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晓蓉 《大观周刊》2012,(48):259-25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语文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教师如何来解放自己,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且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笔者认为。必须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索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丁燕华 《大观周刊》2012,(20):217-217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宁的关系。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教学环节的构想。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参照有关的教学理念,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做到: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相似文献   

4.
张小红 《大观周刊》2013,(9):104-104
语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陈永清 《大观周刊》2011,(52):116-116
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在课改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很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在语文新课标中.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6.
姚金贤 《大观周刊》2011,(14):140-14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学习主体一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结构的教学环节的构想。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青古 《大观周刊》2012,(8):168-168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课要培养学生‘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彦平 《大观周刊》2012,(46):275-275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这个主体。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结构发生全新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余小红 《大观周刊》2012,(45):337-337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的多是教学目标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三种新课标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亚青 《大观周刊》2013,(5):166-166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陶广顺 《大观周刊》2012,(16):185-18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裴香雨 《大观周刊》2013,(10):205-205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相似文献   

14.
高儒云 《大观周刊》2012,(44):332-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告诉了我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大观周刊》2013,(1):139-139
随着语文教学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能力的考核占据了小学语文中的三分之一的重要地位。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问题。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难改;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大观周刊》2013,(4):180-180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宗来 《大观周刊》2013,(10):187-187
最近我们发现,职业中学的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对语文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来学技术的,根本没必要学语文。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教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培养职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继先 《大观周刊》2012,(31):318-318
教育教学不管如何改革,教法不管如何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永远都无法动摇,离开了学生的主体一切都成纸上谈兵。本文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分析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二是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三是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胡金芝 《大观周刊》2013,(8):149-150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体现出新的趋势。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和丰富性:教师应设置弹性卧标;丰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学生未知内容;教学生如何学习。教学组织具有主体性和感官性: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利甩多媒体技术,实施感官化教学。技术条件下教师须掌握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岩青 《大观周刊》2012,(44):312-312
对于职中的学生来说,对学习的热情不够,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就是来学技术的,根本没必要学语文。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教师教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培养职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