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视名节与骨气,是中国士人的精神传统.陈白沙在为人与治学这两个方面都体现出可贵的风骨.为人表现在高洁自守,不汲汲于利禄功名;治学表现在贵在“自得”,打破因循固陋的学风.东白沙的风骨,辉映出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采.  相似文献   

2.
白沙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它突出道德、精神和个体的价值。它表现为“为己”、“无累”的自我价值和“救人心”而“无负于斯世斯民”的社会价值。白沙精神凝聚、升华为白沙先生“豁达大度、不见小利”的人格形象, 成为世人的道德楷模而内化为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优良美德  相似文献   

3.
白沙集中大量的咏酒诗, 它们表现出浓烈的主体意识与生命情调。主要体现在: 抒发自得的逸兴浓情; 表现诚挚、融洽的友情; 陶然忘机的诗酒之乐; 表白高洁、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格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5.
陈白沙诗学与禅学联系密切,它是宋明以来禅学风气推动的产物。白沙诗学与禅学的联系主要体现于四方面:静坐致虚,发明本心;重“悟入”;学贵自得;以少胜多、凝炼淡朴。对无言之妙与无言之美的追求,使得白沙诗歌呈现出简约淡朴的风格与神韵。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为了取得骄人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应该积极投入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等非学业活动,因为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部长兼国防第二部长张志贤准将是在昨天上午到位于白沙的美廉小学,颁发教育储蓄奖学金、优异助学金和学业进步奖给白沙西区的学生时,发表了上述看法。张志贤准将也  相似文献   

8.
“道心合一”是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出发点。“道心分立——涵养得道——道心合一”的公式不符合陈白沙哲学思想的实际。 陈白沙的“道”,是不能用物质实体来说明而又支配着物质实体的;实际上,他追求的是孔子之道,是精神性的东西。故其哲学思想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陈白沙的“理”,是至大的“道”,就在人的心中;其“心”有时指思想器官,有时指思想本身;其“物”的概念不一定具物质实体的含义,泛指一切东西,其中包括精神性的东西。陈白沙的“诚”,是就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其哲学思想又是主观唯心主义。这是它的本质和主流。  相似文献   

9.
"君子不器":理工科高校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君子不器"教育思想为引导,提出理工科高校科技英才人格培养的三个维度,即淡化工具理性,强化人文精神;拓宽学识教育空间,文理工科兼容并蓄,专业技能与通识素质培养并重;全方位提升人格境界,凝聚英才人格审美风采.  相似文献   

10.
白沙门人是明代心学的重要建构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对我们全面理解明代心学有重要意义。《白沙门人考》是白沙门人研究中的基本文献,在同类文献中它收录最全,考证最详。然受编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该书仍有错讹、遗漏,笔者经考证对其订误8处,对疑似门人确定1人,排除3人,补遗8人,最终确定白沙门人总数为182人。  相似文献   

11.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清代著名诗人黄仲则一生多次游历安徽,安徽是黄仲则游历四方的起点,也是对他一生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所在。安徽的多彩风光带给他性情的熏陶,皖地悠久的人文历史赋予他满腹诗情,大江南北的现实景况更是对他的诗情、诗风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明君主之一。他一生积极有为、奋发进取,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其政事之暇留下的一千多首诗歌就是这种精神最好的注解。康熙的诗歌无论是关于靖国安邦、关心民瘼、善始善终,还是关于接受新事物、反对神仙方士等,都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其终极目的是为实现一生孜孜以求的太平盛世理想。  相似文献   

15.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长盛不衰声誉的大诗人,他给中国古代诗坛留下了一颗颗硕大璀璨的明珠.取得了辉煌的诗歌成就,然而,他却因为自身诗必斗酒的生活习性、恃才放浪的行为方式、政治敏锐性的迟钝或缺失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挫折和政治悲剧.他的人生际遇可以为后世之人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以田园诗名世,相比之下,其《挽歌诗》不太引人注意。其实,陶氏《挽歌诗》视死如“永归于本宅”的境界,将个体生命融入整个宇宙的意识和阔大的气度,使他超越了时代,超越了人生,超越了自我。这与其田园诗中表现的敝屣功名,崇尚自然,处世率真的人生态度是一致的。研究陶氏数量不多的“挽歌诗”,对于理解“挽歌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对于深刻理解陶渊明田园诗中的抒情人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相似文献   

18.
李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05-106
梅尧臣个性精神是老硬、直诚、朴钝、刻厉和率性。这种个性精神一方面使梅尧臣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要求严格,反复锤炼,臻于老境,另一方面也使梅诗"用字稳实,句法刻厉",且论议争煌煌,兼有古硬和老健之美。其中率性任意、稍乏沉着冷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尧臣的仕途晋升,但给诗人提供了接触广大穷苦百姓的机会,促使了其诗歌取材的变化和老健古硬诗歌艺术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高适为追求功名多次出塞入塞,漫游干谒,交游广泛,常与亲友聚散离合,留下67首记录特殊人生经历的送别诗篇。送别诗是诗人长期动荡、飘零生活的写照,从中可透析其行为心态、人格理想及价值取向。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未来的信心,对生活的坚定,使他以饱满的热情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其人生品格塑造如同他的社会角色的选择一样,是多样化的,极富个性特色的。具备了狂傲、雅正、率真的品格,呈现出崭新的人格境界和无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诗书画堪称启功先生的“三绝”。启先生还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这些题画诗充分反映了他在诗书画三方面的艺术禀赋和审美情趣。启先生的题画诗对诗书画三者之间的美学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诗画是同核的,都是艺术家情感、人格和学养在艺术上的反映。他的题画诗对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美学风格作出了独特的解读和阐释,特别能够运用诗歌的艺术形式生动地表现画中所蕴涵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内涵。另外,在题画诗中,启先生还善于对画家、画中人物、事件及相关的问题作出精辟的品评,发表新颖的见解,体现了他深厚的学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