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9月,全国的中小学校所有年级开始统一使用语文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和以往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教"与"学"的方式上,都有很大的改进与突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1+X"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1+X"要求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众多文本,教师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和学习呢?我们在游戏化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以游戏化教学实现高效导入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提出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于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离教材之外,过早、过多、无限制地补充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这种降低和淡化教材使用,没有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现象,实在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笔者以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为例,试说明教材中容易被多数教师忽视和遗忘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3.
弹指一挥间,送走了一批风华正茂的少年,又迎来了一届活泼好动的初生"牛犊"。在新一轮的语文教学中,重新找回了语文教学的乐趣。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语文教学的五种课型: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教学、习作教学中,识字教学应该是一种比较枯燥而又毫无乐趣的课型。上网查阅,各地低年级语文教师基本认为课改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二会字,即要求认识的字就有400个,四会字,即要求会写的有100个,第二册中的二会字有550个,四会字有250个,和以前教材的识字量相比明显增多,人教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在人教版教材中,长文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长文的信息量大,既是教学的优点,又是挑战,对教师的解读文本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即怎么解读长文,提取教学核心,使得文本内容变成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部编教材秉承"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其编辑理论、编选内容乃至体系结构较原有教材都有很大的变化。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及时更新理念,以便跟上教材理念,与教材文本、编者深度对话。我以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为例,浅析其特征,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6.
潘国凤 《学周刊C版》2011,(1):137-137
我是一名教师,1987年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记得教材已作了几次调整,但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版本。在现在各地方可以自主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是在2007年我又一轮教授人教版的新语文课本时,发现有几处改动和毛病,今在此写出些许感受。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存在着许多问题:或“断层”,或“重复”,或“低效”.初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衔接的重视,并找准衔接点.教材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语文教师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重要依据.文章以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在系统分析初高中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教材解决衔接问题的策略,为解决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存在着内容不确定的特点,这一特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困惑:何为教材,教材和其他书籍怎样区分?其中有学者认为只有设置练习,才能算得上是语文教材,否则等同于一般的"文集"。可见,练习之于语文教材的作用非同一般,教材中的练习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目标和语文教学活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安德森等修订过的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小说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写作纳入教学体系,语文写作教学呈现的突出问题已经从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教什么"转化为教师不知道写作课要"怎么教"。其具体体现,一是写作教学缺乏课程化意识;二是写作教学缺乏过程化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跟着教材亦步亦趋,没有创造性使用。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具体而微"教写作的教学思路,寻求实现写作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11.
<正>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使用起来就会注入不同的理解,而这种理解,必将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新课程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而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小学数学来看,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博采众长,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打破了一种版本教材独步天下的局面,人教版、新世纪版、苏教版等优秀教材纷纷呈现在教师面前,这就为我们选择性地使用教材扩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及社会需要而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使用的材料,它是师生交流的凭借。正确运用教材是确保语文教学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教材却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难题。特别是课改以来,教科书编写的"开放性和弹性"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以致有经验的教师都感叹:越来越不知道怎么教语文了。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北京市宣武区、延庆县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率先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2003年,我市东城区一至三年级、西城区一至四年级同时更换了教材,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由于原来使用的教材与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编排体系、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何做好两套教材的衔接工作、不影响学生语文的学习、不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适,是我市东城区三个年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语文教学当中无可避免的话题,也常常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教什么,怎么教"是一种困惑,核心问题表现为"怎么教";对于学生来说,"写什么,怎么写"是一种烦恼,核心问题指向为"写什么"。"用课文学作文",着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2004版)为基石,以学科内部整合为抓手,探究一条习作的新路。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和使用朱绍禹一、语文教科书的价值教学的基本构成因素有三个:教师、学生和教材。在这三者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在这里,教学和学习的内容主要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源于教材。教师的任务就是选择教材、组织教材和提示教材。教材,这...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的诗歌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在"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下更好地体现诗歌教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教材"的一个超越。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操作中的变形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1"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一、失误之处1.第五册《诗五首·己亥杂诗》145页注⑦中说:“‘己亥杂诗’共350首。”这一注释首先与《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下同)上的课文说明不符。《教》中的课文说明引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称…  相似文献   

19.
陈琳 《生活教育》2014,(21):66-67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以单元统领,它所展示给教师和学生的,是一组组类型相同的课文,虽然每个单元有一定的训练重点,但至于在教学中具体教什么,主要教什么,还都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再依据课程标准所揭示的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尺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我们的教师对课堂"生成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少语文教师都能够多样化地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基于教材的前提下大胆而又不失科学地跳出教材教语文,让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