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对公民的国情教育也应包括灾情教育、防灾减灾的常识教育,要从儿童和学生做起,认识充实减灾知识是目前中国防灾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时代呼唤灾害教育,灾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国内的学者们认同灾害教育是为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以培养灾害意识为核心的教育,受教育者能掌握一定的关于灾害本身及减灾防灾的知识与能力,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相似文献   

2.
突然来袭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地震灾害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到:对付自然灾害。要以预防为主,如何预防自然灾害,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理应包括灾害教育,不包括灾害教育的教育无疑是教育灾难。“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的要求采取适当措施使公众进一步认识减灾的重要性,并通过教育、训练和其他办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时期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必要对公民进行系统的防灾减灾教育,以提高其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防灾减灾教育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最根本的是未形成防灾减灾教育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新时期,必须构建起系统完善的灾害教育体系,形成以政府、社会、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总体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政府的教育立法和管理,使防灾减灾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以新课改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适应防灾减灾教育的要求;加强灾害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的关键途径之一.日本、印度、伊朗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各异,但是面对自然灾害,日本在全民互助中开展灾害情感教育,印度有针对性地面向实践者进行风险教育,伊朗致力于通过地震教育培育社会安全文化,这些国家都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充分体现出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国家教育的战略选择,值得考量.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各地沙尘暴龙卷风肆虐、2011年2月的新西兰地震以及3月的云南地震、日本地震,使我们惊恐地发现灾害一直笼罩在我们身边。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己刻不容缓。“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可见在教学中实施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从我国高校应对自然灾害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防灾减灾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文从我国高校应对自然灾害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通过灾害教育进行防灾减灾。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传播和普及社会公众灾害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作为我校灾害通识教育课程的“自然灾害概论”,从理论课程定位、理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建设和探索,以期为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2009,(5):48-4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学灾害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地理教育》2011,(1):103-104
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的发生不可避免,如何才能够减少灾害的威胁,这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如何在教育中文施灾害教育?许多教育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植树造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是: A.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相似文献   

13.
高校灾害防御意识教育是一个关乎生命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高校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旨在探讨通过开设灾害防御意识教育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各种灾害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救观念,使他们掌握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与技能。近年来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迫切需要广泛开展灾害教育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更好地开展。高校灾害通识教育是实现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防灾知识、持久有效地提升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技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灾害是制约西部山区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减轻泥石流灾害成为西部山区城镇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和论述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分布及泥石流对城镇的危害、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泥石流预警、土木工程和生物措施为主的防灾减灾对策,并针对西部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不可避免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来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隐患多达20余万处,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是国家人才的战略储备库,是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我国高等院校还未形成系统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在新媒体视野下,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6.
到 1999年末,联合国在 20世纪 90年代倡导的“国际减灾十年”即将结束。然而,全球严重的灾害形势,非但未使各国家安全度有根本提高,相反则更加呼吁使安全减灾的阶段化进程固定下来。因此,国内外减灾科技界企业、城市社团等都在呼唤强化灾害管理。1999年 6月 10日在北京召开的自然灾害管理国际研讨会,是中外管理层共谋减灾良策的盛会。对此江泽民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我们确立了减灾在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的减灾方针,…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综合减灾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衡东县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水灾害较严重地区之一.基于灾害系统论观点,综合分析得出,复杂的孕灾环境是衡东县洪涝灾害形成的诱发因素,暴雨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是洪涝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则放大洪涝灾情.为此从人类行为角度入手,提出了工程减灾与非工程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来临时,学校是未成年人最密集、最难立即疏散的场所,中小学生的防灾意识淡薄,防灾、减灾、救灾与备灾能力差,因此从多方面展开对中小学生的自然灾害安全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从学校、校外、家庭三个主体层面出发,提出开展系统灾害安全教育、强化政府管理与社会宣传以及形成合力以落实教育效果三种教育途径,以期使中小学自然灾害安全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提高学生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19.
防灾减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灾害教育。结合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与公民防灾素养不高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提高灾害教育水平,研究分析灾害教育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整合灾害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讨课程考核的改革,提高灾害教育水平与国民防灾素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单元教学设计的背景;以灾害识别—灾害成因分析—灾害防御为主线,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前三节内容进行整合,从认识灾害到分析灾害成因并提出个人和国家层面的防灾减灾措施,逐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学知识到用知识的升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