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波 《天津档案》2006,(7):54-55
早就听说梁启超故居及“饮冰室”书斋就位于天津。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和友人来到了坐落于天津河北区民族路的梁启超纪念馆。放眼望去。纪念馆掩映在葱茏的绿色中。其展览设在“故居”楼内,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分12个展室。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巴黎和会等,最后一间展室展现的是梁启超的家庭及其九个子女成材的故事。图、、物并貌。内容丰富。复原书斋“饮冰室”为两层半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建筑。  相似文献   

2.
段愿 《档案学研究》2024,(1):134-14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近代方志学理论的开拓者,并且在档案学方面也颇有独到的见地。但与梁氏史学思想的研究相比较,人们对其方志学和档案学思想的研究却显单薄。档案、志书同源别流,有很深的渊源。作为“方志学”概念的提出者,梁启超对方志尤其是县志之研究颇深,受他关注或得其好评的县志有100多种。分析这些志书,可发现它们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价值,而这些特色和价值与梁启超的方志学思想颇为契合。梁启超所誉“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的那一大批县志,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些价值和特征,也折射出梁启超独到的史志观和档案学思想。而正因为志书和档案具有同源共生关系,因而分析梁启超的方志观对档案学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采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写法,“此书除了前三章讲述梁启超的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人物的关系为章节”(《序》),例如“书生报国:梁启超与康有为(上)”“谊兼师友:梁启超与黄遵宪”“肝胆相照:梁启超与谭嗣同”等等。这种写法有其新颖特别之处,但是,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作者生硬地把梁启超的一生分割开来,放到与各个人物的关系之中,使得整本书碎片化的问题严重。全书读下来,一个整体的梁启超的形象是极为模糊的。  相似文献   

4.
杨学平 《兰台世界》2012,(19):14-15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一生在学术领域建树颇多,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梁启超在中国政坛20年间积极投身中国图书馆建设事业,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底,梁启超开始退出政治舞台并转向其学术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是其参与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介绍西方新思潮,倡导国民性改造。这是梁启超一生中的辉煌时期。梁启超在日期间思想发生了激变,接受了西方的近代启蒙思想,并发表各种言论,有力推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彭甜 《新闻世界》2010,(11):113-1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7.
荐书     
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戊戌变法前后,他就呼吁人们学佛、信佛。晚年,他对佛学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1922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讲课时,对佛学理论作了总体概述,提出佛家所讲的法“就是心理学”,这是对佛典现代理解的高度升华。对于佛教中最玄妙的“业与轮回”、“无常与无我”、“解脱与涅槃”,梁启超都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物、物理及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作了解释。梁启超的解释浅显易懂,触及到佛典的本意。  相似文献   

8.
忆幼年时期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很受他的文章的启迪。梁启超于清朝末年在日本主编“新民丛报”,介绍世界新知,评论国家时事,国内传诵,影响甚大。我读“新民丛报”,已在十年以后,也在这份报的合订本中得到不少的知识。盖棺论定,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当时,他向往西方文明,把十九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介绍了一些到中国来,起了启蒙的作用。他是个政治活动家,他痛心国家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衰颓,深恨清廷和官僚的媚外  相似文献   

9.
<正>李泽厚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中,评价梁启超为"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在思想方面。在思想方面的地位,又在宣传方面,即不在于有多大的原创性,他不是思想家,而是宣传家"[1]423。梁启超的思想传播,集中于1898年至1903年五年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和民众正面临转型危机,梁启超励精图治,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多年来,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想颇为广大学者所瞩目,就此进行了不少讨论。但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低估甚至忽略“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它之前一些求改革的尝试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然而,只要我们不割断历史,就会发现,早在辛亥革命前,特别是ZO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就曾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其代表作就是《新民说》。深入研究梁启超的《新民说》,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梁氏的整个思想及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潮都有着重要意义。一《新民说》的缘起早在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就批评洋务…  相似文献   

11.
刘珊珊 《历史档案》2012,(3):107-1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国家思想的最早探索者,他对"国家"一词的界定经历了戊戌时期、赴日初期及1903年后三次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梁启超的思想层面的原因,亦有当时的国际形势与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代学人的积累和准备,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似已到了总结、出新的阶段,具有开创之功的完整的中国学术史的写作、出版计划已在酝酿、实施之中。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许多学者正从各自的关注点和切入角度并驻,成为整个学术史研究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蒋广学教授的新著《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便是其中一部颇具分量的力作。套《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来的书名,蒋先生并没有把目光停留于“终结”的字面回溯上,而是把握了梁启超对旧学的“破”与对新学的“立”的关系,使其立论无懈可击。换句话说,梁启超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正>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特根据晚清档案记载,追记梁启超致力西学翻译的历史片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新图书馆运动时期,梁启超关于群众图书馆的建设的演说和李小缘对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著作谈起,分析比较了两人对兴建当时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的不同观念和认识。通过对梁启超图书馆思想的回顾和总结,从理论立场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人在公共图书馆思想领域上存在差异的表现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四位科学家     
一位爱国者升天后,向玉皇大帝请求道:“中国为什么落后?就是缺少科学家。请您在中国降生几位优秀的科学家。”被其爱国精神所感动,玉皇大帝遂把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牛顿降生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2005,24(7):3-5,16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17.
李秀云 《新闻知识》2003,(12):24-26
“舆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以“挥汗执笔,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式的办报实践,以论述宏富的新闻思想,在中国舆论界“执牛耳”长达二十余载,成为清末民初影响最大的报刊政论家、宣传鼓动家、新闻理论家。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在中国新闻史上首次提出并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正确舆论导向问题,今天,我们仍不难发现这一思想中所蕴含的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价值所在。本文拟对梁启超的舆论导向观加以剖析,并揭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尚园园 《东南传播》2015,(3):115-117
在晚清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上海《时务报》作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以政论为核心,为维新变法制造声势和舆论,尤以梁启超的政论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仅梁启超发表的政论就占到《时务报》所发政论数量的60%以上。梁启超以《时务报》名震天下,开创"时务文体",更形成独具特色的政论风格。本文从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所著政论为研究对象,从论证方法和文风方面切入,研究梁启超《时务报》政论的风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政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趣味”是中国文人乃至文化的一个关键词,诠解进而阐释“趣味”者,大多要引用饮冰室主人的两篇文章:一是《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二是《学问之趣味》。这实际上是梁启超1922年的两次演讲:前者是4月10日在直隶教育联合研究会,向教育界的从业人员演讲教育的趣味;后者是8月6日在南京中南大学,向暑期学校的学员演讲如何从学问中尝到人生的趣味。这两篇文章再加上《教育家的自家园地》,梁启超专论“趣味”的三次演讲均从“教育”层面切入,或者说梁启超的三篇文章均将“趣味”视为教育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认为,要办好一份报刊,编辑工作必须有明确高远的指导思想、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明晰开拓的业务指导思想.这些构成了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的主轴。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编辑理论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完美报章”四大准则;制定了“五本八德”的编辑道德规范;强调论说要“公要周适”,纪事要“博速确直正”等。二是编辑业务思想方面,提出了对报人修养的要求、对报刊文体的要求以及对报刊版式编排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