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比例函数除了具有增减性、轴对称性、中心对称性外,还有以下性质:性质1如图1,直线AB交反比例函数y=m/x(m>0)的图象于A、B两点,AC⊥x轴于点C,BD⊥y轴于点D,连结DC,则DC∥AB.证法1(面积法)连结AD,BC,作AM⊥y轴于点M,BN⊥x轴于点N.∵A,B两点在双曲线y=m x(m>0)上,∴S矩形AMOC=S矩形AMDE,S矩形BNOD=S矩形BNCE,  相似文献   

2.
12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P是函数y=e^x(x〉0)的图象上的动点,该图象在点P处的切线l交y轴于点M,过点P作l的垂线交y轴于点N,设线段MN的中点的纵坐标为t,则t的最大值是_______.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呈现最近高三月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试题,原题如下(以下简称试题):试题:已知椭圆E:x~2/4+y~2=1,A,C分别是E的上顶点和下顶点.(Ⅰ)若B,D分别是E上位于y轴两侧的两点,求证:四边形ABCD不可能是矩形;(Ⅱ)若B是E的左顶点,P是E上一点,线段PA交x轴于点M,线段PB交y轴于点N,且4|BM|=9|AN|,求|MN|.  相似文献   

4.
<正>1试题呈现(广东中考第23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如图2,将正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0°<α<45°),AB交直线y=x于点E,BC交y轴于点F。(1)当旋转角∠COF为多少度时,OE=OF(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写解答过程);(2)若点A(4,3),求FC的长;  相似文献   

5.
考题:已知:如图,圆心A(0,-3),⊙A与x轴相切,⊙B的圆心B在x正半轴上,且⊙B与⊙A外切于点P,两圆公切线脚交y轴于点M,交x轴于点N。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5年宁波市中考数学试卷的命题及评析工作.对试卷中的第27题感触颇深,现把自已对该题的分析、探索、反思、感悟摘文如下,供同行参考.题目:已知抛物线y=-x2-2kx+3k2(k>0)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C,以AB为直径的⊙E交y轴于点D、F(如图1),且DF=4,G是劣弧AD上的动点(不与点A、D重合),直线CG交x轴于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直线CG是⊙E的切线时,求tan∠PCO的值;(3)当直线CG是⊙E的割线时,GN⊥AB,垂足为H,交PF于点M,交⊙E于另一点N,设MN=t,GM=u,求u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1试题的背景特色本题在初中主干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结论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边OA,OC分别与x轴、y轴重合,且点O是坐标原点,双曲线y=xk的图象与矩形OABC相交于点D、E,则BE/EA=DB/DC.  相似文献   

8.
在初三复习教学中,下面两道中考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试题1(2008南通)如图1,已知双曲线y=k/x与直线y=1/4x相交于A,B两点.第一象限上的点M(m,n)(在A点左侧)是双曲线y=k/x上的动点.过点B作BD//y轴交x轴于点D.过N(0,-n)作NC//x轴交双曲y=k/x于点E,交BD于点C.(1)若点D坐标是(-8,0),求A,B两点坐标及k的值.(2)若B是CD的中点,四边形OBCE的面积为4,求直线CM的解析式.  相似文献   

9.
正定理1已知AB是圆C:2 2 2x+y=r的直径,直线l与x轴垂直,过圆C上任意一点P(不同于A,B)作直线PA与PB分别交直线l于M,N两A P O B Q N M x y点,记线段MN的中点为Q,则直线PQ与圆相切.证明设点0 0P(x,y),直线l为x=m,  相似文献   

10.
xyMNON'图五xyETMO图四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表示曲线y=f(x)在点(x0,f(x0))的切线斜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画非圆曲线的切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导数的概念。一、曲线y=1x上一点M(x0,y0)处切线的画法过M点作MN⊥X轴,交X轴于N(x0,0)点。若x0>0,在N点右侧取点E(2x0,0),连结EM,因为KEM=y0-0x0-2x0=-yx=-1x=y'|x=x0,所以过E、M两点的直线即为所求之切线。若x0<0,在N点的左侧取点E(2x0,0),连结EM,直线为所求之切线,理由同x0>0。(如图一)二、曲线y=…  相似文献   

