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石佳鸣 《大观周刊》2012,(27):215-215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因此,如何上好语文课,跟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周措吉 《大观周刊》2012,(34):308-308
在中学教育中,最难教的课程恐怕就是汉语文课了。因为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素质的培养。在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而没有熟练的掌握汉语文工具。他们对于一些文言文知识、分析题等比较难的知识,不知道怎样解答。如何上好汉语文课,跟汉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秦峰 《大观周刊》2011,(23):266-266
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王永利 《大观周刊》2011,(16):38-38
语文教师教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精心设计语言,注重讲课艺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花香蝶自来,自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我们的学生走近母语亲近母语。  相似文献   

5.
杨芳 《大观周刊》2012,(43):334-334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语文教学必须靠教师在课堂上用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老师谆谆善诱、富有深情的讲解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将语文素质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一条途径莫过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了。 提问主要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回答。  相似文献   

6.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35):153-154
语文不仅是基础学科,还是生活的导向,语文课的效果直接影响了一代人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丽 《大观周刊》2013,(11):218-218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广泛的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一点强加,多一些自由,不惟“考试”是尊,不惟“形式”是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13,(1):117-117
传统的幼师教学重技能、轻文化,而语文教学重阅读、轻口语,学生不喜欢上文化课,不重视语文课,教师也忽视口语训练。针对以上问题,在幼师语文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占平 《大观周刊》2011,(10):157-157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教人做人。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语文素质是核心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浸润到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1.
于锦占 《大观周刊》2011,(36):119-119
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领悟课本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在语文教学中投入情感教育,为学生建构鲜活的精神世界,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在课堂教学语言、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2.
黄蕾 《大观周刊》2012,(35):229-229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杨磊 《大观周刊》2012,(29):219-219
课改这些日子以来,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存在好多问题,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语文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搞好课堂教学,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好问,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董晓霞 《大观周刊》2012,(8):157-157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苏文婷 《大观周刊》2012,(41):268-268,298
语文课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充分地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今天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袁虎城 《大观周刊》2011,(52):135-135
有一段时间.众多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走向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语文教学有些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的境界.以至于有些学生们害怕上语文课,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细想起来,要想真正重启语文乐园的这扇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们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做法.请同行们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7.
孙艳艳 《大观周刊》2012,(41):280-280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18.
于景艳 《大观周刊》2012,(12):283-283
在语文的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两者是和谐统一的,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注重了工具性的教学,而忽视了人文性的熏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训练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呢?  相似文献   

19.
王瑞兰 《大观周刊》2012,(38):197-197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同时,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龙芬 《大观周刊》2012,(15):175-175
叶圣陶早在四十年代就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的缺陷。吃亏的不是个人,而会影响民族的素质。为此,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身为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魅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