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5年年会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7月23—24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高校、党校、社科院和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117人与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赵曜,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热烈而深入的研讨。现就会议研讨的几方面问题作一概述。一、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学者指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如何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是当前理论研究的新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它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恩格斯对这学科的要术、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纲领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等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我国学术界正在热烈讨论中。有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不仅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问题,还应研究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行建设,如何分清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真假是非;如何分清各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战线上,正在打破多年来的沉闷局面,开展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体系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就曾号召各国无产阶级要认真地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现在,社会主义不但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早已从科学变成了现实。革命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但是,我国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全面篡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这门科学遭受到严重的摧残,至今没有出版一部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社会主义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学科建设方面,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科学社会主义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机,也是一个发展最困难的时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努力加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建设,培养信仰坚定、基础扎实、学风正派的研究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以便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世界最顶级的理论巨匠, 仅仅就其理论成就来说, 仅仅就 《资本论》 一部书稿,就足以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 老子并列, 远远高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 马克思恩格斯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创造者; 而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运用者和修正者而已. 然而, 问题的关键在于, 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他们却因此而得以站在伟大导师的肩膀上, 经历伟大导师逝世以后的世界新变化和新实践, 因而可以见马克思恩格斯所未见, 看得更加高远、 清楚和确切. 特别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科学泰斗马克思恩格斯面前, 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虽然渺小之极, 甚至如马克思曾轻蔑地称之为 "天生的俗种"; 但当这些渺小平庸之辈运用伟大导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于实践时, 却足以发现和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误, 从而形成民主社会主义之真理: 科学社会主义实乃民主社会主义之母; 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包含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它在科学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印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具有世界性的示范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在科学社会主义进程中第一次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倡导和体现了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既坚持又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鹏 《文教资料》2008,9(8):82-84
本文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发展,主要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也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中国几代领导集体对充实这一空间做出杰出贡献。当代中国充实这一创新空间的主要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要从时间与空间、逻辑与历史、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与新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四对范畴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空间。同时,要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资本主义”两类元素的矛盾出发去理解创新空间的最终前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真正创始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文章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作一个历史的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表征事物发展状态和关系特征的辩证法范畴。和谐不是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反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文化、政治三个基本方面,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胡锦涛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理论境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胡锦涛和谐社会理论,是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14.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偏离了这一核心价值观所指引的发展方向,把公有制、计划经济和过度集权等内容当成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逐渐校正了偏离的方向,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到江泽民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再到胡锦涛的和谐社会理论,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了自由人联合体这一价值观的重要性,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步回归。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它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在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我司组织部分高校的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对普通高等学校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全面修订。 本次修订工作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理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力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广大教师对教学…  相似文献   

17.
如何保持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不会丧失,同时又保证这一信仰热情不被滥用,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在“文革”中,中国人民的政治信仰热情被引向了信仰主义的宗教狂热方向,在个人崇拜的幻象破灭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淡漠和危机。“文化大革命”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悲剧,也是一场社会主义信仰的历史性悲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理想,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多个层面,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社会主义要在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注重从经济发展层面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标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而在空军雷达学院硕士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