说:“你若想日后有所作为,首先你应该学会养活自己。”为了帮助儿子走上自立之路,我想到了送他去烹饪学校学习“二厨”。  相似文献   

20.
我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有次开家长会,班主任告诉我一个情况:每到周末下午放学,我儿子总要请两三个小朋友到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吃一顿,花上20~30元钱。班主任知道了这件事,问他钱是哪儿来的,我儿子对老师说“:妈妈每周给我固定的午饭钱和零花钱,基本够用了。每个星期六我都去姥姥、姥爷家,每次姥姥给我30元钱,叫我买吃的,说吃得身体越棒她越高兴。而且,姥姥还告诉我,这30元钱不要告诉妈妈,妈妈知道了会减少给我的钱。平常我没时间花,周末一下子把它花光,第二天姥姥还会给我。”老师和我说应该和孩子的姥姥商量一下,不能这样教育孩子。我和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