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莉 《科教文汇》2009,(13):228-228,233
作为西方一种反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在艺术上颠倒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根本目标是为了快乐而自由地“创造”,模仿与戏拟是其最合适的手段。而当代中国的网络恶搞,从文字到视频再到影视,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但其本质也是为搞笑而戏仿,这些作品采用异于常规的话语方式,颠覆与解构了传统和权威,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究竟是什么,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风格,还是一种新文化现象或思想运动?它是现代主义演变到后期的形态,是现代主义的通俗化,还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更重要的是,在解构一切、消解一切过后它又建构了什么呢?它将终结何处?本文讨论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演变、内涵及特征,以及它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3.
蒋永翔 《知识窗》2010,(8X):6-8
后现代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现代广告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具体体现为创新、变革、反叛传统,从而给广告带来了新的理念、思想和主张,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尤其是使广告活动的核心——广告创意呈现出多元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黄荣 《科教文汇》2010,(22):59-60
戏仿作为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技巧,主要通过对原有经典作品的戏谑性模仿,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批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艺术批评手段,戏仿在后现代主义的各个领域空前活跃。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白雪公主后传》就是典型的戏仿之作。本文便主要分析巴塞尔姆在该小说中对女主人公的戏仿,以此揭示后现代社会的枯燥乏味、人性的贪婪丑陋以及对传统文学模式的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5.
叙事心理治疗是近些年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同任何新兴事物一样,叙事心理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相对主义的逻辑困境;语言、知识与实在关系上的本末倒置;对现代主义不加甄别的全盘否定;解构流于平面化和表面化以及尚未形成有序的体系、影响力有限等几个方面。因此,从根本上说,后现代主义虽然极力否定和攻击现代主义,但并没有跳出现代精神的案臼,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和结束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苏云龙 《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36-236,240
现代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间,纵观当代工笔花鸟画,由于其特有的自律性:传统的表现材料与媒介;程式化的形式语言;中国本土化的审美观念.就注定了它无法实现完全抛弃传统来进行现代主义艺术的蜕变.但它也没有固守自己的艺术领地,而是自觉地与国际接轨,这一点,在部分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中就呈现出与当代国际艺术思潮——后现代艺术,相契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文化思潮,以其批判性、丰富性、复杂性等特点冲击着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后现代主义的矛头直指现代主义的痼疾,其意义在于对现代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进行反思和重构。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开始对比较教育领域发起冲击,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后现代主义对比较教育研究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英国的渡普设计运动,经过在美国的发展,并蔓延到世界其它国家.波普运动的反对传统的思想为后现代主义的反叛思潮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出现.因此说,波普设计运动是后现代主义的前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设计历史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产品语意学作为比较对象,从各自出现的时代背景,以及在设计中比较关注的形式、功能、情感和哲学方面作了一个全面的分析、比较;力图从观念上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产品语意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王兰英 《科教文汇》2009,(16):226-226
在传统文学氛围中,母亲这一形象一般都被定义为“爱与包容”的天使。但随着上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中国女诗人笔下的母亲形象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将以舒婷、翟永明和尹丽川等诗人的部分作品为例来分析这种变化,并探讨由此生发的母女关系的变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处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了曾今的语境。势必要具有当代性才有生命力,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是观察当代最犀利最前卫的语言之一,但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毕竟是应西方艺术运动而生的产物,中国文明有与西方文明不同的特点,在我看来中国画与理论体系生生不息的主脉不会动摇,而是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冲突的过程中,将其融合进中国艺术的庞大整体。  相似文献   

12.
《在路上》创作于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既运用了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同时,具有的后现代主义鲜明特色。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带有浓厚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杰作。  相似文献   

13.
媒介艺术作为20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现代艺术中被使用,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反叛,以及反电视艺术的综合产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艺术媒介形式,它具有绘画艺术中的图像观念,以及传播图像所产生的声音与时间的艺术,具有了另一种文化语境的解读方式的大众文化图像艺术。  相似文献   

14.
寻找空间     
张超 《科教文汇》2009,(3):265-265
造型艺术是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而空间又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必要手段。绘画和雕塑是通过画面或雕塑中的面和线条不断变化而体现和揭示出深度的变换,从而给人形体空间运动的感觉。传统雕塑家往往更多的注意实体本身,而较少注意空间的表现力,现代雕塑家则将空间从密闭的体积中释放出来,并将空间本身视为构成雕塑表现力的一种必要元素。从罗丹清除雕塑上不必要的修饰开始,现代雕塑走的就是一条“建筑化”“几何化”的空间之路。  相似文献   

15.
李璐 《科教文汇》2009,(21):244-245
以“怀旧”情结为切入点,探索现代诗派时间观中的“现代性”精神内核。通过对“怀旧”表征的梳理,论证其中辐射出的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复杂的渊源流变。从精神内核来看现代诗派的划分,认为这个概念是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不一定局限于《现代》等的发表范围或某些“典型”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贾丽艳 《科教文汇》2013,(29):145-145,147
英国美学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是近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归纳了近代美学与艺术发展的规律后,明确提出美学的发展是以“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创作为基石的。他的这一学说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在文字领域与操作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自然地成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和毕加索为代表的抽象派等等艺术各大派别坚定的理论基石。这篇文章通过辩证的角度对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进行学习与探讨,简单论述了这个学说在现代项链的设计中所产生的指导性作用和参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法国画坛的印象派,在库尔贝、巴比松画派等影响下,提出了对传统艺术的大反叛。从1874年—1886年共举办了8次画展,标志着印象派的产生和结束。印象派表现手法创新,重视画面语言的表达,引导绘画艺术向现代艺术过渡;在此基础上,新印象派把光学、色彩学发挥到极致;后印象派从观念上区分传统艺术,要求画面主观表达艺术家情绪、想法,对形式因素做出探索,从而迈向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8.
后印象派是西方较早的主观绘画,是现代艺术的起源。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曾经出现了一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创新浪潮,这个浪潮被人们称为“现代派”(或现代主义)。一个世纪过去了,现代派艺术也已落潮,但它的许多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段依旧深刻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艺术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李方方 《科教文汇》2009,(15):254-254,256
后印象派是西方较早的主观绘画,是现代艺术的起源。后印象主义对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产生很大的影响。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