11.
题目:抛物线y=x2+bx+c经过点(1,-5)和(-2,4).(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此抛物线与直线y=x相交于点A、B(点B在点A的右侧),平行于y轴的直线x=m(01/2+1)与抛物线交于点M,与直线y=x交于点N,交x轴于点P,求线段MN的长(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1,在条件(2)的情况下,连接OM、BM,是否存在m的值,使ΔBOM的面积S最大?若存在,请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1.试题与解答题目(2022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期末)已知曲线■.(1)若曲线ω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求m的取值范围;(2)当m=1时,过点E(1, 0)作斜率为■的直线l交曲线ω于点A, B (A, B异于顶点),交直线x=2于点P,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Q,直线AQ交x轴于点C,直线BQ交x轴于点D,求线段CD中点M的坐标.  相似文献   

13.
<正>性质如图1,点M,N是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上在第一象限的任意两点.若过点M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A、E,过点N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B,则MN∥EF∥AB.我们设M(a,m),N(b,n),则A(a,0),  相似文献   

14.
1 对江西文科高考解析几何大题的研究 (2013年江西文科高考第20题)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e=√3/2,a+b =3. (Ⅰ)求椭圆C的方程;(Ⅱ)如图1,A,B,D是椭圆C的顶点,P是椭圆C上除顶点外的任A意点,直线DP交x轴于点N,直线AD交BP于点M,设BP的斜率为k,MN的斜率为m.证明:2m-k为定值.  相似文献   

15.
二次曲线上任一点与其端点的连线,我们简称为二次曲线的端点弦.经笔者探究,二次曲线端点弦有一组耐人寻味的性质,这些性质深刻地揭示了二次曲线的又一几何特征.性质1 A,A′是椭圆x2a2 y2b2 =1长轴的两个端点,P是椭圆上异于A,A′的任意一点,直线AP,A′P分别交y轴于点M(0 ,y M) ,N (0 ,y N) ,则y M. y N =b2 .图1证明 如图1 ,设P(x0 ,y0 ) ,显然A(a,0 ) ,A′(- a,0 ) .直线AP的方程y =y0x0 - a(x - a)中令x =0 ,得y M=- ay0x0 - a.同理得y N =ay0x0 a又∵b2 x20 a2 y20 =a2 b2 ,∴y20 =b2 (a2 - x20 )a2 ,故y M. y N =- a2 …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抛物线有一个重要性质:抛物线上的各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下面试举几例,说明该性质在一些中考试题中的应用.例1(2008年镇江)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为函数y=14x2在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的任一点,点A的坐标为(0,1),直线l过点B(0,-1),且与x轴平行,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分别交x轴、l于点C、Q,连结AQ交x轴于点H,直线PH交y轴于点R.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有心二次曲线圆、椭圆及双曲线的一组定值性质,并由此给出它的统一性质.性质1给定圆x2 y2=a2,过对称轴x轴(或y轴)上的点N(n,0)(或N(0,n))的两条对称割线交圆于A、B、C、D四点,直线BC或AD交x轴(或y轴)于M(m,0)(或M(0,m)),则mn=a2.证明如右图,设yA(xA,yA),B(xB,yB),BA由N  相似文献   

18.
题:已知,如图1,D、E是△ABC的边BC的三等分点,中线BM交AD、AE于G、H,求BG∶GH∶HM。此题通过过M作MN∥BC不难得到: BG∶GH∶HM=5∶3∶2。如果将边BCn等分又如何呢?下面给出推导: 如图2,B_1,B_2……B_(n-1),是△AB_0B_n的边B_0B_n的n等分点,中线B_0B_n 分别交AB_1,AB_2……AB_(n-1)于点C_1,C_2……C_(n-1),过点C_n作C_nD_0∥B_0B_n,分别交AB_0,AB_1,AB_2,……AB_(n-1)于点D_0,D_1,D_2,  相似文献   

19.
<正>题目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t(t≠0)交y轴于点M,交抛物线C:y~2=2px(p>0)于点P,M关于点P的对称点为N,连结ON交C于点H.(1)求|OH|/|ON|;(2)除H外,直线MH与C是否有其它公共点?说明理由.这是2016年高考全国卷I文科第21题.本题背景深远,内涵丰富,具有研究价值.笔者借助几何画板对这道题目进行了一般化推  相似文献   

20.
<正>一、原题呈现(佛山市顺德区九年级核心素养展示活动(二)24题)阅读材料,解答问题:①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已知锐角∠AOB(图1)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角的一边OB与x轴正方向重合;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画出函数■的图象,图象与∠AOB的边OA交于点P;③以P为圆心、2OP为半径作弧,交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于点R,R比P更靠近x轴;④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N,过点R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Q,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